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昆坐在沙發上品著茶,絕對不去打擾孫震義的崩潰。
要崩嘛,就讓他崩得徹底點。
安慰?
不存在的。
這家夥如果還不信邪,李建昆不介意繼續陪他玩幾次,把七擒七縱在字麵意思上玩滿嘍。
反正也不浪費李建昆什麼。
無非掏幾次荷包。
一次百來萬美金,即使七次玩滿,不過七百萬美金,卻有越來越大的概率,把一個未來的世界首富,馴化成小弟。
沒有比這更劃算的買賣。
李建昆為什麼如此篤定孫震義,現在無論怎麼創業,都無法成功呢?
不是他會算命,也不是他的眼光有多麼毒辣。
而是已經發生過的曆史,告訴他的。
和幾乎所有創業者一樣,二十幾歲的孫震義,固然有股子聰明勁兒,比如搗騰出世界上第一款翻譯器,賣給夏普公司,賺了一筆。
他倒是不缺搞錢的能力。
但搞錢和創業,是兩碼事。
在他想乾出一番事業,把軟銀做大的時候,走過許多彎路,幾乎整個八十年代,他都在碰壁。
他的真正發跡,在九十年代初期,趕上了互聯網通訊最早的風口。
所以老話說得好:時勢造英雄。
時代的浪潮沒有卷到你腳下,再牛逼的人,通常也會麵臨懷才不遇的局麵。
天縱奇才於諸葛亮,二十七歲之前,仍在結廬隱居,過著“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的布衣生活。
薑子牙八十歲仍無所事事,成日在河邊釣魚。
曆史早就告訴了我們這個事實:
每個人的成功,都需要至少一個契機。
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其實並沒有那麼大,正常人的智商在一百左右,所謂天才不過高幾十,隻是有些人等到了他的機會,有些人沒等到;有些人抓住了,有些人錯過了……
“我真的這麼沒用?”
孫震義坐在木地板上,無比沮喪,喃喃自語。
得,懷疑人生了……李建昆放下玻璃茶杯,投去憐憫的目光:
“反正、不算有什麼大用。”
唔!
孫震義喉嚨一甜,一口老血差點沒噴出來。
李建昆還怕打擊死他啊,繼續補刀:
“怎麼樣,現在還認為自己有多麼不凡,此生經商,必定有一番大作為嗎?”
孫震義嘴角泛起濃鬱的苦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