40分鐘之後,聯軍第五縱隊的主力部隊,正排列成密集的行軍隊列,從馬凱河東岸的蜿蜒道路上走過來,並在連綿不斷的從木橋麵上經過。
這一過程,就好像基督教中聖靈升天節的那天,浩浩蕩蕩的宗教遊行隊列,尖尖的刺刀閃閃發光,宛如蠟燭的火焰,龍騎兵的耀眼頭盔和驃騎兵那鮮豔鬥篷交相輝映。
從遠處看,馬凱河上的橋梁上好像覆蓋了一層密密麻麻的,五顏六色的螞蟻。至於1小時前剛剛結束的那場血腥戰鬥,準確的說,是一場單方麵的屠殺,已經沒有人願意記得。
因為步兵指揮官布萊特將軍曾告誡過巴赫中校,金斯基很不希望任何血腥情景,或是不開心話語,掃了親王殿下舉辦盛大宴會的興致。
所以,150多具陣亡士兵的屍體,連同200名受傷的士兵,都被緊急轉運到,距離拜雪鎮1公裡外的一座廢棄的修道院裡。
此外,還有40多名士兵被法軍俘虜,他們都是從橋下潛水進攻的“誌願者”。同樣的,無人會在戰鬥報告中提及。
整個爭奪馬凱橋的戰鬥結束,巴赫中校麾下的800多人步兵營差不多損失了一半兵力。至於對岸法國人的損失,即便算上拜雪鎮防禦戰的損失,也許隻有20個,30個,但絕對不超過40人。
之前,進攻拜雪鎮的戰鬥似乎顯得太過於順利。在趕來支援的炮兵連的火力支援下,僅僅是一次衝鋒,巴赫那殘缺半數的步兵營,就不費吹灰之力的將一個法軍步兵營趕走。
不過在上報給縱隊司令部的時候,巴赫依照布萊特將軍的要求,將今日的對麵之敵,改成了三個法軍步兵團半旅),兩個騎兵中隊,及一個炮兵連隊。敵我的傷亡數字也是各種“春秋筆法”來描述。
為了增強說服力,布萊特將軍表現的非常無恥,他下令將隸屬於英國騎兵的4門3磅騎炮,列入第五縱隊作戰部隊的戰利品清單。反正倒黴的16名英國炮手全部死光了,也算是死無對證吧……
而真實的情況卻是,在此戰之中,法軍與聯軍的交換比,高達非常難堪的115,甚至是1:20。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法國人的一時疏忽,沒有損失炸掉眼前的這座馬凱橋。否則,巴赫中校就會被暴怒之中的布萊特將軍,趕回黑森大公國的老家,去種土豆了。
“謝謝了,漢斯,你的姐姐會為此感到高興的。”巴赫對著身旁的一位炮兵上尉再度感謝道。
後者簡單笑了笑,但沒有說話。此人正是巴赫的小舅子,漢斯肯特上尉。
他收到姐夫的求援信後,立刻說服了與自己同為梅斯炮兵學校畢業的炮兵指揮官,然後帶領一個炮兵連隊,心急火燎的趕到馬凱河前線,增援巴赫中校的步兵營。
很快,6門火炮發射的大量而密集的霰彈,逼退了一直隱蔽於田埂下方的法軍來複槍手。
同樣的,也是火炮持續不斷的打擊,導致負責殿後的法軍工兵,最終沒能點燃炸藥導火索。於是讓巴赫中校組織的第四批敢死隊,成功得到了一座完好無損的橋梁。
“姐,姐夫,我,我,我認為法國人有點不對勁,他們有很多辦法來,來點燃……”
“閉嘴!有大人物來了!”
肯特上尉結結巴巴的沒說完,但被巴赫出言製止,那是一輛外表奢華的金色四輪馬車,正由從河對岸駛過。此時,布萊特將軍也不知從哪裡鑽了出來,與巴赫等軍官一道,挺直了胸膛,在路邊靜靜守候。
在整個聯軍第五縱隊中,也隻有身為最高指揮官的金斯基親王如此明目張膽的行事。
事實上,如果不是自己的堂兄,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兼奧地利大公,弗朗茨二世坐鎮大本營圖爾奈,高貴的金斯基親王才不會理會那個叫恩斯特·弗裡德裡希科堡元帥)家夥的作戰指令。
儘管那個科堡元帥也有一個“親王殿下”的頭銜,不過是過氣的韋廷家族在圖林根的一個小邦國,整個國土麵積還不如奧地利的一座城市。身為高貴的哈布斯堡親王的金斯基,自然看不起那個鄉下的土包子。
另一方麵,作為縱隊指揮官,有著20多年軍旅生涯的金斯基親王,當然知道如何去鼓舞軍中士氣,包括在戰場上對立功部隊,予以公開表彰。
等到金色大馬車停在巴赫等人的麵前時,帶著一臉諂媚笑容的布萊特將軍首先迎上前,他站在車窗下,弓著腰,與馬車裡的親王相互嘀咕了幾分鐘。其間,將軍還對著巴赫、肯特二人指指點點。
很快,車窗關閉,金色大馬車繼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