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4章買下港城的男人金黃色的勞斯萊斯銀刺,從新界方向駛來,前方出現立交橋和摩天大樓,進入了九龍範圍。
後座上的李建昆側頭望向窗外,有心打量著周圍的一切。
包括路上的廣告牌是否增減、商超外麵的客流的疏密程度、行人們的表情是喜是憂一九八五年,對於港城來說,是極具挑戰的一年。
要知道,在八十年代以前,港城經濟基本被英資財團所控製,這些英資財團占據著港城大部分的核心資產,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四大洋行了。
所謂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去年中英談判成功,導致英資大撤離,大量公司在資本市場上拋售,勢必造成經濟動蕩,經濟學家們一致認為港城會爆發股災,從經濟運行原理上講,其實是沒有錯的。
眼下,儘管情理戰勝了原理-一大陸所表現出的積極發展港城的決心,和老輩港城人對於回歸的渴望。
使得港城從表麵上看,經濟並沒有崩。
但其實在社會層麵上,仍然暗潮湧動。
英資大規模撤離時,留下了許多絆腳石,比如在司法係統讀書計時:10秒裡就是如此。
生活在這座城市裡的人,即便沒能清晰地意識到這一點,至少也會有種這樣的感覺:該死的!怎麼乾點什麼事都這麼多問題。
後世的人,但凡看過幾部港片,或多或少都能發現,在這一時期裡,“移民成為這座城市的居民常掛在嘴邊的名詞。
“老劉,你的親朋好友們,有人移民嗎?“李建昆看向駕駛座上後腦勺問。
“沒嘞,移啥移啊,鬼佬終於要走了,還湊過去給他們當牛馬嗎?”
司機老劉頓了頓,接著說道:“不過,之前倒確實有親戚生出想法,主要還是感到擔憂,手上有些錢和不動產,擔心變得不值錢了。
“後麵看動靜兒吧,矣!經濟沒萎靡,反而有上揚的勢頭,說再等等吧,等著等著,經濟發展還真的不壞反好。
“那還移個大頭鬼啊。”
老劉通過內後視鏡望向後排,由衷道:“老板,還得謝謝你們這些華資大老板呢。”
常言道,在皇帝身邊待久了,太監也能變成權臣。
老劉乾了這份工作,長期待在太平山的莊園裡,李建昆不在時,便是艾菲的專職司機,眼界自然也不是尋常百姓可以比擬的。
李建昆剛才分析的關於港城經濟沒崩的因素,事實上,有一點被他主動忽略了。
那就是華資的抄底。
如果說大陸的態度和港城居民的心意,是情理的話。
那麼華資大抄底,則是直接與英資大撤離形成對衝,一個打擊經濟,一個拉升經濟。
這一世,華資的抄底規模,要比上一世大得多。
主要參與的人更多,不再是包船王和李佳成等有限的幾人。
比如多出一個李建昆。
而他,又是現在公認的港城首富、華資領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