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跟茶葉打交道的曆史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時期,茶葉的曆史跟中國的文明史一樣漫長,然而中國人喝茶的曆史卻很短,短得隻有一千來年。
為什麼這麼短?
原因很簡單:在中唐之前,中國人都不喝茶的,他們隻吃茶。
怎麼個吃法呢?
就拿唐代來舉例吧,當時的人吃茶的時候會先將茶餅放到火上炙烤,到一定火候後便將其輾成粉末,放入水中烹煮。怎麼樣,是不是大開眼界了?
你以為這就完了?不不不,這才哪到哪啊?接下來才是令現代飲茶愛好者目瞪口呆的開始。等到茶水微沸後,那幫腦洞比菠蘿還大的古人便會往裡麵加入鹽、奶酪、薑、蔥、橘子皮、紅棗、薄荷……等等等等,甚至是肉!你們就自己想象一下這煮出來的都是坨什麼玩意兒吧。不光唐朝和唐朝以前這樣搞,哪怕是到了宋朝,也還有很多人會這樣搞,比如說在宋代,宋人冬天喜歡喝的一種茶湯就是用花生、芝麻、核桃、杏仁、薑、龍眼、香菜與茶葉一起搗碎再拿去煮,這到底是茶還是八寶粥,就見仁見智了。中唐之前的古人壓根就沒有喝茶的概念,人家那叫吃茶,說是吃茶,那就是正兒八經的吃,喝茶?這玩意兒還能喝?
直到茶聖陸羽橫空出世,《茶經》風靡於世,古人才發現,原來茶葉最正確的打開方式不是拿來熬粥,而是拿來用甘甜的泉水煮著喝……
漢代折騰茶葉的方式跟唐代沒太大差彆,不過沒有唐朝那麼野,能連肉一塊扔進茶湯裡煮,但是在李睿看來,也是純純的黑暗料理了。他果斷阻止羊智不讓他說下去了,因為再讓他繼續說下去,他怕是沒有胃口喝了。
閒聊間,煮茶壺的壺嘴已冒出一串串小小的泡泡,發出咕咕聲響,一股淡雅的茶香彌漫開來,讓正在站崗的晉軍軍士們一個勁的抽動鼻翼,心裡直嘀咕:“這位曲侯又在搗騰些什麼東西了?怎麼這麼香?”
茶算是煮好了,不過燙得要命,還不能喝。李睿小心的將茶壺拎起來放到一邊,又拿出一個用粗鐵絲做成的粗眼網擱在火爐上麵,然後打開自己的背囊,裡麵是一撂的麵餅,都是剛做好的。他先是往粗眼網上刷了一點點油,接著將兩個麵餅放到上麵去。麵餅一遇到爐火的高溫,立馬就冒出水汽,一點點的泛黃、吱吱作響……
羊智問:“曲侯,你又在弄什麼?”
李睿說:“廢話,當然是弄吃的!”
羊智說:“現在不是用餐時間,曲侯你這樣做,是違反軍法的!”
李睿翻了個白眼:“違反什麼軍法?老子晚飯的時候胃口不好,沒吃飽,自己弄點宵夜吃那能叫違反軍紀?淨扯淡!”
他弄的這個也是無酵餅,烤起來很快的,也就兩三分鐘的時間,餅的一麵已經烤至焦黃,整個餅更是膨大了近一倍,散發出誘人的香味。李睿飛快的給它翻了個身,將另一麵也烤一烤,然後放到一邊,又拿了兩個放上去……
放好那兩個餅後,他取了兩個粗瓷茶杯,提起茶壺斟了兩杯茶,將其中一杯連同一個烤好的餅一起遞給羊智:“嘗嘗?”
羊智接過餅來咬了一大口,喲,還帶餡的。李睿這個很會吃的家夥應該是從今天晚飯時沒有吃完的馬肉中挑了幾塊帶肥肉的剁碎,絆上醬,然後包進麵餅裡作餡。烤餅的時候,裡麵的肉餡遇熱,油脂滲出,一口下去一嘴的油水,那叫一個香。他兩眼放光,說:“好吃!”
李睿得意地說:“隻要是我做的,就沒有不好吃的!”
羊智又咬了一大口,越吃越香,由衷的佩服:“曲侯這手藝,就算不帶兵打仗了,到洛陽城去開個食肆也能生意興隆,過得有滋有味!”
李睿也咬了一大口餅,順便給正烤得滋滋作響的餅翻了個身:“唉,你以為我不想啊?可是打仗啊,沒辦法的事情。這老天爺就是愛跟老子過不去,老子明明適合當個美食家,它偏偏要讓老子成為一名軍人……老子哪裡是帶兵打仗的料喲!”
羊智說:“其實曲侯治軍的手段還是不錯的,打從你上任以來,我們就沒有出過逃兵了。”
李睿說:“那不過是胡人就在山下,大家夥無處可逃罷了,哪能算到我頭上。”
羊智說:“曲侯你過謙了。”
李睿搖頭:“不是過謙,我有多少斤兩我自己心知肚明。”咽下嘴裡的食物,端起茶來抿了一口……哎,還彆說,這沒有化肥沒有農藥,純天然的茶葉煮出來的茶,香氣那叫一個濃鬱,抿上一口,渾身毛孔都舒張開來,那叫一個舒坦。放現代想喝到這樣的茶可難了,搞不好得按兩賣,大幾百一兩的那種!
他倒是享受了,可羊智卻沒動,隻是一臉不可思議的看著他,呐呐的問:“曲侯,你……你真喝啊?”
李睿說:“廢話,不喝的話我煮它乾嘛?”
羊智遲疑的說:“這種茶是祭祀先人時用的……”
簡單的說就是給死人喝的。
李睿:“……”
媽的,古人在喝茶這方麵多少有點大病!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