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2章創業家
關於這份“財富雜誌”該取個什麼名字,李建昆著實思考了一番。
由於年代的原因,當下並不好把“追逐財富”這樣的論調,拿到台麵上來講。
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這句意義重大的話,現在也沒有問世,似乎要到年底。
所以,儘管雜誌的內容是財富信息,但是雜誌的名字不可標榜“逐富”,得隱晦些,甚至另辟蹊徑。
創業——李建昆在白紙上寫下這兩個字。
這個詞肯定沒有問題,一九七四年有部大火的電影就叫這個名字。
隨後他又在後麵加了個“家”字。
每一個用行動追求更美好的生活的人,都可以稱之為“創業家”。
用這個名字遞交材料,大概率沒有問題——
……
呼——
雜誌社落戶在這兒,簡直是花園式辦公。
想要創辦一家雜誌社,也不是那麼容易的,需要申請的資質很多。
引路的是一個駝背老叟。
今兒和李建昆一起過來看房。
這感人的價格啊……上輩子買第一套房時,掏空荷包還背負三十年貸款的李建昆,險些淚流滿麵。
“您二位好好瞧瞧吧,就這院兒,除了那些個皇家的以外,我敢說全京城您找不到第二座。”
宅子位於東城,毗鄰故宮,後院裡有口池塘……什麼規格就不用贅述了,擱後世那可不止一個小目標起價。
……
王山河薅到的信息。
事實上,這座四合院從公有狀態申請回來,也沒有多久。
不知是搞怕了,還是什麼其他緣故,金姓人家有意出售。
“您老能給個準話兒嗎,多少錢。看也看過,合適我們馬上拿下。”小王問。
遂退而求次,拋開興辦公司的固有想法,打算置套四合院。
二月春風似剪刀,古時肯定不興公曆,詩裡說的“二月”正是現在這個時節。
“東家說了,不二價,六萬八。”
和這座四合院的所有者金姓人家,是個什麼關係,李建昆到現在還雲裡霧裡。
如今看來,妙不可言。
漫步在一池碧水旁,塘畔恰好有一棵老柳樹,剛吐出些許嫩芽,這句詩顯得十分應景。
這幾天李建昆一直在物色雜誌社的落戶地,想著往後是要送給沈姑娘的,租的房子未免不合適,買吧,約莫合適的地方全是公家的,不可能買下來。
即使按照現在的行情看,這價格也不算貴。
一九八五年首都的房屋均價,已經破千,像這樣的地段,每平方一千五也不稀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