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還是來了
宿醉醒來,方薇依舊精神抖擻,鬥誌昂揚。
昨夜是慶功會。
《青旭》的9月刊銷量突破10萬,並且還在不斷增加,總要慶祝一下,昨夜編輯部全體成員到場,還有博藝的諸位高層。
當時的熱鬨中,想到前幾個月瀕臨停刊的艱難,想到最近鹹魚翻身後的榮耀,想到自家雜誌的光明前景,當然還想到自己的美好未來,方薇不知不覺就醉了。
依稀記得其他人也喝得有點多。
老譚……
可能,還哭了。
乾脆利落地穿衣洗漱,坐到桌前,正要簡單化妝一下,鏡子裡瞥見身後的室友張曉曉恰好望向自己。見被發現,連忙躲開目光。
自從月初新一期的《青旭》首日1萬冊迅速售罄,張曉曉在方薇麵前就沒有了之前的那份頤指氣使。
隨著《青旭》銷量的快速提升,某個姑娘更是如同霜打的茄子。
畢竟《商海》那邊計劃兩年時間衝擊的10萬銷量,《青旭》隻用了兩個月,就已經完成。
這種逆轉,誰能料到?
想到之前在張曉曉這裡受到的各種悶氣,如果是以往,翻身了,方薇肯定會找回來。
現在,已經沒了這種心思。
因為想到某個少年。
人家16歲就已經做了那麼多事情,自己都25了,還和室友像小孩子一樣置氣,實在是太幼稚。
而且吧。
勝利者總是更大度一些,就不再和她一般見識了。
再次被壓製的張曉曉卻沒有方薇那麼容易轉過彎子,見室友收拾停當後要出門,到底忍不住刺了句:“就算這次賣到20萬本又怎樣,下個月能留住多少,還不一定呢。”
方薇在門口停了下,反擊道:“這個不用你來惦記,還是操心你家《商海》吧。”
嘴上雖然不認輸,方薇一直到吃過早飯,來到編輯部,腦子裡卻也依舊纏繞著張曉曉的那些話語。
下個月能留住多少?
留住多少……
這一波熱度過去,還能到10萬嗎?
能有10萬就好啊!
今天已經是9月13日。
星期三。
博藝最近側重宣發蘇杭小說合集的時候,《青旭》上下也一點沒有放鬆自家雜誌後續的事情,並為之付諸努力。
方薇周一那天就去了啟梁,還是約稿,當麵與一位業內名聲不錯的作家洽談。
畢竟隻有一個參商,確實不夠。
想要在這次大熱之後留住更多讀者,大家明白,好的作品,永遠是根本。
不過,說起參商,《青旭》的10月刊,對方專欄內容也已經確定。
還是兩篇。
是從某人那總計27篇稿子裡挑選出來的兩篇。
經過鐘長林拍板,參商小說合集,與某一個單獨篇章重名的《數不清的流年》,已經悄然開印,最終選定了23篇文章,總計20.3萬字。
另外四篇,大概3萬字,有兩篇已經發過的,比如《夢斷》,雖然是發在自家雜誌上,但因為與《林清和許白》確實有些重複,鐘長林就剔掉了。
還有兩篇沒發表過的,不是不好,主要還是鐘長林對字數限製的執念,因此恰好用在下期,一點都不浪費。
距離正式上班時間還有大半個小時,方薇已經坐到自己的辦公桌前,與另外也都提前抵達的同事們開始了一天的忙碌。
雜誌火爆的另外一個好處,就是來稿數量大幅增加。
以前的投稿,方薇一個人就能搞定,最近卻要四五個人一起審稿。一方麵,大家也更認真了一些,另一方麵,數量確實多了許多。
博藝已經在考慮為《青旭》增加人手。
臨近九點的時候,蘇杭到來,身邊跟隨的是蔣文萍。
副校長女士得知蘇杭父親太‘忙’,恰好她落腳的賓館也在中心公園附近,就主動攬下了陪送蘇杭過來博藝總部的差事。
不過,也就這兩天。
蔣文萍今天就要返回河元。
譚豐振上周去了一趟河元,蔣文萍本周又來到商都,雙方幾次磋商,‘美麗河元’征文活動的細節也徹底定下。
基本框架是,河元市與《青旭》聯名,征文時間是1995年的9月15日到10月15日,持續一個月。
中間恰好國慶,也算是一次獻禮。
同時,《青旭》雜誌還將讚助這次活動5000元,河元市政府也會劃撥一筆經費。
征文結束,經過評委評判,將選出30名獲獎學生。獲獎學生會得到一定數額的獎學金,以及文章在《青旭》上發表的機會。
再就是,這次征文的評委組長由河元市裡一位分管教育文化的副市長親自掛名,而副組長,一個是譚豐振,一個是蔣文萍。
評委組員則由河元市一些優秀語文老師和《青旭》編輯部資深編輯共同組成。
蘇杭依舊是‘創作指導’。
這一點,得知征文活動是某個近期讓家鄉頗為驕傲的少年作家一手提議,市裡也就沒有反對。
博藝這邊,大方向上,是為蘇杭當初提議的全國性征文賽事做預熱,積累經驗。短期目標,就是希望征集到一些好文章,乃至培養一些優秀的作家胚子。
大家聊了一會兒,蔣文萍就起身告辭。
送走副校長女士,譚豐振帶著蘇杭來到自己辦公室,還沒坐下,就語帶遲疑道:“這次,我是真希望能出幾篇好文章啊,蘇杭,你覺得能成麼?”
蘇杭明白譚豐振的擔憂,在他辦公桌對麵坐下,說道:“這個世界,任何人任何事都難免要在規則內騰挪,我們如果拋開市裡,下麵學校又怎麼會積極配合?還有將來,要把賽事搞大,更要找諸多單位聯合,才能產生足夠的影響力。至於想要好文章,譚老師,其實不難辦,給大家提供一些模板就是了。”
譚豐振其實也知道某些道理,就是有些擔憂,當下聽蘇杭這麼說,點了點頭,又抓住少年最後的關鍵:“模板?”
蘇杭道:“《數不清的流年》周末上市,我覺得,可以專門針對河元市的各所中學進行一次捐贈。嗬,恰好,我那些文章,很多都是在寫河元,捐贈也容易找到名頭。”
蘇杭的想法其實很簡單。
之前就已經總結過,青春文學,是有套路的。
蘇杭的那些短篇,雖然有他兩世為人的個人功底在其中,卻也基本參照了曾經‘青春文學’的各種套路。
現在,《青旭》想要‘好文章’,這範圍太大,蘇杭沒辦法,但如果隻想要好的‘青春文學’作品,還是有捷徑的。
簡單來說,隻要把《數不清的流年》裡二十多篇文章吃透,再加些自身的積累和悟性,想要成為‘青春文學’作家,並不困難。
譚豐振不知道蘇杭關於‘青春文學’套路的總結,但聽少年一說,也立刻恍然。
譚豐振這段時間親自帶領團隊編輯審校《數不清的流年》,其中每一篇文章都仔細看過不止一遍,因此明白它們是多麼出色,又多麼的有借鑒意義。
總之,作為少年所說的‘模板’,綽綽有餘。
稍微斟酌,譚豐振道:“我抽空和社長溝通一下。”說完又笑,望著對麵少年:“這麼一來,以後……怕是有不少後輩,都要成了你的學生。”
“我也這麼覺得,”蘇杭這次沒謙虛,同樣帶笑:“不說以後,這次的‘創作指導’,我聽到鐘伯伯提議,就想到了一個詞。”
譚豐振積累足夠,準確接住:“座師。”
蘇杭點頭:“感覺挺有意思的。”
譚豐振想了想,自己幾個評審團隊的組長啊副組長之類,實際上,還真不如某個少年能發揮的作用大。
因為活動本身就是少年提出,何況背後還站著堅定支持的鐘長林,蘇杭如果真心想要‘指導’,以他這段時間表現出來讓自己一乾成年人都紛紛折服的能力,譚豐振相信,確實可能教出另外一些不錯的少年作家。
至於他們這些評審,就算能暗箱操作,指著一個橘子強說是西瓜,但橘子終究還是橘子。
想明白這些,譚豐振表情希冀道:“蘇杭,既然這樣,你可要上心一些,”說著還打感情牌:“我和老鐘對你,可都是掏心掏肺了。”
內心又補了句,另一個,都想掏女兒了。
話說,自己如果有適齡女兒,又怎麼會不想招這樣一個女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