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照結束,眾人又是一番客套,隨後楊小濤讓人找來一塊蓄電池。
葉老也讓人將製造好的逆變器連接上。
楊小濤清楚,太陽能電池板是將光能變成電能,而這個電能卻是直流電。
想要給電池充電必須得是交流電。
而逆變器就是這個作用。
此刻楊小濤也不再多想,拿起蓄電池就往太陽能電板上走去。
剛來走兩步,又回頭問道,“這充電的容量夠嗎?”
“楊部,沒有問題。”
一人從旁邊出來,認真回答。
眾人看去,正是電工科的科長,李鐵軍。
如今,這位也算是熬出頭啦,跟著九部水漲船高。
當然,要是沒有過硬本事,想坐穩這位置也不容易。
“這塊電瓶是25安時的,電壓是6伏。一般情況下,一安放電可以放一天多!”
“要是充滿的話,咱們用的是20瓦電燈泡,可以用個一兩天!”
“好,繼續!”
“是,楊部!”
李鐵軍應了一聲,然後將蓄電池連上,在場眾人都看向那個燈泡。
果然,燈泡沒有亮。
“這塊蓄電池幾乎沒有電了,今天看看能不能給它充滿了。”
楊小濤滿懷期待的說著。
一切結束,剩下的就交給時間等待。
下班時候,楊小濤特意去太陽能電池那裡看了下。
還沒近前,就看到葉老坐在一旁台階上,身邊徐華等人也都坐著。
幾人目光都放在前方的太陽能電池板上。
因為太陽西斜,電池板所在的位置也在變換,好在周圍沒有太多建築,倒是能夠接受陽光。
五月的天,日照變長,眼下下班了,太陽還沒落下。
“差不多了吧!”
楊小濤走到跟前,打量著蓄電池。
看著上麵的指示燈沒有亮起,就知道這蓄電池沒有充滿。
“多久了?”
楊小濤過來,葉老等人就站起來來到跟前,徐華看看時間,“五個半小時了。”
“要是一天下來,說不定能夠充滿。”
楊小濤看了下太陽,說話的功夫已經變的紅彤彤,隨後說道,“今天這樣,明天一早來再試試!”
“這蓄電池,接上線,看看有多少電!”
楊小濤說完,徐華便帶人開始收拾。
同時,將蓄電池接在一旁的電燈泡上,瞬間燈亮。
“晚上我留下!”
劉浩躍躍欲試,他要看看,到底能用多長時間。
“行,下次我來!”
徐華拍著劉浩肩膀,將順序定下來。
第二天,天剛亮,醞釀一天的新聞開始出爐。
同時,廣播裡也傳出太陽能電池的相關報道。
楊小濤走進九部,大喇叭裡新來的兩個播音員正播放著太陽能電池的信息。
相關事跡迅速傳播。
“楊部,結果出來了!”
楊小濤還沒走到辦公樓,劉浩就頂著一對黑眼圈過來,臉上滿是驚喜。
“幾個小時?”
楊小濤也好奇。
劉浩伸手筆畫了個九的手勢,“燈一直亮了九個小時十八分鐘。”
“不過在六小時三十六分,亮度就開始變弱!”
劉浩報出準確的時間點,說明這家夥一晚上都沒放鬆啊。
“這很不錯了!”
“將資料留好,回去休息吧!”
劉浩點頭,“我已經將太陽能電池板放好了,今天充一天,說不定能充滿呢!”
“到時候就能算出太陽能發電量…”
等劉浩離開,楊小濤這才走進辦公室。
而走廊裡,各個科室的人都在議論,不少人都對太陽能發電充滿好奇。
進了辦公室,婁曉娥跟劉麗雪也在聊著,見楊小濤進來忙湊上前問道,“楊部,這太陽能都發電了,以後咱們用電不是很方便了?”
劉麗雪也是好奇,“對啊,這隻要有太陽,那就有電啊,到時候農村也能用上電了啊!”
聽兩人說笑著,楊小濤卻是搖搖頭,“哪有那麼容易,彆人不知道,你們還不清楚?”
“這玩意的成本啊,彆說現在了,就是過個三四十年都不一定普及!”
楊小濤這樣說,劉麗雪兩人也明白過來,眼下這太陽能電池,還真不是一般人能夠用的。
心頭的熱冷卻下來,但很快又被“全國第一”四個字刺激的熱切起來。
上午處理完文件,楊小濤就去了趟津門,查看計算器的生產進度。
等下午回到九部的時候,就被葉老找來。
辦公室中,葉老正在跟陳芳聊著天,旁邊徐華等人認真聽著。
楊小濤走進來,葉老立馬放下筆,陳芳也回頭看到楊小濤,隨後站起來。
“陳伯父,好久不見啊。”
楊小濤笑著上前打招呼,陳芳卻是笑道,“確實好久不見啊。”
兩人打過招呼,楊小濤看了眼葉老,後者眼睛看向陳芳,輕輕點頭。
“小楊,恭喜你們了啊,太陽能電池我們還沒做出來呢,你們倒是搶先完成了啊。”
“這事一出來,咱們業內可是大受鼓舞啊。”
“要知道,如今能夠做出太陽能電池的,也就合眾國走在前頭,聯盟都沒做出來呢。”
“上次跟聯盟談判的時候,我們還隻是說說,好讓對方相信。卻不想轉頭你們就將這做出來了,這下聯盟想不相信都難了啊”
陳芳笑著恭喜,然後打開話匣子就說個不停。
楊小濤跟陳芳認識的時間不長,原以為是個‘老實’的科學家,卻不想還有這‘善於交際’的一麵。
楊小濤連忙客氣,“僥幸僥幸。”
“我們隻是僥幸成功了,當然這裡麵也跟同誌們堅持不懈的努力有關”
說著楊小濤拿出煙分了一圈,又給陳芳點上。
葉老拿起桌上的杯子喝著水,楊小濤沒來前,他隻是講了太陽能電池研究的情況,尤其是遇到的困難如何克服。
在葉老看來,陳芳這次來應該是‘取經’的,他也沒有藏私,能說的都說了。
就差將還沒整理好的工藝材料拿出來了。
“說起這研究啊。”
“我們這碰到的問題還真不少呢,不過我們都克服了,這也算是一種磨礪吧。”
“我想,通過這次研究,我們的同誌在接下來的工作中會變得更加從容,進而做出更好的太陽能電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