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初用‘光環’
年齡各異的四人一大早就騎車趕往桑河北岸的河元城西,其中兩人五六十歲模樣,還有一個三十多歲的中年人,一個十六七歲的少年。
距離桑河酒廠越近,四人中膚色很黑的國字臉老者越是沒底,握著車把看向旁邊另外一人:“留存,咱們就這樣過去,我還是覺得不太妥當。小蘇弄的那個地推方案,我看是不錯的,就是……我就想,如果能讓市裡出麵牽線,這事兒豈不是更容易做成?”
國字臉老者正是河元戲劇團的團長滕合川。
昨天中午受邀到蘇杭家吃飯,聽某個少年一番敘說,滕合川也認為可以嘗試一下。不過,卻是沒想到事情才說過一次,今天一大早就被拉來,風風火火地直奔人家酒廠。
洪留存聽自家團長這麼說,卻是看向後麵一些的蘇杭:“小杭,你說呢?”
蘇杭小心騎車繞過一個水坑,一邊道:“滕伯,這件事講求你情我願,若是一開始就讓人覺得是市裡壓下來的官方任務,就算達成合作,人家不舒坦,事情也就不容易做好。”
滕合川想了下,不得不認同蘇杭的想法,卻是又道:“那也得先找個中人試探試探,才不唐突吧?”
“滕伯,恰好,我和謝叔,扮演的就是這個‘中人’角色啊。”
謝長莊自從第一次聽到蘇杭的計劃,就一直最是沒底,不明白自己在其中的角色是什麼,當下聞言,連忙謙讓道:“我哪裡當得了什麼中人,就是跟著你跑跑腿。”
鄭春聽到這話,意外的表情一閃而過,看向蘇杭。
鄭春語氣熟絡,滕合川反而有些放不開,一張不化妝就已經很偏黑的臉龐露出附和笑容:“鄭老板……現在貴庚?”
蘇杭當時問起,譚豐振雖然自謙不太了解,倒也知道一些,提起‘開悟的楞嚴,成佛的法華’,又說蘇軾曾經提過,‘楞嚴者,其文雅麗,於書生學佛者為宜’。在此之前,蘇杭隻知道《金剛經》、《心經》之類,譚豐振如此說,也就順手買了一本,打算從此讀起。
說過幾句閒話,鄭春也不忘其他幾個,分彆和洪留存與謝長莊招呼過,才向某個少年示意了下,目光卻是再次看向滕合川:“這孩子是……”
“為了得到一個平等的對話狀態,”蘇杭道:“鄭總,大家時間都很寶貴,所以,我不希望您在確定我是否有資格和您討論正事這種事上浪費時間,更不希望您把我精心策劃的項目當做少年人的玩鬨。”
好在,事先電話問過市裡一些熟人,知道不是官方想要攤派,也就放下心來,不過還是決定見一見。
滕合川轉向蘇杭,正要開口,蘇杭望著對麵比實際年齡顯老不知是勞累還是天生地帶著明顯眼袋的中年人,主動道:“鄭總,我叫蘇杭。”
蘇杭跟著看了眼,倒是沒想太多,早前悄悄幫著陶家出謀劃策的結果雖然不太‘歡喜’,但主要還是父親自己的選擇,他也隻能接受。
鄭春看著眼前少說七八本的厚厚一疊,拿起最上一本《青旭》,翻開,很快找到一張彙款單,198元,比自己開給一些底層工人的工資還多。
鄭春應了下,目光稍轉,又回到滕合川身上,覺得火候差不多,問道:“老滕,你之前電話裡說,這次過來……是有個合作?”
對麵少年娓娓道來,經多了世事,鄭春也能體會對方的730分是什麼概念,沒有了剛剛的輕視,小心把對方獎狀疊好放在一旁,又看向那一疊雜誌。
鄭春進門,一眼就注意到沙發上相比其他幾個,正在專心讀書的少年,隻是覺得奇怪。
蘇杭解釋道:“這是我暑假前在河元二中期末考試裡的獎狀,全校第一名,總分1050分,我考了1022分,其中五門滿分,這樣的分數換算到高考成績,相當於總分730分。這也意味著,兩年後的高考,哪怕我的成績有所滑落,但隻要700分,國內的名校,也任由我選擇。”
提前電話聯係過。
稿件上自然是那份‘送戲下鄉地推方案’,蘇杭最初寫到作業本上,昨天照例讓甘欣謄抄了一遍,卻也隻是一遍,為了節省時間,他自己就沒再下手。
因為和滕合川幾人招呼,鄭春倒是沒注意到少年收起的書本名稱,等對方跟著起身,一起伸手,順勢和對方握了下,便重新轉向滕合川:“老滕,說起來,我還是小孩的時候,就看過你唱《下陳州》了,你一手老包的唱腔,可是真絕。”
放棄了化肥廠工作的蘇全民昨天中午飯後就匆匆去了商都,洪留存雖說理解蘇全民為了兒子的心思,但還是覺得不太明智。
桑河酒業老板鄭春聽到秘書報告時正在查看酒廠的灌裝車間,吩咐秘書先去招待著,稍微等了十多分鐘,才返回自己的辦公室。
可以節省時間,提高效率!
鄭春聽著少年自信十足的話語,再看一旁另外三個,忽然有些明白,這一行幾人裡,最小的一個孩子,竟然才是今天的主心骨。
這麼繼續向北騎行了一段,在來過酒廠的謝長莊指引下,大家拐入一條小路,又向西走了一段,便來到一處工廠門前。
洪留存跟著看過,收回目光,倒是又瞄了眼身後的少年。
蘇杭扭頭看了眼,帶著笑:“謝叔,你這麼沒自信可不行,我還是要讀書學習的,因此,接下來的很多事情,都需要你來操持。”
到了一個路口,要向北轉時,謝長莊指了指西邊稍遠些的一片鬱鬱蔥蔥:“那就是陶丙立的大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