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不得不端一下
曹婉婉果然躲在陶暖瓷的桑塔納車裡,趴在後座,踢騰著小腿,持續‘啊啊啊’地小聲叫著,偶爾還夾在幾句不知具體為何的含糊話語。
顯然是尷尬到無以複加。
陶暖瓷安撫了好一陣,沒什麼效果,見發現不遠處一行人推車走過來,暫時離開,迎上前:“你們要回去啊?”
“有些事情到家裡談談,”蘇杭朝方薇示意了下,又看向桑塔納那邊,笑問:“怎麼樣了?”
“還在鬨呢,不理她了,”陶暖瓷想到之前在閱覽室裡發生的烏龍,跟著彎起嘴角,又眨了眨水靈眸子,望著眼前少年:“想不到竟然是你,大作家!”
蘇杭做謙虛狀:“曹大小姐竟然喜歡我的小說,還挺榮幸的。”
“今天這一下,婉婉怕是永遠都不想再見到你了,”陶暖瓷說著,很想多聊一會兒,但看看周圍幾人,知道不適合拉扯太久,隻能問道:“對了,你明天還來嗎?”
“沒再碰到腦袋的話,”蘇杭朝自己頭上指了指:“應該會來。”
“那……明天見。”
這麼說了句,臉頰再次微熱的陶暖瓷朝一旁讓了讓,等少年一行走遠,才又想起來。
婉婉的信件還在某人那裡。
事情已經夠糗了,如果再讓蘇杭拆了信,看到好閨蜜的肉麻話語,那肯定讓此時還躲在車裡的某個妮子更加難堪。
想要追上,又停了腳步。
陶暖瓷內心裡對某個少年品性還是很有信心的,或許他明天就會帶過來,而且不會拆封。
嗯……
就算拆了,也肯定不是他,他身邊,甘欣……
還有另一個。
於是又想到剛剛隻敢偷偷瞥幾眼的那張禍水級彆的美豔臉龐。
竟然那麼漂亮。
真是……
花心!
另外一邊,時間已經過了上午的11點鐘,因為方薇到來,蘇杭沒再花時間去郵局取錢,而是直接回了家。
聽到消息趕回的蘇全民親自下廚為客人準備午飯時,蘇杭帶著方薇來到樓上自己房間,陪她一一瀏覽過這些日子的手稿、樣刊、用稿通知、稿費彙款單等等。
另外,還有那份手寫出來比之前交談內容更加豐富的‘打造青春文學第一人’的詳細方案,其中包括各種後續的運作細節。
方薇認認真真地看完了那份方案,不等吃過午飯,就在蘇杭陪同下再次出門。
來到棉紡路,找到一處小賣部的公共電話,直接給自家主編撥了過去。
兩人通了足足十多分鐘的電話,方薇才放下話筒,付了錢,來到主動避在路邊沒有旁聽的少年身旁:“我們主編說,下午會趕過來。”
挺急啊。
蘇杭內心裡念了句,表麵隻是微微點頭:“我們先回去吃飯吧。”
《青旭》雜誌的主編譚豐振下午兩點多鐘趕到河元,不顧一路顛簸的疲憊,再次向蘇杭一一確認過自家編輯電話中所說的一切。
如果不是時間太緊,又考慮到現在正值暑假,譚豐振都想去河元二中,當麵看一看某個少年的高一期末試卷。
雖然沒去,雙方還是一直談到下午的5點多鐘,譚豐振才帶著方薇離開。
對於蘇杭的計劃,譚豐振表示要向出版社高層彙報後再說,暫時隻確定了一件事。
約稿。
譚豐振希望蘇杭再為《青旭》提供一篇類似《林清和許白》的短篇,要求1萬字左右。
另外,譚豐振也沒有磨嘰,為了顯示誠意,不僅主動提出了事先就有所決定的千字百元稿酬標準,還當場將一個厚厚的信封塞到蘇杭手裡。
內裡是1000塊。
這比當初那篇《土狗黑子》的800塊還多,不過,譚豐振卻是清楚,關係到自家雜誌的生死問題,這筆小錢完全值得。
何況,這也算為接下來的合作進行鋪墊。
蘇杭收了錢,答應會儘快完成。
不過,對於譚豐振希望將那份‘打造青春文學第一人’的詳細方案帶回仔細研究的請求,蘇杭委婉地表示了拒絕。
離開河元,譚豐振帶著方薇回到商都,時間已經是晚上8點。
風塵仆仆地奔波了一天,兩人卻都沒去休息,馬不停蹄地又去尋找自家博藝出版社的社長,鐘長林。
詢問一圈,才找到人。
鐘長林正在參加一個飯局,挺重要的一次招待,關係到博藝近期是否能夠貸到一筆款子,緩解出版社的經營危機。
譚豐振和方薇找過來,正事沒談,先被拉著敬酒。
還好飯局已經接近尾聲,兩人才沒有喝醉。
深夜十點多鐘,送走客人,鐘長林帶著兩位下屬返回路邊的飯店,沒再去包廂,來到大廳靠窗的一個位置坐下。
招來服務員要了一壺熱茶,剛剛送客時腳步虛浮好像搖搖欲墜的鐘長林目光已經轉為清明,端起茶水啜了幾口,才問道:“等到這麼晚,說說吧,咋回事?”
譚豐振看著對麵與自己年齡差不多的頂頭上司,這些年,雖然對鐘長林的一些做派頗有微詞,但也知道,自家社長是真的在努力撐起博藝這一攤子。
稍微整理思緒,譚豐振花了半個多小時時間,將今天的所見所聞細細講了一遍。
勞累一天,本來很想儘快回家休息的鐘長林聽著譚豐振彙報,逐漸收起了一開始的漫不經心,聽到最後,一雙有些大的招風耳似乎都豎起來。
等譚豐振說完,鐘長林同樣有些難以置信地看向方薇:“老譚所說都是真的?”
方薇在自家這位雖然有一雙大耳朵卻習慣性不苟言笑的上司的上司麵前多少有些拘束,聞言下意識點頭:“社長,我和主編親自看過那男孩已經發表的文章樣刊,還有小說底稿、彙款單據等等,確定都是真的。”
“那什麼,老譚剛剛提過……”鐘長林沒有忘記之前注意到的某個關鍵,擺手比劃著:“‘青春文學’的運作方案,你們帶回來了嗎?”
譚豐振和方薇一起搖頭。
譚豐振道:“方案的標題是《打造‘青春文學’第一人》,我們倒是提出想要帶回來仔細研究研究,那男孩沒同意。不過,社長,其中內容,都是我們剛剛說過的,差不了太多。“
鐘長林放下杯子,摸出煙點上,吞吐著煙霧短暫沉吟,再次問道:“老譚,你覺得這件事,可行性怎麼樣?”
divcass=”ntentadv”“那少年用‘劉曉慶’舉例,我覺得很有道理,”譚豐振道:“劉曉慶一本書還沒寫,11個字的標題就賣了108萬,一切都是因為她有關注度。那個蘇杭呢,16歲,會書法,學習成績好到離譜,還一個月就發表了那麼多文章,這些噱頭,單個或許不夠勁兒,全部加起來,肯定是非常引人矚目的,這也是關注度。何況,蘇杭還隻是一個開始,若是真能如他所說,開拓出一個專門的青春文學市場,我覺得,咱們博藝,今後十年二十年怕是都不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