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烈的運氣還算不錯,徐州向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民風剽悍,有大批自幼習武的良家子,這是最好的兵員。除此之外,徐州還有品位很不錯的鐵礦,從西漢時代便開始開采了,開采和冶煉技術都十分發達,雖說受戰亂的影響,徐州地區的冶鐵工業衰落了許多,但他拾掇拾掇之後,一個月依舊可以產近兩萬斤好鐵,這為他提供了大量製造兵器、盔甲的優質材料。
剽悍的民風、優秀的兵員、發達的冶鐵業,這些都為他提供了良好的基礎,依靠這些資源再加上原版照抄李睿治理地方的製度,還有臨淮王的支持,他在徐州站穩了腳跟,並且拉起了自己的班子。儘管這套班子現在還很粗糙,比起曹嶷、乞活軍乃至石勒這些勢力來,卻還是好了不少。
李睿對這個族弟向來大方,有什麼好東西都會想辦法分他一份。占城稻試種成功後,他馬上讓人送了一乾斛稻種過來,讓李烈在臨淮一帶的水田試種,如果能夠成功,就大麵積種植。同時,李睿還告誡他一定要多種冬小麥,搞稻麥輪作或者麥粟輪作,以實現一年兩熟或者兩年三熟,畢竟,這種亂世,多一點糧食總就比彆人多了幾分活命的機會。李烈把這些話都聽進去了,在六月份的時候就在臨淮圈了一片水田試種占城稻,結果同樣獲得了不錯的收成。他摩拳擦掌,擠出錢來購買了大量優良的麥種,準備在秋收之後大量種植冬小麥,以後就在他的勢力範圍內搞稻麥輪作或者麥粟輪作,一年兩熟不敢想了,但兩年三熟還是可以爭取一下的。
一路閒聊中,大軍來到了彭城。
就是當年西楚定都於此的彭城。
彭城是山東有名的大城,原本有數十萬人口,百業興旺,商鋪林立,商秀旅絡繹不絕,熱鬨非凡。可是曆經戰火摧殘之後,這座明珠般璀璨的城市也已黯然失色,大片大片的房屋殘破,空無一人,不少街道隻剩下一些老人在有氣無力的掃著地,要多蕭條有多蕭條。李烈解釋說原本彭城還有三十萬人,但現在是農忙季節,他把大多數市民都攆到鄉下幫老鄉們乾農活了,城裡沒剩下多少人,所以才顯得這麼蕭條。
蕭育有點兒吃驚:“你讓他們到鄉下去乾活,他們能答應?”
李烈聳聳肩膀:“他們可以不答應的,隻要他們不怕餓肚子就啥都好說。”
蕭育:“……”
絕了,這個世界上貌似還沒有不怕餓肚子的人吧?
彭城現在的情況算不上很好,糧價依然相當高,有大量平民買不起糧食,必須要靠李烈開倉救濟。好在現在新糧開始收獲了,糧價也跌了下來,老百姓的壓力沒這麼大了。不過治安方麵的工作變得相當繁重,因為偷糧事件層出不窮,幾乎每天都有人因為偷糧被逮住然後打死打傷的。這讓李烈很頭疼,他一方麵必須要安撫那些因為勞動果實被人偷竊而憤怒不已的老百姓,一方麵又要給這些偷糧的人留條活路,畢竟不是餓到受不了,沒人會做這麼丟人的事情……這事處理起來很麻煩,輕不得,也重不得,頭大。
治理地方真的太難了,比打仗還要難得多!
好在現在他有了幫手:奉北宮靜之命,蕭育將要留在徐州協助他,有蕭育幫忙,他將會輕鬆很多。
大軍在彭城休整數日,然後繼續北上。
出了彭城,往北走一百多裡便到了沛縣,對,就是漢高祖劉邦的老家,當年漢高祖就是在這裡砍了一條白蛇,帶著一幫子沛縣老鄉起兵反秦,最終建立了國祚延綿四百年的炎漢。這是李睿與曹嶷爭奪的前沿,雙方拉鋸得挺凶,沛縣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影響,人口逃散了很多,十分蕭條。大軍沒有在這裡逗留,拜過高祖廟後繼續出發。
過了沛縣,便進入了曹嶷的地盤。
曹嶷原本是王彌的小弟,不過在擊敗苟晞之後,這個小弟便開始與王彌平起平座,不是那麼好指揮的了。匈奴漢國攻破洛陽,完成劉淵定下來的滅晉大業之後,劉聰拔劍四顧心茫然,沒有更進一圖進擊中原,而是退回關中、汾北,而石勒、王彌等等這些大股東不想陪著匈奴人回平陽吃沙子,繼續留在華北平原征戰。當時王彌想乾掉石勒,自己當華北的王,但擔心自身實力不夠,暗地裡給曹嶷寫信,讓這個老部下帶人過來,兩個人聯手把石勒給做了,瓜分他的部眾和地盤。計劃很完美,但第一步就失敗了:密信被石勒截了,他的計劃完全敗露了。石勒不動聲色,裝作什麼都不知道,最終找機會擺下鴻門宴,一刀乾掉了王彌,然後上奏劉聰說曹嶷這小子也不老實,要求代朝廷征討。好在這時劉聰還沒有喝酒喝糊塗,知道石勒實力已經這麼強大了,再讓他吞掉曹嶷的地盤和部眾,那還有誰控製得住?果斷拒絕,讓他消停點,彆一天到晚淨想著怎麼搶自己人的地盤。
曹嶷因此逃過一劫,但跟石勒的梁子算是結下了。雖說後來石勒主動與他結盟,試圖冰釋前嫌,但曹嶷並沒有忘記這個羯胡奴隸乾掉了自己的老上司,還想把自己也一並乾掉。所以當晉廷提出要從他這裡借道,北上河北去聯合段部鮮卑削石勒的時候,他毫不猶豫地答應了。
進入青州之後,羊允、溫嶠最直觀的感受就是流民太多了,隨處可見,倒斃於道路旁者不可勝數,有的已經變成了枯骨,有的正在腐爛,有的胸膛還在微微起伏,但已經沒法救了。曹嶷正在四處征戰,試圖占領青、徐、兗三州,並且將這三州打造成自己的獨立王國,而打仗是要花錢的,更需要大量的人力,這些都隻能從占領區搜刮。他搜刮得太狠了,弄得民不聊生,這一路過去所見,城鎮無不殘破,田園荒蕪,昔日擁有數萬甚至十餘萬人口的縣城幾乎儘數成了廢墟,廢墟之間屍骨如麻,老鼠、狐狸、黃鼠狼在破破爛爛的房子中亂竄,在這裡,幾乎看不到文明存在的痕跡了。
大大小小的塢堡取代了城鎮。這些塢堡如同一座座綠洲,分布在這片可怕的文明荒漠之中,隻有在這裡,才能感受到一絲生氣。
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大軍沿著事先規劃好的路線快速行進,僅僅數日便走出了曹嶷的勢力範圍,抵達濟南。
此時的濟南還不是後世那座擁有近乾萬常住人口的大城市,就連“濟南”這個地名,也是西漢時期才出現的。西漢初,在這裡建立濟南郡,漢文帝時期改郡為國,封自己侄子劉辟光為濟南王。後來劉辟光造反,被漢景帝給宰了,濟南國又改回了濟南郡。
此時的濟南地區是邵續與曹嶷對峙的前線,邵續占據黃巾固————也就是今天的章丘,曹嶷占據曆城,雙方相互攻打,沒個消停。不過從整體來看,還是曹嶷實力占優,畢竟他已經占據青、兗二州大部分地區和徐州部分地區,而邵續不過是樂陵太守,隻有一郡之地而已。
遠征大軍出現在黃巾固,引發了轟動,許多軍民跑過來圍觀,激動地問:“朝廷終於派兵過來支援我們了嗎?朝廷終究沒有忘記我們對嗎?”得知這支軍隊並不是過來支援他們,而是去支援遙遠的晉陽的,他們臉上是難以言喻的失望。
邵續熱情地接待了這支遠道而來的軍隊。
長途行軍,疲憊不堪,再加上氣候變化,遠征軍在抵達樂陵之後有大批軍士和馬匹病倒了,不得不在樂陵逗留一段時間,而邵續也毫不介意,竭儘全力為這支軍隊提供糧秣,並且找來許多醫術高超的大夫和獸醫,給軍士和戰馬看病。在此期間,他多數設宴邀請溫嶠、羊允、段文鴦等人,向他們打聽晉陽、南陽的事情。當得知晉陽城被匈奴攻破、無數軍民慘遭屠戮後,他悲憤異常,而知曉南陽新政後,他又十分振奮,尤其是得知南陽糧食居然能一年兩熟,一年種出足夠吃兩年的糧食後,他更是激動異常,大笑著說:“大晉還是有能人的!我泱泱華夏,沒那麼容易被打倒,有大司農、大司馬這樣的人傑在,北伐中原光複漢家江山,指日可待!”
選擇性的忽略了南陽小朝廷的權力掌握在北宮靜、李睿手中,皇帝早已被架空這一事實……
跟很多名士一樣,邵續對司馬家也沒啥好感,在他看來,要不是你司馬家窩裡鬥,國家何至於滅亡?老百姓何至於流離失所,生靈塗炭?都是你司馬家的錯!被架空了?被架空了就對了,權力就應該掌握在大司農、大司馬這種有本事又有責任心的人手裡,再讓你司馬家獨攬大權繼續胡鬨,老百姓還要不要活了!.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