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相比起勾結異族蠻夷的六國,他們這點陰險什麼都不是。
“雖然可惜,但還是爛在地裡的好,我們的人不能過去,不然肯定會被六國國民所敵視,若是被那些人引導下,就會將矛盾轉移到我們頭上。
還是讓六國的權貴們做他們百姓的敵人吧。”
divcass=”ntentadv”田昊也知道這種計策很是陰險,逼迫六國不得不再次抽調青壯組成軍隊防備他們的進攻,這樣無疑會嚴重影響到秋收。
秋收可要比春耕緊張得多,畢竟時間就那麼點,天氣好還行,可要是下個雨什麼的,糧食就得在地裡麵直接發芽了。
但秋收也是個體力活,沒有足夠的勞力可不行,不僅要將莊稼收割,還得將內中的穀粒弄出來,這些都得用人力去做的。
今年的秋收不完美,收上來的糧食就會短缺,影響是方方麵麵的。
除此之外,組建新的大軍也需要糧草供應,兵器鎧甲也得重新打造,如此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一點一點的拖垮六國,並激化六國權貴與百姓間的矛盾。
隻要六國百姓對其國家的權貴高層厭惡,乃至憎恨,未來的統一之路就會順利得多。
然後他們這邊將願意走的百姓遷移到西域和南邊去開荒種地,有了足夠的土地和穩定的生活,那些百姓必然能很快歸心,成為一名秦人,並反對任何要破壞他們好日的人。
這才是真正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我們都曉得!”
再次陰陰的冷笑,六人都是見過大風大浪的,這點忍耐還是有的。
“呂不韋和羅網始終是個隱患。”
一人忽然神情一轉,嚴肅的提出呂不韋和羅網的事情,顯然對兩者敢於謀害秦王嬴子楚而憤怒。
雖說他們不太認可弑父登位的嬴子楚,但那畢竟已經是秦國的王了,這三年做得也還不錯。
可現今卻被外臣所殺害,甚至連留下的那半個王室都被屠了,這對他們大秦王室而言是奇恥大辱,更是禁忌!
略微歎息,田昊無奈的解說道:“鹹陽那邊的問題很複雜,呂不韋和羅網留下的後手太多了,真要硬來隻會讓秦國內部大亂,除此之外還有楚係的問題。
我們此次雖然獲得勝利,但還沒有徹底完結,不僅河南地那邊沒有拿下,這數十萬的俘虜短時間內也是個不穩定的因素。
目前隻能妥協維持穩定,繼續積攢力量,最後再以絕對的力量橫掃一切。”
“伱和政兒心裡麵有數就成,我們隻看最終的結果,過程如何並不重要。”
一名王室族老意有所指的道了句,他也看出嬴子楚死亡的不對勁,至少看樣子這小子和政兒是提前知道一些的,甚至暗地裡可能還跟呂不韋達成了某種交易。
不過這不重要,他們隻看重秦國的未來,而且政兒確實要比嬴子楚更加優秀,能給秦國帶來更好的未來。
之前問出來,隻是擔心鹹陽那邊的局勢,彆真被呂不韋那些人給折騰廢了。
“一切儘在掌握!”
回以一份自信的笑容,田昊不怕呂不韋和羅網,乃至昌平君翻出天來。
他已經知曉了那些人的立場,隻需要因勢利導的布局下去就能全部拍死,並借助他們在秦國內部來上一波大換血,將秦國徹底掌控在手中。
秦國已經存在太久了,內部難免會有些腐朽的部分,未來想要塑造出一個萬世大秦,隻能提前將那些腐爛的地方割掉。
至於說這些族老猜到之前在鹹陽的謀劃,他並不在意,甚至本身就沒想過隱瞞。
大家都是聰明人,有些事情不需要證據的,隻要有懷疑就基本能確定了。
但也正因為大家都是聰明人,有些事情看破不說破,隻要最終結果沒問題就成。
“未來終究是你們年輕人的天下!”
對於田昊的這份自信六人都很是滿意,他們在發現問題後仍然選擇默許,就是因為清楚秦國內部確實存在很多問題,用常規的手段根本沒辦法解決。
當年商君變法的艱難他們都知道,甚至連商君自己都沒得善終。
雖說商君的法實行下來,但本身並不完美,仍有很多問題沒能解決。
這些問題他們沒辦法去解決,隻能讓這些個年輕人去清理了,哪怕手段粗暴一點也不是不可以接受,隻要最後能讓秦國強大延續就成。
活到這把年歲,很多事情他們都已經看開了。
且不提這邊田昊和王室族老的交流,在遠處觀望的那些六國強者們都滿心的不甘和無奈。
他們沒想到這一戰會來上如此突然的翻轉,本來是他們占據優勢的,誰想卻被對手以這等方式破解。
這是戰術和情報上的差距,戰爭的規則已經改變,他們或許真的落後了。
“大將軍,信陵君派人過來想要求見大將軍。”
魏國的強者這邊,一名士兵快速奔來,向成為魏國大將軍的典慶稟報道。
“不見!”
陰沉著一張臉,典慶冷聲回絕,沒有絲毫猶豫。
不單單是因為自己已經選擇徹底站在魏王這邊,更因為他猜到信陵君想要做什麼。
其必然還不甘心,想要去秦國河南地那邊與月氏和狼族聯手,繼續對抗秦國,拖慢秦國拿下河南地的進程。
雖說這樣做的確對他們大魏有利,可卻失了民族大義,已經觸及了他們的底線。
上次信陵君與月氏聯軍合作,他就很不認同,尤其是連累的師父戰死在那裡,甚至死後都得受人唾罵。
即便魏王都隻能下令對這件事情定性,他們想要給師父立個碑都不行。
師父已經用生命證明那條道路是錯誤的,他自然不可能再走上去,更彆說帶著師弟們了。
“情況也沒糟糕到底,秦王嬴政和黃天侯都想要用那批人去開發西域,他們至少不會丟了性命。”
副將神情複雜,此次戰敗對他們大魏是一大打擊,唯一能夠慶幸的地方在於秦軍改變了以往的殺戮作風,改為俘虜。
按照他們了解到的情報,那句優待俘虜並非虛言。
“希望他們能得到善待吧!”
典慶歎息,他現在什麼也做不了,隻能眼睜睜的看著那些士兵被秦軍俘虜帶走。
“按照我們的人探查到的,俘虜的待遇要差一些,不過也有自主開辟田地的權力,開出的田地也都屬於自己,隻是需要上繳一半的收獲。
好在秦國承諾這種規則隻會維持三代人,三代之後就不會再收稅了。
隻是那時候降生的孩子也就都是秦人了。”
副將神情複雜的說了句,他們早就對秦國保持關注了,尤其是那黃天侯和秦公子政,也就是現在的秦王政,對其在隴西和西域那邊的所作所為知曉一些。
那些百越百姓待遇最好,不僅開出的田地全部屬於自己,還不用交稅,能開多少就是多少。
相比起來從楚國和韓國弄到的俘虜就要差一些了,都得上繳一半的糧食。
“能有一半已經很好了,此次戰敗是我們的無能,與士兵們無關,我們不能再去要求他們什麼。”
典慶鬆了口氣,雖然一半聽著很多,但相比起現今六國內部的稅收比例已經很好了。
他們魏國這邊平均下來稅收雖然隻有四成,但土地有限,能種出的糧食也自然有限,很多百姓都吃不飽的,遇上災年更是難熬。
秦國那邊對俘虜種地雖然要收五成,但西域無比廣闊,能夠開墾出很多農田,有這麼大的基數支撐,隻要不懶惰,一年下來收獲的糧食會比以前多得多,至少溫飽不成問題。
“還有一點,秦王嬴政在隴西和西域那邊普及教育,讓所有孩子都能讀書識字。”
遲疑了下,副將低聲道出另一則情報。
典慶聽得沉默了,他雖然不是平民出身,但卻也知曉讀書識字的珍貴,那是能夠改變一個人命運的。
如此算來,那些士兵被俘虜也不算壞事,甚至可以說是好事情。
當然,這話是不能說出來的,畢竟他現在是魏國的大將軍。
“你回去將這裡的一切向王上稟報,並告知王上,典慶會死守住這道國門,秦軍想要攻來,隻能從我典慶的屍體上跨過去。”
深深地吸上一口氣,典慶決絕的道。
這一戰他們敗了,但他絕不會讓秦軍攻打過來的。
雖然看起來秦軍似乎也沒有打過來的意向,但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他得帶領殘軍在這裡死守著!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