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機。
一顆芯片的生命周期開始於對市場需求的分析,跟隨著產品的定義、設計和製造,封裝完成以後交付到終端消費者手中,在整個流程中需要經過多次測試。
這時就需要用到測試機。
它集成了眾多精密的儀器,整體造價也十分昂貴,並不比光刻機便宜多少。
目前,全球半導體測試機市場,主要被漂亮國的泰瑞達公司,和小日子的愛德萬公司所控製。
刻蝕機也是非常重要的設備。
無獨有偶,全球刻蝕設備市場,主要被小日子的東京電子,和漂亮國的應用材料公司所控製。
還有離子注入機。
離子注入是晶圓製造摻雜的核心工藝,技術壁壘僅次於光刻、刻蝕、薄膜沉積。
作用是向矽晶圓中注入要摻雜的原子,從而使芯片獲得特定的電性能,否則芯片即使做出來,也無法正常工作。
這種設備的市場,
主要被美、日,荷三國企業所壟斷。
還有不少。
幸運的是,這些個設備,李建昆現在手頭都有。
以前的寶通公司,既然能自主生產芯片,吃飯的家夥事兒自然齊備,當初趁著巴統放開對大陸的光刻機技術禁運時,他特地派柳婧妍帶隊去漂亮國,高低也弄回一些。
對於設備,李建昆頭疼的不是沒東西用的問題,而是製造。
這些設備至少都有一台,現在擱特區華電研究院裡被五馬分身,研究人員們日以繼夜地研究,希望能仿造出來,往後再談加以精進。
為此,還時常邀請相關領域的技術大拿過來幫忙。
說一說一,在這點上,特區領導班子幫了不少忙。
畢竟特區華電公司有一半是國家的。
2eda。
業內稱光刻機為“現代半導體製造的心臟”,eda則是“芯片設計之母”。
eda,即電子設計自動化的簡稱,說白了,就是電路板開發。
芯片製造最開始的一個步驟,除了了解市場外,正是設計。
顯而易見,這個難題,李建昆解決了。
儘管現在的華電ic設計中心的業務能力,距離頂級的eda公司,如synopsys、cadence和西門子,還有很大的差距。
但基礎是齊備的。
這就是為什麼他當初要煞費苦心,拿下寶通ic設計中心的原因。
3人才。
這一點上,華電公司還是很欠缺的。
否則李建昆也不至於連流水線上的工人也要親自過問培養。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