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全國的狀況都差不多。
甚至是到了二零二零年代,農村的許多地方,人們仍然稱呼村委會為“大隊”。
大隊部外麵有個夯土坪。
此時其上烏泱泱一片人頭。
儘管村長隻要求各家派一個能做主的人過來,但向來八卦的婆娘,以及愛湊熱鬨的熊孩子們,又豈會錯過這樣的盛會呢——
大集體時代謝幕後,這個小屯子很少有這麼興師動眾的活動。
大隊部門口,兩隻長條桌拚湊在一起,還特意鋪上一塊極具東北特色的棉麻布。
紅底配綠花的那種。
桌後麵擠坐著五個人。
分彆是:會計、婦女主任、村長、主任、民兵隊長。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來來,都安靜,帶了馬紮的坐下來。”
村長抬手壓壓道:“今天把大家召集過來,主要是有個天大的喜訊。”
底下人頓時議論紛紛。
猜測到底是什麼喜事,值得用“天大”來形容。
眾說紛紜。
最敢想的事,是今年上交減免了。
他們卻不知道,這事確實會實現,不過要等到十八年後。
想讓他們真安靜下來,幾乎是不可能的,村長話是這麼說,根本也不指望,繼續說道:
“咱們屯窮啊,這事不怕說出來,事實嘛。
“為啥這麼窮呢?
“是咱們屯人懶嗎?
“是咱們沒刨錢的地方嗎?
“不,都不是。
“咱們屯連三歲小孩都知道上山撿柴,老輩傳下來的勤勞節儉的精神,一直沒丟。咱們村也不缺刨錢的地方,背靠長白山,裡麵山貨應有儘有。
“有句話不能出去說:要按風水來講,咱們這還是塊寶地哩,屯的名字就是這麼來的,祖輩選擇在這落戶,也是這個緣由。
“歸根結底——
“路難行。
“我有輛公家補助給買的二八大杠,大夥都看見了,沒顛半年,騎起來除了鈴鐺不響外,哪都響。”
底下的熊孩子們齊齊笑起來。
大人們卻笑不出來。
村長這番話,無疑說到他們的痛處。
屯裡距離城關遠,積攢到些山貨想運出去吧,得用車,板車。
自行車和像山貨販子那樣的一腳踹,不敢想,敢也舍不得,路況差,顛不了多久,舍得也無力購買,太貴。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