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李建昆換好一套休閒裝打開門後,李雲夢左右手各拽一個,急吼吼衝向院門。
“飯都不吃嗎?”身後傳來老母親的聲音。
李雲夢:“沒時間了沒時間了媽,我們在路上買點吃。”
“這孩子。”
……
……
朝陽,三裡屯。
工人體育館。
夜幕下人滿為患。
這是這個國家迄今為止,參與歌星最多的一場演唱會。
晚會主題叫“國際和平百名歌星演唱會”。
起因是這樣的:
八四年,埃塞俄比亞大饑荒,造成數百萬人死亡,震驚全球。
隨後西方音樂界相繼推出《dotheyknowit"schristas》和《wearetheworld》兩首公益單曲,召集數十位知名歌手共同錄製,掀起全球公益浪潮。
八五年,港台地區也號召六十位華人歌手,共同錄製了《明天會更好》。
今年年初,中國錄音錄像出版總社的錄音師張丹麗,到廣東探親,買到一盒《明天會更好》的翻版磁帶,聽後大為震撼。
回京後便找中錄的音樂編輯吳海崗商量。
音樂圈的大佬們想跟進這個主題,搞一場規模更大的活動。
恰好一九八六年又是國際和平年。
於是點子出來了。
但怎麼搞,是個問題。
大佬們的想法是希望這場活動,以及活動下誕生的音樂,最好能在國際上帶來影響。
那麼最好搞流行音樂。
而此時在我國音樂界,其實沒有流行音樂的地位。
一些類似歌曲還被稱作靡靡之音。
意外的是,申請通過了。
策劃者們喜出望外。
於是,這場演唱會誕生了。
李建昆帶著沈姑娘和小妹戳在體育館場內一角,他站在後麵,倆姑娘在他身前,基本是左手抱一個,右手抱一個。
人實在太多了。
甭管周圍的哥們兒有沒有澀心。
很容易吃虧。
而無論哪個吃半點虧,李建昆都會很不爽。
“瞪個毛啊瞪,我大妹我小妹,咋了?”
李建昆這話懟得沒有具體目標,因為周遭的大眼珠子多得數不過來。
撂下一句話後不再理會,打量起正前方的舞台。
這場晚會可以用“寒酸”來形容。
舞台上沒有絢麗的燈光,甚至沒有基本的布景,隻有一塊簡單的背板,上書六個碩大漢字——
【讓世界充滿愛】。
它為什麼會弄得如此成功,從而掀起一場音樂革命,打破了對流行音樂的偏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