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希望曙光
一個機器人的族群,想想也挺有意思的。
陳曉拿著資料回到自己住處。
莫妮卡依舊和往日一樣和藹可親,性感之中帶著甜美。
卻讓陳曉體會到了大海的深沉。
看了看時間,陳曉下線睡覺,
管她呢,任《廢土世界》洪水滔天,也不會影響到他一點。
第二天剛醒來,就看到女友在陽台上鍛煉身體,
大長腿成一字馬,上半身往下壓,飽滿欲滴,
看的人心裡發慌,
陳曉想想自己昨晚的決心,便硬著心腸轉過頭去。
前路不行,走後路,怎麼走呢?
算了,還是忙工作吧。
諾蘭生物那邊,得到陳曉授權後,孫陽放開手腳,積極推動和諾華公司的交易。
如果隻是單純治療抑鬱症,諾華可能會猶豫。
但是,加上減肥症,這個價格可以說白菜價了。
孫陽自然不可能讓對方占這種便宜。
設計了動態交易模型。
抗抑鬱症總交易價40億美元,首付款10美元。
如果減肥症獲得審批,總交易價提高到100億美元,首付款增加到30億美元。
財大氣粗的諾華考慮了一周,直接同意了這筆交易。
這就是製藥行業,一款重磅炸彈,直接造就一家巨頭公司。
出於某種考慮,陳曉讓雙方暫時保密。
10億美金的外彙收入,可以說超過99的淨出口公司。
這麼大一筆錢,足以乾很多事。
孫陽在原有的基礎上抗抑鬱、減肥症、威猛先生),重點放在了抗癌新藥的研發上。
用他的話說,“要用三到五年的時間,自主搭建起一套從抗癌藥物早期發現、臨床開發到商業化、生產的全方位的價值鏈體係,使得諾蘭生物逐步成長為一家全球性、商業階段的生物科技公司。”
最為關鍵的一點,這種決策和陳曉的人工智能定位並不衝突。
葉綿:“他認為人工智能能夠幫助我們治愈癌症,所以把重點放在了大數據和機器智能上來,算是為ife公司和諾蘭生物的結合找到一個落地點。”
陳曉來了興趣,“說說。”
葉綿:“要想了解人工智能治愈癌症,首先得知道癌症為什麼難治愈。”
“為什麼?”
“癌症跟其他疾病不同,比如肺結核由結核杆菌引起的,所有人都是一樣,而癌症不一樣,癌細胞是我們體內正常細胞在複製時基因出了錯而產生的,至於怎麼錯的,是因人而異的。”葉綿解釋道。
陳曉有點明白了,
葉綿:“所以說,為什麼會有很多抗癌藥對一些病人比較靈,對另一些人卻沒有什麼作用,因為他們的癌變其實不同。”
陳曉:“一人一方?”
“差不多可以這麼說,但癌症還有可怕的一點。”
“什麼?”
“癌細胞是不斷變化的,既然第一次複製細胞時,基因會出錯,那第二次、第三次出錯也就不可避免。”
“哦。”
葉綿解釋:“這就是為什麼有的人得了癌症後,一直控製得很好,病情穩定,甚至一些人看上去已經痊愈了,但是忽然有一天,他的病複發了,無法控製,很快就過世了,都是因為癌細胞本身變化所造成的。”
陳曉:“癌症怪不得被稱為眾病之王,確實比較麻煩。”
葉綿:“而且,即使一些病人痊愈了,因為體質的原因,他們依然屬於高危人群,很容易產生病變。”
陳曉:“這和人工智能有什麼關係?”
葉綿:“癌症的這種特征,你很難找到一種萬能藥去治愈他,這和抗生素治療結核病不同,即使是現在出名的抗癌藥物,也隻是對很少一部分人起作用。”
陳曉想了想,“是這樣的,”
葉綿:“要想徹底治愈癌症,就要根據不同的病人設計不同的抗癌藥,而且癌細胞每一次變化都能研製出新藥,隻要研製的速度趕上癌細胞變化,即使不能徹底殺死癌細胞,也能控製它的生長。”
陳曉:“這倒是一個方法,不過花費太大了……人工智能?”
葉綿點頭:“如果專門有一個團隊圍繞一個病人研發抗癌藥,速度足夠快趕上癌細胞病變速度),起碼得十億美元打底,除了億萬富翁外,沒人能承擔的起。”
陳曉接過話,“但是,有了人工智能就不一樣了,他最大的作用就是提高效率。”
葉綿:“是的,孫陽說目前在人和動物身上發現的可能導致腫瘤的基因錯誤大約有5000種,而癌症的種類不過一百來種。”
陳曉明白了:“也就是說,即使考慮到導致癌變的基因複製錯誤和各種癌症的全部組合,不過是幾百萬種。”
葉綿:“對,上百萬在醫學領域是無窮大,在it領域卻是非常小。”
陳曉點頭。
計算機起步就是百萬級。
葉綿:“如果能利用大數據技術,在這上百萬種組合中找到各種真正導致癌變的組合,並且對這樣每一種組合都找到相應的藥物,那麼,對於所有可能的病變都能夠治療。”
陳曉:“這個過程,工作量確實很大,必須依靠人工智能。”
葉綿:“是的,孫陽整體思路就是這樣。針對不同人不同的病變,隻要從藥品庫中選一種藥即可,從1號——1000號,如果發生新的病變,經過檢查確認後,改用新的藥品……這樣一來,治療癌症就像感冒一樣容易。”
陳曉:“這可是個大工程啊。”
不說彆的,研發出成千上萬種藥的成本有多大?
葉綿點頭:“前景美好,道路曲折,如果真要在這個方向努力,我們就要做好十年、二十年的準備,問題是,憑借咱們目前的三款藥能不能支撐那麼久?”
陳曉對此也沒有多大把握。
《廢土世界》的人工智能究竟有多大作用,現在還不知道。
不過,孫陽能夠找到ife公司和諾蘭生物的結合點,值得他賭一把。
“我們不是等癌症研究透了,所有藥物都開發出來了,才能對外銷售,我們可以邊研究邊治療邊銷售。”
葉綿點頭。
不可能等到所有的藥物都開發出來,才想著去治愈病人。
針對某種癌症研發出一種藥,就可以對外銷售,回籠資金……繼續研究,形成正向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