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二十日。
美股開市,繼續暴跌。
奪走了許多人的最後一絲僥幸。
華爾街上空,灰蒙一片。
噶!
噶!
幾隻烏鴉掠過,發出淒厲叫聲。
街道上人影稀疏,從二麵的大廈上拋下的、已等同廢紙的股票合約,在寒風中肆意翻飛。
偶有些人穿著高級定製西裝,卻衣衫不整,如同行屍走肉般遊蕩在街頭。
有人再也生不出抬腳的力氣後,席地而坐在馬路牙子上,埋頭痛哭。
通運大樓樓下,停著一輛紅色蘭博基尼。
視線上拉,在三十二樓的樓頂邊緣,木訥地站著一個中年男人。
此人名叫貝特曼,紐約知名銀行家,一家金融公司的副總裁。
“看呐,這像一座墳墓。”
貝特曼居高臨下俯瞰著淒涼蕭瑟的華爾街,不禁自嘲一笑道:“甚至,都沒人在意我的死。”
他原以為樓下會有些見證者。
送他最後一程。
然而,並沒有。
出現跳樓事件,底下眾人圍觀,救護人員布置好充氣墊的情形,終究在電視裡才有。
他應該早明白一點:華爾街沒有同情。
“我、其實不想死的……”
可是,沒有辦法。
巨額的債務,令人絕望。
貝特曼縱身一躍。
好幾秒後。
嘭!
嘟!嘟!嘟!嘟……
他砸在了自己的蘭博基尼跑車上。
貝特曼的死,像是點燃某種信號。
此後一段時間,收屍的警報聲,在華爾街幾乎沒有停歇。
相比較起來,跳樓都算理性的。
《紐約時報》報道了一起惡性事件:
五十八歲的股民艾隆伯格,在旅館內點燃煤氣自殺,造成大爆炸。
不過沒有公布傷亡情況。
極致的絕望,滋生出極致的憤怒,以華爾街為中心,向外蔓延。
砰!
華爾街40號大樓內,傳出一聲巨響。
在槍支泛濫的美利堅,這是什麼聲音,人們最清楚不過。
金鼎國際投資公司的人,聽得尤為清晰。
槍聲仿佛在耳邊炸響。
哐!
辦公室的房門被撞開,柳婧妍沒有敲門衝進來,望向站在窗邊皺著眉頭的李建昆,道:
“馬上走!
“離開紐約!”
李建昆沒有搭話,而是指指天花板問:“樓上怎麼了?”
“都瘋了!那些虧得太多的人,顯然不想活了,臨死前想拉人做墊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