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這時,忽然有裡廷隊的隊士衝了進來……
“報!總隊長!不好了,雛、雛森副隊長越獄了!”
“什麼?”山本聞言臉色一黑——那個小丫頭!
“報!總隊長不好了,市丸隊長劫獄,救走了吉良副隊長!”
山本:……
“報!總隊長不好了,更木隊長襲擊九番隊,救走了被東仙隊長、浮竹隊長關押的旅禍!”
山本:……
總隊長的確不大好,這時老臉已經黑成鍋底!
嗯,就怕對比……很顯然,和這些相比,一龍可以說是理由最充分的,甚至擊潰涅繭利之後,還給總隊長來信解釋,相比之下,一龍簡直就是遵紀守法、對總隊長愛戴有加……
“豈有此理!總隊長!請允許我戴罪立功!”
一龍這時立刻請命。
————
注1:為方便理解,舉個例子就是東晉北府兵,北府兵從郗鑒平定王敦之亂、初有雛形算起,大幾十年,從正式定名也有小幾十年,可以說在東晉大部分時間,都充當著平定內亂、鎮壓起義、抵抗北國的主要力量,可是直到東晉到了末期之前,非門閥出身的純將種,身份還是卑微的、寒門還是下等,門閥還是強盛。
不過,哪怕北府兵最終主要將領全部被殺,也還是孕育出了劉裕,不僅改朝換代,而且當政期間也大幅提升了寒門地位。
不以英雄史觀來看,那就是北府兵本身,孕育出了改變時代的力量。
以此作比的話,目前護廷十三隊,大抵處於北府兵抵禦北方、戰功赫赫,可是一方麵淪為內部火並工具,徒然消耗有生力量,同時又被門閥虎視眈眈、意欲侵吞的階段。
朽木家和四楓院家入職十三番隊,與此也並不矛盾,同樣作比東晉,王謝兩家也都有人入幕輔佐桓溫,並不代表兩家身段低了,桓溫向手下求親家,人家一樣是“你桓溫一個兵家子,配和我王家結親”……
另外額外解釋下,為什麼這段比喻寫在這裡。
之所以寫出來,一是為了防止有人杠“你這分析不合理,貴族體係不可能動搖,你這是現代非貴族當道時期的想法baabaa”,二是防止有人從另一個方向杠“十三番隊這麼強貴族體係早就崩了baabaa”,所以舉一個現實曆史貴族極盛時傾塌的例子;
而之所以寫在文後,不是通過旁白或是主角心理活動,來融入文中,是因為主角不知道什麼北府兵,書中現世也沒有北府兵,用主角視角來寫不合適。
不過也還要強調一點,防止大家誤會——主角並不是“劉裕”。
相信大家看得出來,主角有自己深層次的目的,隻是一直藏著,這個也還會藏很久很久。
不過這裡可以劇透的一點是,主角的理想也好、目的也好,都並非人文意義上的。
無論是人、是整、是虛、是死神、是平民、是貴族……誰過得好,誰過得不好,都不是主角主要關心的事情,不要期待有太多人文意義上的社會改造內容,這不是那種積極提高生產力、改良社會製度、大家一起奔小康的故事。
雖然本東以前寫過不止一次這種故事,但這次真不是,可以說主角沒有任何人文意義上的思考。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