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基伯龍半島登陸之日起,保王黨人就對於共和國軍隊的頻繁調動表現的一無所知,因為那是他們的消息,大都源自數周前已被抓捕或處決的,隱藏於各個軍政機關的保王黨奸細。
從今年5月開始,一則《禁養令》再度在法國西部嚴格執行。依照規定,無論是南特、雷恩這樣的大城市,還是瓦納、路易港的小城鎮或港口,但凡可以充當飛行信使的鴿子、夜鶯等一律都不準飼養。
那些已經飼養的,如果在規定的時間內主動交出來,政府將予以適當的金錢補償;倘若被人舉報,飼養者及其家眷就要在憲兵隊裡待上好幾天。即便事後被證實清白,鴿子不僅會被沒收,飼養者還要交付一筆罰金,或是履行為公共服務的勞役打掃街道等)來衝抵。
除了城鎮裡的鴿子,那些遍布鄉野的風車,也屬於布列塔尼叛軍們的秘密傳輸方式。為此,下鄉圍殲叛匪的共和派軍隊就吃過不少虧。去年的時候,英勇的阿克索將軍就是被誤導而不斷分兵,從而在沼澤邊緣,遭遇優勢叛軍的包圍,最終自殺殉國。
事實上,借助風車傳遞信息,實質與臂板信號機的功能相似。數年前,由夏普上尉所發明的,當下共和國正在廣泛使用的臂板信號機,就是受到了布列塔尼地區風車的啟發。
1795年的時候,再效仿杜羅在1794年組建的“地獄縱隊”,對於視野所及的風車一律縱火焚燒,已經不太可能,而且身為“西部剿匪總司令”的奧什將軍,也不屑於這樣去做。
好在軍情局及時出麵,協助解決了這個難題,那是他們成功破譯了叛軍借助風車的傳輸密碼。
不久之後,奧什派出多個分隊,趕往不同的鄉間田野,將風車的信號條重新排序,繼而傳出錯誤的信息,也成功誅殺了不少保王軍朱安黨)的頭目。其結果,導致布列塔尼叛軍首領不再輕易相信風車傳輸的信息,因為真實性與時效性都大打折扣。
等到信息來源與傳輸通道被強行截斷後,布列塔尼叛軍的信使隻能依靠自己,勞神費力的在城鎮裡收集各種公開信息,還要通過通訊員以步行方式,徒步穿越大大小小十多個檢查站與森林哨所,才能將數周之前的,而且是一些難以辨彆真偽的消息,傳到百餘公裡外的,基伯龍半島上的流亡軍領袖那邊。
事實上,在皮塞與貴族流亡軍上岸不久,就收到過下普瓦圖軍、安茹軍與中部軍在共和派軍隊圍剿下已相繼覆滅,其領袖夏雷特、斯托弗萊與薩皮諾等人被捕槍決的消息。
然而,皮塞等人對此並不相信。那是共和派之前就時不時發布類似的虛假新聞,想著來打擊叛軍的士氣。單單在1794年,僅夏雷特一人,就“被共和軍宣布死亡”了至少五六次之多。
不僅如此,來自“旺代各地的叛軍”,也通過不同途徑向貴族流亡軍的領袖們傳達一個明確信息:他們願意配合登陸軍在盧瓦爾河南麵作戰,但需要得到更多援助,包括槍支彈藥、軍需糧秣,以及可以收買共和派官員的黃金金路易和英鎊)。
當然,上述信息都是軍情部的人在暗中操縱,向流亡軍傳遞“他們願意聽到的好消息”,達到混淆視聽目的。
7月中上旬,軍情局的穆勒上校已晉升)、弗恩中校已晉升)聯合指揮的特戰營,與當地駐軍配合,不僅屢次捕獲流亡軍團派來的信使,強迫他們充當雙麵間諜,隨後還在盧瓦爾河入海口南麵的聖米歇爾小港,成功騙來並繳獲了兩艘來自英國的補給艦船。
上麵運送的武器裝備與軍需糧秣,價值約兩萬英鎊金路易),依照安德魯簽署的嘉獎令,特戰營的全體官兵將獲得該戰利品實際價值的三分之一。
封鎖情報及傳遞渠道,不過是第一步。在奧什擬定的軍事方案中,還要不斷壓縮基伯龍半島的流亡軍,以及前往支援的舒昂黨叛軍的活動空間,等到時機成熟後,再發動總攻,聚而殲之。
六月底七月初,當奧什將自己的軍團司令部搬到瓦納市的時候,他就著手在建立一條軍事封鎖帶,圍困流亡軍團與朱安黨叛軍。
為此,奧什選擇在瓦納市以西,布拉韋河南岸的路易港,以及沿途的歐萊、布克雷、朗旺代等地,增加兵力,鞏固要塞,建立前沿哨所與後方檢查站,還重新建了不少的簡易臂板信號機。
其中,路易港要塞的守軍數量從一千擴充到三千人,還增加了20門火炮,尤其是那些移動迅速,可以持續發射霰彈的六磅炮和八磅炮。
就此而言,當日在基伯龍鎮召集的保王黨人的軍事會議上,流亡軍統帥赫維利伯爵堅決反對皮塞伯爵和他的參謀們,冒險進攻聖路易港的決策,事實上也並沒有錯。
以4千流亡軍的實力,即便是算上8千名由博伊斯蓋指揮的,來自雷恩和富熱爾一帶的保王軍,這1.2萬人也無法攻下,訓練有素,裝備精良的3千共和派士兵嚴密把守的港口要塞。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會被奧什派出的援軍抄了後路,繼而被圍殲與路易港要塞之下。
事實上,奧什曾委任擔當過安德魯副官的貝西埃爾上校,進行過類似的戰爭推演,反倒是貝西埃爾深感自己能力有限,通過他與安德魯統帥間的特殊關係,直接向總參謀部的貝爾蒂埃將軍,緊急借調了七、八位軍事參謀。
新參謀部的參謀們在反複推演之後認為,以叛軍當下的實力,進攻布拉韋河南岸的路易港要塞的可能性極低,而且即便是發動進攻,也會損失極大,還麵臨著全軍覆滅的危險。
至於正麵進攻“布列塔尼聯合軍團”三萬精銳之師眼下不到兩萬)嚴密把守的瓦納與歐萊一線,更是自取滅亡……
參謀們認為,當下的流亡軍除了選擇在基伯龍半島繼續固守待援之外,就隻能在地形複雜,島嶼眾多的莫爾比昂灣沿岸,展開對共和派軍隊的“小戰爭”,也就是邊打邊走的遊擊戰。
在綜合了參謀部的意見之後,貝西埃爾上校隨即向奧什將軍建議,動員1萬人左右的機動兵力,針對莫爾比昂灣沿岸的40多個重要鄉村城鎮,實施新一輪的武裝清剿。其行動目標,儘可能的消滅那些隱藏起來的朱安黨叛軍,或是將他們趕下海。
七月初,奧什就調集了五千名士兵,分成五個縱隊,進入莫爾比昂灣沿岸地區,也就是朱安黨叛軍首領之一的卡杜達爾的大本營,實施清剿行動。
因為機動兵力不足,奧什隨即借助信號機和信使發布軍令,讓其他方向的增援部隊,尤其是來自西方軍團的援軍,不需要立刻趕赴瓦納大本營報道,而是就地參與到圍剿莫爾比昂灣叛軍的行動中。
於是在行軍到米濟亞克鎮的時候,卡恩和他的副手就收到了聯合司令官奧什將軍的這一份軍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