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貞觀年間。
高士廉先行拱手道:“陛下,此時是開元二十五年了。”
divcass=”ntentadv”顯然他是在提醒李世民,開元二十五年,李隆基的年齡已然不小。
李世民點點頭示意自己明白。即便李隆基登基時間較早,起碼也需要二十來歲才能登基吧,那麼開元二十五年,他的年齡起碼也有五十多歲了。
這個年齡放在古代,是任何一個皇帝都必須要憂慮的事情。
大限將至的情況下,皇帝對於自己的繼承人態度隻能有兩種轉變,要麼極好,要麼極壞。
李世民理清楚了這些思路,再度閉上了眼,感到無比絕望,選擇了三。
都說了下狠手,還能有什麼?
成為皇帝了,他不可能對自己下狠手,那就隻能苦一苦那些皇子們了!
【開元二十五年,李隆基乾了一件大事,或許是讓很多人震驚,然而相比於後麵的事情,似乎也就那樣。】
【在開元之前,李隆基廢掉了自己的王皇後,開始寵幸武惠妃,與武惠妃有著多名子女。】
【然而,武惠妃本人當然希望自己的兒子可以成為太子,自己未來就是皇太後。】
【因此,武惠妃多次向李隆基吹枕邊風,而李隆基隨著年歲的增長,對於太子愈發的不滿,便準備廢除太子。】
【然而,剛剛準備動手的時候,張九齡拚死勸阻,為了勸住唐玄宗,他還將曆史上漢武帝和他的太子的例子拉了出來。】
——
漢朝,元狩四年。
劉徹搖頭笑了笑:“李隆基能將唐朝帶到強盛,必然不是腦子轉不過來,即便寵愛那個武惠妃,也不會因為武惠妃的三言兩語就想要廢太子,倘若他沒有那個心思,又怎會說出口?武惠妃隻不過是借口罷了。
他自己就已然對太子不滿!
可是,誰曾想?
神跡明明在講李隆基的事情,居然把自己給拉了出來?
可是自己與據兒父子情深,他為什麼要廢除太子?
沒道理啊!
這張九齡又為何要舉自己和他的兒子的例子?
莫非自己要廢除據兒?
最後導致了政局動蕩?
朝廷混亂?
劉徹此時腦子裡一萬個問題想問,卻不知答案。
——
唐朝,貞觀三年。
李世民顯然也看出了張九齡是位賢才,在危難之際嘔心瀝血的勸阻李隆基,可他卻是沒料到,李隆基作為皇帝既然起了這個心思,太子便是遲早是要廢的,眼下不飛,日後也必然逃不掉。
又或者說,即便張九齡知曉也要為了國之社稷出言。
就在李世民憂愁之際,房玄齡猶豫了一會兒,決定再度開口:“陛下,臣擔心,張九齡等眾臣的勸阻,怕不僅不能起到效果,反而會讓唐玄宗對眾人更加的不滿,進而.”
話講到一半,卻是沒有說完,然而意思,所有人都清楚,唐朝的天恐怕是要變了。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