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灝啞然失笑:“到時候你彆哭著喊著要回家就行了。”
鄭雨脖了一梗:“家主,你也太小瞧我了!我豈是一個剛踏上旅途便開始思鄉之人!”
鄭灝正想再逗逗他,忽有一名家將來報:“家主,宛王召見!”
鄭灝問:“宛王召見,所為何事?”
那名家將說:“據說宛王率領幾位王子在草原上狩獵,射殺二白狼,二白鹿,和一頭白熊,認為是祥瑞之兆,所以請家主前去共享這些獵物。”
鄭灝說:“一次狩獵居然得到這麼多獵物?那我可不能錯過了!鄭雨,帶上大鍋,我們出發!”
使團從南陽出發的時候帶了幾口大鍋,這一路上都是在用大鍋做飯吃。大鍋的功能實在太多了,蒸煎炸煮燉炒,無所不能,吃慣了鐵鍋烹飪出來的美味之後,鄭灝已經沒法忍受那些用不是蒸就是煮或者烤的食物了,那完全就是在浪費食材!
按大宛人的尿性,烹飪這些獵物的方式估計還是烤,這可不行。鄭灝都四十歲了,牙口不如年輕人了,烤肉真不怎麼適合他。
所以必須帶上鐵鍋!
在皇宮裡,大宛王正在樂嗬嗬的指揮宮廷廚師加工這些辛辛苦苦獵取的獵物,甚至親自動手,從白羊身上割取肥嫩的肉放到火上烤。除了大宛的貴族之外,康居的國王和貴族也在場,畢竟這次狩獵就是為了聯絡兩國之間的感情而舉辦的,他們在場合情合理。
康居也是此時的中亞大國,他們所在的位置大致就是今天的撒馬爾罕,那也是一片非常肥沃的寶地。康居的主體民族是粟特人,這幫家夥擅長經商,將中國的絲綢、印度的胡椒和孜然運往西方,將西方一些稀奇玩意兒運往東方,來回倒賣,每次獲利十倍甚至數十倍,一個個富得流油。不過粟特人打仗差點意思,漢軍征大宛的時候派一支偏師屠滅大宛的忠實小弟鬱城,鬱城王逃往康居,漢將上官桀帶一乾多人追到康居都城,逼康居王交人,康居也是擁兵數萬的大國,居然讓這乾把漢軍給嚇著了,老老實實的交人。後來郅支單於翻越蔥嶺逃到中亞,康居主動接納了他,試圖借匈奴人之力對抗強大的烏孫,結果差點就被這幫喪家之犬給鴆占雀巢了。得虧陳湯帶著漢軍近乎亡命的穿越乾裡無人區向郅支單於發動進攻,砍下了致支單於的腦袋,不然整個費爾乾納盆地早就成匈奴人的地盤了。
這個國家隻適合經商,打仗啥的就算了,玩不來。
不過大宛好像也沒好到哪裡去,做田、放牧、經商都做得挺好,但打仗是真的不行。
唉,絲綢之路上這一串國家一個比一個弱,還富得流油,可怎麼活哦?
必須得找個老大才行。
由於距離實在是太遠了,他們並不知道昔日強悍的大漢已經不複存在了,就連比大漢遜色得多,但勉強統一了全國的大晉也完蛋了,他們對中國的印象基本上還停留在“一漢當五胡”的時代,所以對鄭灝十分尊敬。事實上,西晉立國後大宛就沒少前去朝貢,進獻天馬,態度那叫一個恭敬。
在他們知曉西晉滅亡之前,他們對鄭灝的態度都不會差到哪裡去。
鄭灝跟這一眾貴族打過招呼後果然讓隨行的仆人架起大鐵鍋,向宛王要了一份食材,開始熟練的烹飪。
很沙,誘人的香味彌漫開來,讓人垂涎欲滴。
那幫貴族顧不上烤肉了,紛紛圍了過來,盯著鍋中翻滾的肉汁和大塊肥嫩的肉直咽口水。宛王口水都流下三尺長了,問:“上使,為何你煮出來的羊肉這麼香?到底用了什麼秘法?”
鄭灝笑著說:“哪有什麼秘法,不過是炊具好而已。”
眾人一臉狐疑的看著這口平平無奇的大鐵鍋:“炊具?上使你是指這個嗎?”
鄭灝說:“可莫要小看它,用它烹飪出來的食物可是非常美味的,而且它可以有多種烹飪方式,蒸、煎、炸、煮、炒、燉,樣樣都行。”
眾人都來了興趣:“有這麼神奇嗎?”
鄭灝說:“本官隨從中有擅長烹飪的高手,大王若有雅興,不妨讓他們一展身手,這樣諸位貴人既能知曉鐵鍋的妙用,又能嘗到中原的美食,一舉兩得!”
————比做菜,我大吃貨帝國怕過誰了!.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