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實沒轍,這年頭哪有啥移動通訊,他但凡貓在燕園,有什麼話,許大爺隻能親自來捎。
地上坑坑窪窪,石料損毀嚴重,入眼的幾間廂房外,各有一灘汙水,裡麵黃的黑的,不堪入目。
過馬路,來到這座四合院外麵。
許大爺指向馬路對麵,道:“呐,圍牆最大的那個。”
但如今的問題是:
公有房總量的增加,遠不及人口成倍增長,房地產公司已經沒有餘房。
“喲,小同誌,忒客氣!”
50年代,為使人人都住得起房,不得不啟動房屋公有化,建立房地產公司,集體管控房屋,抑製租金。
越是大城市,越是如此。
這不大批知青返城嘛,許多人一時找不到地方住。
查個房屋性質,小事,記事簿嘩嘩嘩翻開。
這年頭城鎮居民,多半居住空間,有限得緊。
離開院子後,許大爺遞過來一張紙條,道:“小李師傅,人留的地址。”
房屋性質必須確認清楚,否則問題就搞大了。
“小李師傅,還往前。”
呦嗬!
要知道,國家剛建立那會,咱們麵對的是怎樣一個爛攤子,北平還在,已是萬幸。
他一步約為70厘米。
直奔房管局。
得,咱也不指望。
當農村的化糞池使。
太小,搞不起還算湊合的陣仗,吃不飽。
一路載著許大爺,帶著股激動,李建昆直顛五道口。
有人發現這一老一少,聽聞動靜,其他屋內又走出幾人,皆帶著一股審視。
李建昆眉笑顏開,當年據說有個政策,人丁興旺的家族,可以保留十五間以下的私房,作為自住。
驚喜來得太突然!
這是啥地界?
喏,旁邊是鐘靈他們的北語。
由於載著老人,李建昆使的是點刹。
左右瞅瞅,有點發懵。
當年許多私房轉公房,即便手頭攥著房契,現階段,沒鳥用!
“噢,沒事,就看看。”
城市住房問題,隨著人口日益增多,形勢越發嚴峻。
半拉大的院。
長75步。
皆是一幫小年輕。
好家夥!
甫一進門,便被一股刺鼻酸臭,熏得睜不開眼。
吼吼!
有了!
許大爺伸手道:“還走,還在前頭!”
那叫一個臟亂差!
再大,放這年頭未免有些囂張,吃不消。
“哎。”旁邊,許大爺長歎口氣。
那就妥了!
但既然來都來了,還是找到朝南向的院門,打算進去瞅一眼。
不是自個的房子,就這樣糟蹋?
“喂,乾嘛的?”
李建昆心頭狂喜。
鐵坨!
本以為自家過去日子恓惶,跟這些孩子一比,那都算幸福,高低有個窩。
寬47步。
京城這年頭,有相當一部分家庭,都是租房住。
“嗯,挺大一宅子,西牆靠馬路。”
很快,路過清華和北大的夾道處。
照麵後,李建昆也不好讓許大爺久待,怕旁人一個打聽,老爺子忒實在,嘴門把不住關。
真是的,無論怎樣,既然住在這裡,就算為自身著想,也得把衛生搞好呀。
暫未發現女同誌。
也就是說,這座四合院占地超過1700平方。
這麼些年,家裡不得添點人丁?
人口一添,就得另想法子。
誰都消費得起。
遂循著紙條上的地址,直奔區政府方向。
南大街?
話說,阿彪家是不是也擱這塊?
得,當時少問一嘴,不曉得哪個門,否則把阿彪帶上,說不定事半功倍。
先走一遭吧。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