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瞥了一眼,李易低下頭,老頭子長的倒是方正,就是那心,忒陰毒了。
襄瑜公主在兩帝之後,一襲宮裙,麵容絕美,就是臉上沒表情,細微的都沒有,要這麼看,她確實得寵。
沒看太子都靠邊站,就她能和二帝受百官朝禮。
二帝依次落座,皇帝手輕抬,“都免禮吧,今日太上皇壽宴,眾愛卿儘管開懷暢飲,不必拘泥禮數。”
李易嘴角微不可見的撇了撇,信他個鬼,場麵話罷了,真失了禮數,搞不好,就刑部大牢做客了。
太上皇跟皇上到位了,接下來的流程,是百官朝太上皇賀壽。
營造出君臣和諧,其樂融融的場麵。
這點上,個個都是人精,那話說的,漂亮程度堪比彩虹,李易是自愧不如。
百官賀壽完,下麵應該是賜宴上歌舞了。
但皇帝拿出了一幅畫讓百官欣賞,那畫,李易頗熟悉。
為了讓那玉雕塑畫這副畫,李易是把能用的點子都用了,就差賣身了。
感情皇帝是為太上皇壽辰備著的。
瞥了眼上麵的襄瑜公主,李易不得不說,這女人是真挺可悲的。
太上皇做的事,罪孽卻強壓在她身上,一個守靈人,生生毀去了她人生的所有美好。
都這樣了,皇室還不忘榨取她的價值。
他們讓襄瑜公主顯眼,出眾,如此,都不用多言,旁人就知道皇室對當年之事有多懺悔了。
沒看上好的閨女,都拿去贖罪了。
襄瑜公主以往被逼迫畫的畫,被皇帝珍藏在書閣,據傳聞,皇帝沒少在裡麵暗暗抹淚,心疼的不能自己。
攤上黑心的父皇,會演的皇兄,也難怪襄瑜公主會變成玉雕塑了。
這世間,是真沒彩色啊。
太上皇和皇帝,一個比一個高明,太上皇的名聲是洗不乾淨的,他也就懶得去費那個功夫,磨刀霍霍就是。
反正有兒子在那擋著。
皇帝就更陰了,惡事,他基本讓太上皇乾,自己呢,躲後麵,唱紅臉。
太上皇薄情寡義,冷血陰毒,那都是他個人,皇帝是寬厚明君啊,隻是手上權利不夠,有心無力,阻攔不住太上皇的屠刀。
他真是個明君啊!這是百姓的認知。
畢竟沒有渠道知道內情,隻能看營造出來的人設。
他們雖然覺得太上皇瘋批無道吧,但好歹皇帝是好的啊,將來,隻要熬死了太上皇,皇帝當權就好了。
抱著這樣的心理,讓人以為穿過峽穀就能觸摸到陽光,他們是能容忍的,不會陷入到無望。
反抗之心在這樣的情況,大概率被壓製了,不至於聚眾起義,揭竿而起。
兩父子是既有爭鬥,又鼎立合作。
尤其是在對外上,他們的心,其實很一致。
皇帝要是拚力阻攔,豈會攔不住太上皇?不過是意思意思罷了。
麵對眾人的目光,襄瑜公主隻是儀態端正,扮演著自己的角色。
她不喜歡熱鬨,但每次熱鬨,皇兄都要帶她來感受感受。
她觸摸到的不是火,是一次次寒入骨髓的冰冷,直至再無感知。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