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雖然依舊蠻冷的,不過這一陣兒天氣倒是不錯。
都是豔陽天。
晌午。
李建昆和老母親坐在院兒裡曬太陽、嘮嗑。
玉英婆娘拍著小兒子的手說:“昆兒啊,你外頭肯定有好多事,不用天天陪著我,我沒事的。
“再說,小娜不是今天要帶人過來嗎,說是個挺討喜的姑娘,我也有伴兒。”
李建昆抓起老母親布滿厚厚老繭、抹再多貝殼霜都無濟於事的手,輕輕摩挲著,一邊笑著說:
“媽,我留在首都可不是特意陪你,有工作上的事哩,一時半會兒還真走不了。”
李建昆已接到通知,受邀參加一場關於那件事的重要會議。
現在全國各地都有科學界的大佬,和他一樣被邀請,正紛紛趕往首都。
據陳春仙講,科委和科工委大院裡,高層會議每天都在進行,一場接一場。
整個科學界像是一個添了猛火的機械,高速運轉起來。
這記猛火,便是上麵對王大珩、陳芳允、王淦昌、楊嘉墀四位老輩科學巨擎,那份聯名建議書的批複:
【此事宜速作決斷,不可拖延。】
這件事儘管現在還沒有被命名,但在後世,隻要對我國科研事業有那麼一丟丟了解的人,都不會陌生。
它就是“863計劃”。
且不提863計劃因帶動性,而產生的深遠意義,標誌著我國科技創新發展策略的重要轉變。
單是這個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本身,便為我國的科技發展,留下了一長串讓人欣喜的數字:
共取得研究成果1200餘項。
其中,540多項達到國際水平。
567項獲國家或部委級獎勵。
獲國內外專利244項。
對36項關鍵技術的評估分析,60已進入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11達到或保持了國際領先水平……
比如載人航天工程。
863計劃對我國科學事業的發展,乃至於整個國家的崛起,都貢獻了難以估量的價值。
有幸被邀請參與863計劃的會議,李建昆肯定不會錯過。
玉英婆娘還以為他是找個借口逗自己開心,想說點什麼的時候。
“乾媽!昆哥!”
院外傳來聲音。
說曹操曹操就到。
李建昆起身去打開院門。
魯娜領著一個特年輕的姑娘走進來,李建昆懷疑她有沒有成年,看起來比小妹還小,遂俯身在魯娜耳邊說:
“你要讓我家用童工啊。”
“嗨,啥童工,春草都二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