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信息一披露出來,房間內外眾人,望向李建昆的眼神頓時不同。
臉上也多出一抹擔憂。
他們未必明白北大經濟學研究生,具體是個什麼概念,但能夠想象到,這人肯定是全國最聰明的那撥人之一。
現在他說,103廠要完蛋……
餘大尾望向李建昆:
“廠裡現在確實不如以前景氣,但要說完蛋……怎麼會?”
李建昆看看他後,又環顧房間內外:
“我先問大家一個問題:
“難道你們沒有察覺到,自己的日子越過越難,周邊多半其他廠子的職工也一樣嗎?”
大家你看我我看你。
儘管並不願意承認。
但有些老人,還是苦笑著點點頭。
李建昆繼續說:
“你有沒有想過,這是什麼問題造成的?”
餘大尾搭話道:“這還想個什麼,計劃下發的任務少了唄。”
李建昆抬抬手:“繼續。”
“……”
餘大尾:“繼續啥?”
“餘師傅,您的答案,沒觸及到問題的本質。”
“哦?那伱說說看,本質是啥?”
李建昆豎起兩根手指:
“主要在於兩點原因:
“1、內需的下降。
“2、外部的衝擊。”
房間內外,黑壓壓的腦瓜上全是霧水。
餘大尾一陣頭大:“你、說大白話行嗎。”
李建昆解釋道:
“所謂內需的下降,就是說,很多單位已經不需要你們製造的東西了。
“軍轉民,你們肯定知道。
“當前一切發展以經濟為重心,連軍工單位都在想著怎麼把自家的生產資料、技術,轉為民用,拋向市場,從而創造利潤。
“鐵西區這邊的廠子,性質上似乎有些模糊,說軍工單位不合適,說民用單位也不是。
“如果讓我來給……比如說你們103廠,定個性質,應該叫‘軍工單位的配套工廠’——”
“對對對!”
餘大尾連聲附和:“就是這個性質。”
李建昆話音一轉:“可是,現在軍工單位對你們製造的東西,需求量大幅降低,而你們製造的東西,又沒有市場流通的屬性——”
餘大尾打斷道:“也不能這麼說,我們也製造一些重點項目的緊俏設備的。
“比如前兩年,上麵計劃生產彩色電視機,科研單位送來圖紙,我們廠就給川渝的一家企業,製造了幾套半自動的設備。”
李建昆點點頭,示意自己明白:
“那麼就要說到第二點: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