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各有算計
依依的事,隻是小兒科。
陳曉沒放在心上。
經過幾天的整理,莫妮卡研發出來的“威猛先生”在現實中複製出來。
因為隻能圖片截屏,無法傳送數據,陳曉花了快一個月時間,才搞出來。
差點累吐血!
陳曉把這些資料,通過文字識彆翻譯成電子文檔。
然後發給諾蘭生物的內科事業部。
因為鹽酸鹽片在全國的熱銷,諾蘭生物體量暴漲,
陳曉打算對其進行結構調整。
諾蘭生物由原先的臨床研究部和非臨床研究部調整為“醫院”、“炎症和免疫”、“內科”、“精神與神經”四大事業部。
同時,為了擁抱數字化,諾蘭生物增設數字療法和健康管理平台兩個團隊,均直接向陳曉彙報工作。
康安醫院和相關診所劃到“醫院”事業部下麵;
2型血清素劃到炎症與免疫事業部;
鹽酸鹽片劃到了精神與神經事業部;
內科現在正在搞減肥症的研究,
養生堂歸健康管理平台;
新並購的ife公司和方舟實驗室劃到數字療法團隊。
……
當然,這隻是他的初步思考。
不一定成熟。
金酒公司沒有什麼技術含量,可以拆分成小公司。
便於操作。
而新藥研發動輒以十年計算,非資本雄厚之輩,不能參與其中。
儘管有《廢土世界》的支持,但對於新藥研發,陳曉仍然不敢掉以輕心。
根據他對《廢土世界》的觀察,人體改造術簡直是黑科技。
但新藥研發並不突出,
除了1型、2型血清素外,他迄今為止沒有找到合適的產品。
或許是因為機械改造的緣故,哪裡壞了,直接換掉就行。
用不著吃藥治療!
這就導致針對普通人的藥物,少的可憐。
而諾蘭生物想要成為國際製藥巨頭,需要自己下功夫。
接下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葉綿來了後,陳曉把把自己的想法給她說了一遍。
葉綿有點震驚。
她一直以來的準備都是新世界與新生活公司拆開。
沒想到最終所有的合到一塊了。
而這一切的核心都是新藥研發。
陳曉看她臉色,開口解釋道:
“這些年,因為多方麵的因素國家政策、帶量采購、醫保改革等),很多跨國藥企在國內開始改變原來的商業模式,由原研藥轉向創新藥,我們這樣調整,也是為了堅定創新藥發展的定位。”
葉綿明白其中道理,帶量采購政策落地之初,很多傳統跨國藥企都認為“政策隻是試水”。
現在,基本上都認清形勢了。
原研藥利潤微薄。
創新藥雖然投入大,一旦成功,獲利巨大。
更關鍵的是能對抗政策。
愛買不買!
這就導致跨國藥企紛紛調整中國公司的結構。
一切為了創新藥,在這種情況下,諾蘭生物隻有跟上,才能保證不被落下太多。
“這樣的話,確實能集中更多的力量,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陳曉:“對,製藥是一個需要長期投入的好業。”
葉綿考慮一下,“我這邊沒有問題,不過,這個調整恐怕要持續到年底,調整過程中的動蕩在所難免。”
陳曉點頭:“動蕩不是壞事,隻要能保持高速增長,適當的動蕩反而能夠清理出一些頑疾。”
“嗯。”
陳曉問:“林誌安那邊怎麼說?”
葉綿露出一絲擔心,“鹽酸鹽片大規模鋪開,我們失去製衡康複醫院的法寶,恐怕程子雲容不了我們太久。”
陳曉對此早有預料,
在公司控製權的爭奪過程中,大股東“吃掉”小股東的套路多種多樣,
例如,惡意增資稀釋股權、關聯交易套取利潤、高額薪酬高消費等等。
如果程子雲起了心思,確實有很多辦法,把他搞走。
康複醫院現在的股東有六個,紅桃a占股23.5,林誌安占股2.9,陳曉持股占10,雲少持股35.6,萬博文和張英傑各自14.5。
“那咱們就先下手為強。”
葉綿點頭,“好的,我和林誌安聯係。”
……
程子雲收到陳曉發來召開董事會的涵,隨手扔在一邊。
什麼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