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鈞生點點頭:“它的原理並不複雜,人們先從動物身上提取一些乾細胞,然後放進試管,也就是培養皿裡,把這個乾細胞養大,使其變成"肌肉細胞",再生出"肌肉組織",最後長成肉。”
“嘶?這項技術難不難?”
如果能真“種”出肉,無疑是一項革命性的突破,關鍵是非常適合當前環境,未來大有可期、錢景廣闊。
“難,它相比植物肉的技術含量,又上升了一個台階,如果植物肉是高科技,那麼試管肉就是黑科技了。”
“那麼,現在最大的難題是什麼?”
“目前有兩大攔路虎,一個是現有技術不成熟,不同於植物肉,試管肉到現在為止還沒有投入市場;
還有一個是成本原因,它比植物肉的成本高多了。
我記得第一個培植肉,是在聯邦74年做出來的,剛出來的時候,做一個漢堡包的成本,需要將近兩百萬元。
後來隨著技術的不斷積累,成本大為降低,但即便如此,目前一斤依然要五千多,距離批量上市還比較早。”
候鈞生詳細介紹道。
張昊越想越覺得試管肉比上植物肉靠譜,試管肉雖然難度更大,但潛力也更大,完全不是植物肉能比擬的。
“侯教授,我想問一下,這個試管肉大概還要多久才能成功?我指的是將成本降到每斤一千塊錢?”
在他看來,一千塊和五千塊,差距是肉眼可見的,並不是那麼遙不可及。
“張董,可能要讓您失望了。”
候鈞生搖了搖頭,緊接著解釋道:
“試管肉的培植條件是非常苛刻的,需要精確模擬出動物體內的一切,比如溫度、濕度、酸堿度等。
除此之外,生產試管肉的設備也非常昂貴,據我所知,目前的生產成本已經到了瓶頸,沒有多少下降空間了。”
張昊笑著擺擺手:“事在人為,我還是比較看好這個項目的。”
今時不同往日,試管肉無疑更契合當下的大環境,也更具有迫切性。
說句不好聽的,萬一真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五千塊一斤的成本,也不是不能接受。
曹凡聞言,頓時興奮道:
“老舅,你真的願意投資?”
張昊點點頭:“說吧,你願意讓出多少股份?”
“這個……”
“彆婆婆媽媽的,親兄弟明算賬,咱們在商言商,不要有顧慮。”
“好。”曹凡組織了一下語言:“到目前為止,我在eat身上總共花了三千五百萬,就按照這個估值計算,我可以讓出四成股份。”
“這點錢夠嗎?”
張昊表示懷疑。
曹凡趕緊解釋道:“老舅,這隻是第一輪期融資,後麵還會有第二輪、第三輪、第四輪…最終直到上市。”
他們是高科技公司,無論如何都繞不過巨大風險,風投和上市是最佳也是最完美的發展路線。
“上市就彆想了,股市短期內根本開不了,估計要等到重見天日那一天了,短則十幾年,長則半個世紀,有得等了。”張昊實時提醒道。
“呃……”
“彆呃了,按照目前的大環境,估計除了我,也沒人願意投資試管肉這個項目。咱們不如一步到位吧,也省得你還要為資金發愁,可以靜下心來搞研究。”
ps:求推薦票和月票!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