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朝。
已經有不少儒家文人開始了:“黃老之學雖然也是大道,卻並非治國之理,教化百姓之法,還必須是我儒家來治理國家,處理朝政,方能使百姓富足,人民安居樂業!”
這還是文雅的,稍微偏遠些的士子已經開始了咒罵:“異端!都是異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至理名言都忘了嗎?這書自然是我們儒家的經書!”
divcass=”ntentadv”與之相反的則是趙匡胤,或者說所有不是被儒家學說洗腦的皇帝都是這麼想的,一家獨大對於帝王而言哪有百家爭鳴來的好?
誰有用我就用誰,平日裡也就多幾口飯,等到時局不同了再開大會,用新的學說,豈不快哉?
這樣的王朝才能久經不衰啊,君不見朱元璋的策略雖然不錯,可時局一變就不合適了,最後鬨出多大亂子!
【彩蛋播放完畢。】
【本期萬界電台到此結束。】
【十五天後,下期萬界電台準時開啟,我們接著來看那些“傳奇的太宗們”。】
【不見不散哦~】
隨著最後的聲音逐漸減小,神跡消失在原地,一切重歸平靜。
這十五日是皇帝們整頓自身,重新規劃未來的極佳時間,也極其緊迫,而對於那些不成器的皇帝們,還不知發生了什麼!——
秦朝。
嬴政看向了自己的好丞相李斯,自從得知繼承人出問題後,他便在一直思考,眼下最有可能的就算李斯了,隻不過畢竟還沒有發生,他也不能責怪功臣李斯。
一直在他身旁的李斯也顯然習慣揣摩秦始皇的旨意了,他當然也知道自己眼下不會有事。
於是直接開始了政務討論:“臣等從神跡中除了發現火藥極其重要外。”
“還發現那明朝的皇帝似乎用的都是絲帛般的物品來作為記錄時書寫的用品。”
“此物極其輕便,若能研製出,我大秦的賢才將源源不斷!”
要知道電台之所以對知識分子如此尊重,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書籍保存運輸困難,能得到學習機會的人家少得可憐。
若能將其推廣開來,不說得到多少賢才,起碼很多政令是方便施行了。
李斯見皇帝點點頭當即呼來內侍:“傳令工匠部,一月之內火器必須有成功,那絲帛類物品必須有突破!”
嬴政隨後說道:“將征討百越一地的事情也儘快提上流程,可以先停下皇陵等地的修建工事,大秦需要大量的勞動力!”
——
唐朝,貞觀三年。
李世民在與眾人討論一番後,決定眼下還是主要開發火器,海外之地的的開發需要大量的時間精力,而且不一定很快就有回報。
火器就不一樣了,前朝有舊例,可以模仿,投入小可好處確實多多,北方蠻夷很容易就能打下。
再者就算科舉的問題,雖然他們吸取了隋朝的科舉製度,並加入自己的一些內容,可終歸大差不差,李世民本來就求賢若渴,永遠都不嫌多,當然是想儘快改革。
可魏征卻站了出來:“陛下,開發火藥,準備軍事已然讓國家有些動亂,再進行科舉的改革,怕是會有無窮麻煩啊!”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