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本想愛護每一個兒子,最後卻造成了這樣的結果!
貞觀十七年,李世民為那些同自己一同出生入死的功臣們,在淩煙閣由閻立本描繪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畫像,以此紀念他們。
在場的諸多大臣們心情複雜,為得知自己死得早而悲傷,又為自己被陛下列為二十四功臣而名傳青史,感到有些高興。
杜如晦雖然得知自己離世的居然是最早的人,但果斷的性子依舊讓他快速的從悲傷當中抽離出來,開始安慰已然開始流淚的李世民,其他人也紛紛出言勸慰,勸說陛下注意身體,生怕李世民再這樣下去損傷龍體。
——
漢朝,元狩四年。
劉徹唏噓不已,這李世民的晚年著實有些慘烈啊。
世間最難以承受的痛苦,莫過於身邊一個又一個重要之人,離自己而去,卻獨留自己,守在這空蕩蕩的人世間。
——
秦朝。
嬴政卻不像其他皇帝那般,感慨萬分。
依舊一臉淡然之色。
從他當年自稱自己為寡人開始,他便早早的做好了獨自一人的準備。
【長孫皇後早逝與其接連生育導致的氣血虧空有關。】
【要知道,生育對女性的身體機能有著極大的要求,連續生育更是有著難以恢複的損耗,再加上其本人日夜操持後宮事務,年輕時更是要幫助李世民在後宮之中樹立風評,最終晚年積勞成疾。】
【至於李承乾的造反也是長年累月的積壓所以引起的問題。】
【李世民與長孫皇後對待幾個孩子都是十分寵愛,且一碗水端平,並沒有因為李承乾是長子就對其格外寵愛或過分忽視。】
【這本沒有任何問題,然而在長孫皇後病逝後,失去了母親的疼愛,李世民本身又不擅長與孩子交心,李承乾在此時也偏偏患上了足疾,行動不便的同時,每次下地都是極為痛苦的行走。】
【隨後,李世民出於關愛兒子和希望李承乾這個長子可以早日成長起來,便給他選拔了一批諫官。】
【然而,卻有部分諫官將勸諫太子當作了自己功勞的來源,太子的任何所作所為,皆要進行勸誡,同時用詞極度激烈。】
【短時間還好,長此以往,李承乾的身心都遭受著極大的煎熬,漸漸地走向了極端。】
【即便李世民在不斷地將權力交給太子,依舊沒有讓李承乾有所好轉。】
【而李泰同樣對皇位有所覬覦,屢屢挑撥李承乾,這才使得他走上了逼宮謀反的道路,最終也沒有成功。】
——
唐朝,貞觀三年。
李世民此刻已然有些淚眼模糊,隻能緊閉雙眼,可聽著神跡當中的話,淚水更是止不住的繼續流淌。
觀音婢身體虛弱他自然是知曉,接連生育也確有此事,即便登基之後也沒能好好休息,自己這個皇帝,這個做丈夫的又究竟做了什麼?
為何連這等小事也不注意到?
再看看自己的兩個兒子,李泰和李承乾的鬥爭莫不是自己與李建成、李元吉當年爭鬥的翻版?
這難道是上天對自己的諷刺嗎?
對自己玄武門之變的懲罰嗎?
他本想愛護每一個兒子,最後卻造成了這樣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