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她在,一定能帶著全村人一起過上好日子。
以後村子裡家家戶戶種紅薯、辣椒這樣的經濟作物,還有雜交水稻這樣高產的糧食作物,日子隻會越來越好。
便笑道:“沒關係的,困難隻是一時的,以後咱們的日子會越過越好的。”
楊三娘看她如此胸有成竹,倒是也跟著高興起來,“你啊....我活了半輩子,還沒遇見像你這樣好的人。”
這一頓誇,倒讓鬱然不好意思了。
宋大明看鬱然主意已定,便也沒再勸。
便說:“我去找裡正,讓裡正劃一塊地出來,這畢竟也是村裡的大事,去官府落契這樣的事,就拜托裡正去辦。”
南鉞國鼓勵民間私辦學堂,隻要到官府落個契便成,不需要額外的批文手續了。
鬱然一聽便點頭讚同。裡正是村裡說話最有分量的人,有他出麵,自然更好。
鬱然取出銀票,讓宋大明去找工匠的同時,順便上銀樓兌銀子,準備石材。
她則回去畫一些簡單的圖紙。
既然附近的孩童都可以來上學,便要考慮到路途遙遠的孩子,她打算蓋一排宿舍,給那些路途遠的孩子住。
還有先生的住宿,也一並都建了。
宋大明很快找到裡正,說起鬱然要出錢蓋學堂的事。
“太好了!”裡正激動得站起來。
他家兩個孫子,正是上學的年齡。他有心培養子孫以後讀書科舉,若是村裡建學堂,孩子吃住在家裡,倒能省了不少花銷。
宋大明眼看裡正也有自己的私心,便借機道:“是的,鬱家妹子都出了錢,裡正看看,咱們村裡還有哪塊空地,拿出來給鬱妹子蓋書院唄。”
裡正想也不想,當下就拍板定下,“這好辦,咱們村頭那一塊旱地,種豆子也不結果,空了這些年,用來蓋學堂再好不過。”
宋大明便笑道:“那落契的事,便麻煩裡正了。”
裡正忙擺手,“不麻煩,我這就找人劃出地來,再去官府落契。”
宋大明道:“我去找工匠,還要去城裡買石材砂漿,那咱們便分頭行動。”
“行。”裡正答應下來,找來村裡幾個閒著的漢子,去村頭拉線劃地界。
村裡人聽說鬱然出錢蓋學堂,喜得見人就說,不過是一頓飯的功夫,這事便傳遍了全村。
“鬱妹子出了那麼多銀子,蓋學堂便算我一個,我可以當個泥瓦工。”陳山水第一個站出來,願意出力幫忙蓋學堂。
李三田也加入進來,“也算我一份,我雖不會砌牆,但可以挑水幫忙和砂漿。”
“裡正,我也可以的,可以幫忙拉沙子。”
村民們看到陳山水和李三田都表示要幫忙,那些想送孩子上學的,便主動加入進來。
沒一會兒,竟湊到十幾人。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