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魚目混珠
胡明明不喝酒,對於白酒圈的新聞不了解。
也不知道陳曉的成就,
從這點就可以看出,他的創業失敗是必然的。
胡明明:“陳總,有什麼事你儘管開口,能幫忙的,絕不會推辭。”
陳曉便說起自己的養生堂創業、和中醫大師劉啟明的合作、以及聯合多家醫院開展實驗療法,
“……通過和劉老合作,我們找到了一款對抑鬱症有很好療效的藥物,怎麼才能快速上市銷售?”
胡明明聞言很是驚訝。
看陳曉的年紀,不超過三十歲,
白手起家,多次創業成功。
現在竟然把觸角深入到醫藥行業,真是瘋狂。
至於他說的新藥物,對抑鬱症有很好的療效……
聽聽就行了。
哪一家新藥上市前,不是吹的天花亂墜。
最終什麼貨色,還要看療效。
“想要快速上市,可以走加快上市申請這條路。”
陳曉問:“有什麼要求?”
胡明明:“一般來說有四種,突破性治療藥物程序、附條件批準程序、優先審評審批程序、特彆審評審批程序,陳總可以看看,符合哪一類?”
陳曉心想,姓胡的創業不成功,是有原因的。
情商太低,從語氣上,明顯看不起陳曉的“效果很好的抗抑鬱藥”。
“都很難吧?”
胡明明點頭:“一般都是突破性、急危重、罕見、突發的情況下適用。”
陳曉追問:“那還有彆的嗎?”
胡明明撇嘴:“製藥是一個長期工程,沒有捷徑可走。”
陳曉:“話是這麼說,就沒有一點方法?”
新藥研發上市大致分為六個步驟:
1.新藥的發現找到靶點、合成化合物),
2.臨床前研究毒理研究、製劑開發等),
3.臨床研究一二三期臨床試驗),
4.新藥申請,
5.批準上市,
6.上市後監測四期臨床研究),
對於陳曉來說,血清素1型、2型想上市銷售,有好幾個坎要過,
1、2、3步雖然不用了,但得有實驗數據。
不然的話,憑空遞交材料申請,人家根本不受理。
陳曉得重新走一遍流程,雖然是重複性工作,不需要花費太多人力物力,但時間不能少,
少則幾年,多則十年。
而且,新藥申請上市,也是一件麻煩事。
注冊檢驗6090個工作日)——受理5個工作日)——補正30個工作日)——初審40個工作日)——技術審評——綜合審評…………製證送達。
一切順利,最快也要七八個月的時間。
另一方麵,中藥的審批比西藥更嚴格!
胡明明聞言,似笑非笑看著他,“有倒是有,但是,難度很大。”
陳曉給他倒了一杯水,“請指教。”
胡明明:“你可以收購一款即將上市的藥品後續專利藥),在病症方麵做一些調整,能夠省不少功夫……”
陳曉點頭,
這倒是個方法,
回去讓人搜一下類似的抗抑鬱藥已經獲得優先審批資格的),
花錢買過來,節省時間。
胡明明見陳曉若有所思,忍不住潑冷水,“陳總,方法雖好,但是花費巨大,你要知道,凡是到臨床階段的新藥,都投入了海量的金錢和時間,成交單位都是以億計算的。”
言下之意,你這小胳膊小腿,還是老老實實走流程吧。
陳曉聞言,淡淡一笑,“胡博士真是嚇我一跳,之前看新聞,什麼葛蘭素史克gsk)19億美元收購血液管瘤新藥sierraonogy)、吉利德17億美元收購獲得丁肝新藥buebirtide)……我還以為都是這麼貴,原來國內的便宜。”
胡明明目瞪口呆,
對方口氣這麼大?
吹牛還是真的?
一年前見他的時候,不是還在找創業方向嗎?
這麼快就敢收購新藥了?
陳曉見他似乎不相信,繼續道:“謝謝胡博士的指點,你對國內市場比較了解,能不能介紹一下抗抑鬱藥的新藥情況,三個億以下都沒問題。”
這口氣徹底把胡明明鎮住了,乾笑一下,“陳總好魄力,三個億可不是個小數。”
陳曉:“剛才忘了給胡博士介紹,我在張江那邊投資三個億的新廠正在建,年底就能完工。”
胡明明徹底改變態度,笑容都多了起來,“哈哈,陳總真是真人不露麵……”
想他創業,求奶奶告爺爺,才拉來兩千萬投資。
其中艱辛,不足為外人道。
他一個不喝酒的人,為了投資人說的“10萬塊錢一杯”,連乾了二十杯。
直接摔倒不省人事,
第二天還在後悔,沒有提前練好酒量,他能喝四十杯。
早知道身邊有這麼個土豪,
裝那孫子乾什麼?
抱緊大腿就行了。
陳曉搖頭:“做生意,本來就是高風險高回報,看到機會要全力以赴……不說這個了,新藥……”
胡明明打起精神,“對,新藥,咱們國內市場上的抗抑鬱藥幾乎都是由跨國藥企研發,本土藥企的產品以仿製藥為主。”
陳曉點頭。
胡明明:“據之前《人人日報》健康客戶端不完全統計,國內抑鬱症研發領域已有17款1類創新藥處於獲批臨床及以上階段,而申報的就更多了,注冊受理條數超過一千條。”
陳曉明白,應該把重點放在臨床及以上階段,“這17款藥都是哪些公司在布局,有沒有出售的可能?”
胡明明:“這個你可以放心,因為神經領域藥物的研發耗資大、時間長、難度高,而且第一代、第二代抗抑鬱藥物都存在較嚴重的副作用,買過來自己繼續研究,並不是什麼難事。”
陳曉明白了,看了胡明明一眼,“胡博士最近忙什麼呢?”
胡明明猶豫了一下,他猜測,對方應該想讓他操作此事,
“嗯,公司沒有人投資,準備關門了,下一步先找個工作,打工還錢。”
陳曉感慨。
看樣子,當時創業還簽了保證合同。
破產了,也得還錢。
現在的投資人都學聰明了。
虧本的買賣不乾。
“既然這樣,胡博士我就這說了……”
對方既然人頭熟,那就幫著做個參考,
挑選一款分子式類似、價格合適的實驗藥,收購過來,改造一番,走下麵的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