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開端
蘇杭想著鐘長林在幕後的操作,與校長和幾位老師招呼過,轉向自家班主任:“孟老師,我可以先看看嗎?”
孟文康把報紙遞給自己的得意學生,還幫他拉了張椅子:“坐吧,得好好審審了,這個暑假,前前後後地一大群人跑來打聽你,我連假期都沒能過好。”
蘇杭還沒反應,同辦公室另外名叫秦雨虹的女老師就好奇問道:“老孟,都誰打聽蘇杭啊?”
“多了,來頭還都不小,”孟文康看了眼注意力已經轉向報紙的少年,又轉向對麵桌邊某個老人:“校長,您也沒消停吧?”
俞仲懷表情有些古怪:“前幾天倒是接到一個電話。”
俞仲懷這麼一說,卻沒有繼續,又拿起手邊一本雜誌翻開。
校長如此,大家即使好奇,也沒有追問,隻是同樣討過自家校長帶來的一疊報紙雜誌,紛紛翻看。
另外一邊。
坐在自家班主任桌旁的蘇杭已經飛快把《青年日報》上的文章看完。
感覺……
好像都是自己說的,但那天下午討論的重點,卻沒幾個。
隻說文章開篇,大致是介紹蘇杭如何開始自己的寫作曆程。
蘇杭當時很坦誠,寫文投稿,隻是為了補貼家用。當然,從小愛看書,對寫作也感興趣,這些是肯定的。
然而,到了文章裡,蘇杭的‘坦誠’是沒有的,隻有蘇杭從小愛看書,喜歡寫作,並且如何堅持不懈,如何筆耕不輟,如何在這個暑假下定了決心投稿。
然後,一鳴驚人。
同時不忘提起蘇杭出色的學習成績,以及對書法的愛好。
卓越少年的形象,可謂躍然紙上。
當然,其中基本以‘參商’代稱,算是按照當初的約定,並沒有提起自己的真名,也隻說他是商都下轄河元市的一名高中生。
問題是,蘇杭從中看到的,卻是一種故意吊人胃口的遮遮掩掩。
蘇杭就覺得吧,如果需要,自己的真名啊學校啊住址啊,將來肯定都會被捅出來。
某人已經沒節操了。
再然後,就是這個暑假。
隻是即將過去的8月份,筆名‘參商’的少年,就有多達9篇文章登錄各種報刊雜誌。
可以想見,其中特意大篇幅提及了《青旭》上的《林清和許白》,並聲稱這篇歐·亨利風格的青春小說在廣大讀者群體中引發了廣泛的熱議,數以百計讀者因此給‘參商’寫信,甚至還讓《青旭》的銷量在一月時間裡翻了一倍。
好吧。
關於書信,過百是肯定的,用‘數以百計’,也不算太誇張。
至於銷量。
蘇杭其實也知道,因為《林清和許白》,《青旭》的銷量,從上月的6000增加到本月的1萬,確實接近一倍。
人家也沒說謊。
然而,又總覺得哪裡不對?
緊接著,就是蘇杭正式在《青旭》開通專欄的消息,並且提前預告,即將發行的9月刊,將有兩篇‘參商’的最新小說同時登錄《青旭》。
另外還附帶某個少年作家的個人訪談,討論參商個人創作中‘不為人知’的另一麵。
不為人知……
寫作過程中,咱有個小秘書從旁協助,算嗎?
不對。
是大秘書。
個子挺高的。
至於其他的‘不為人知’,重生這種事,還是不要告訴你們了。
再接著,文章的最後,顯然是為了吸引眼球,詳細列舉了蘇杭8月份發表文章的一係列報紙雜誌和相應的小說名稱。
長長的一串,如同某種徽章,讓人印象深刻。
另外,當然還有配圖。
這是一張照片,照片上,顯然是《林清和許白》手稿的局部拍攝,配備文字也很有意思:你相信這是參商的手寫文字嗎?
不得不說,心機滿滿。
因為乍一看圖片,讀者很難相信有人能手寫出那麼漂亮的字體,因此,如果文字是肯定式,絕對會引來懷疑。
現在,人家用反問。
你信不信?
於是就給人一種潛在的心理暗示:這就是參商手寫的,就算你看了不信,事實也是如此。
總之,作為一個局內人,蘇杭看完了這篇報道,很精準地抓住了文章要推介的兩個重點:‘參商’,‘青旭’。
其他都是陪襯。
至於蘇杭之前接受的采訪,稍微想想,前世短暫混跡影視城,倒是聽過一些明星抱怨接受采訪遭遇類似情況,明明說了很多,但人家報道出來,內容也都是你說的,可具體表述,卻完全不是想像中該有的樣子。
甚至通過話術顛倒黑白的都有。
全是套路!
這麼想著,蘇杭還注意到,文章最後的署名,並不是劉域,而是那位實習記者,季靈靈。
於是更加了然。
想來某人也是要臉。
既然想寫的東西寫不出來,隻能是這種抓人眼球的變相廣告軟文,那就不署名了。
就是不知道劉域還會不會如前幾天說的趕來河元。
梳理完這些,終於放下報紙。
蘇杭見周圍幾人都瞬間看向自己,直接做舉手投降裝:“各位師長,不用審,我招了。不過,能幫我保密嗎,我還想安安靜靜地在學校學習?”
大家都笑起來。
俞仲懷放下手中一本《經年》,先開了口:“你這些文章都不錯,特彆是這篇《花季如此這般》,該是讓大家讀一讀,學習學習。”
蘇杭道:“隨便讀啊,彆說是我寫的就行。”
孟文康拿回蘇杭放在桌邊的報紙,彈了彈:“河元市的高中生,年級第一,還會書法,除了你,還有誰,你不會以為大家猜不到吧?”
語氣雖是調侃,孟文康心裡,卻隻有驕傲。
咱老孟幸運啊。
竟然能碰到這麼一個寶貝學生。
蘇杭道:“孟老師,我的意思是,猜到了就猜到,心知肚明就行,猜不到的話,也沒必要大肆宣揚。”
“行,就按你說的,”開口的是俞仲懷,卻是又問:“蘇杭,報紙上這篇文章,我覺得,隻是個開始吧?”
“校長英明。”
俞仲懷笑著瞪了某人一眼:“年紀輕輕不學好,拍什麼馬屁?”
蘇杭假裝沒聽到,接著道:“其實,不隻是這9篇,我前段時間與《青旭》背後的博藝出版社簽了合約,打算把暑假期間寫的小說結集出版,眼下……隻是一次預熱宣傳。”
俞仲懷不由坐直了身體:“嗬,你小子,都要出書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