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看來自己下手是不能留情了!
唐朝,貞觀三年。
李世民也不得不承認,這段話確實有很多道理。
倘若天下人都能夠依照法度行事,那麼政治必然會清明,百姓也將更加安居樂業,朝廷政務也將處理的更加完美。
可人的貪念必然導致此事是不可能的。
大唐之所以會陷入到混亂狀態,當然與法度被破壞有很大的關係,可說到底,還是人們的貪念,可人心又該用什麼法?
——
宋朝。
作為一個無疑是極為崇尚文學的朝代,無論是政治曆史、民生治理、天文傳記,他們都頗有了解,對於曆史上各家的觀點也都有所研究。
劉禹錫的這番話,諸多人都早已知曉。
讚同的自然是認為天隻是誕生了萬物,然後治理終究是要靠人自己的。
不讚同的則是認為法的效能遠遠沒有那麼果斷,隻能處理一些常見瑣事。
對於大多數的特殊事情終究還是難以判定,它的實際作用雖然廣泛,卻沒有很高的上限。
今天的神跡之前,很少有誰能吵贏誰。
然而,這次神跡將這段話放出來,豈不是在認同這種觀點?
那些不服從法度的人紛紛都有些語塞。
畢竟這次神跡至今都不會錯,放出這種話,莫非是在暗示他們的,法度為主才真的是正確的嗎?
【彩蛋四:唐代是中國曆史上在政治製度方麵的一個最大的轉折中樞……這也便是唐代之偉大遠超過羅馬的所在,更是它遠超過世界其他一切以往的偉大國家之所在。】
【但單就中國論,漢以後有唐,唐以後卻再也沒有像漢唐那樣有聲色,那樣值得我們崇重欣羨的朝代或時期了,那也是值得我們警惕注意的。民·錢穆)】
【漢唐雖然也有邊患,但魄力究竟雄大,人民具有不至於為異族奴隸的自信心,或者竟毫未想到,凡取用外來事物的時候,就如將彼俘來一樣,自由驅使,絕不介懷。民·魯迅)】
——
唐朝,貞觀年間。
李世民雖然也被這等言論所驚豔到,他為自己的大唐在後人眼中竟是無一王朝可比的而自豪。
但他更加在意的是那個“民”字,這是何等時期?
後世又會有哪個皇帝會用這樣的名字作為國號?
他隱約有些不安,況且第一個叫做錢穆的人,雖然在描寫大唐寫各個國家,但最後一句話似乎意有所指。
即便暫且不論他,第二段話似乎更加值得關注一下,
莫非後世的中原在異族的打擊下,就一蹶不振了?
貞觀群臣們紛紛沉默,他們也為自己的大唐所取得的成績而驕傲,但同樣為此而悲傷。
為何後世的朝代都沒有可以超越、比肩他們大唐的?
難道真的是他們過於優秀,不可超越嗎?
顯然不可能。
再加上神跡最後一句的異族,這不由讓他們感到了極端的荒謬。
未來中原真的陷入那等劣勢嗎?——
漢朝初年。
雖然同樣作為被誇讚的一員,劉邦卻並沒有多少喜悅之情。
此刻他的心中充滿了種種憂愁,他想起了當初宋朝的情況,同樣都被諸多外族侵占,簽訂諸多喪權辱國的條約。
可即便如此都還不是壞的情況嗎?
至於說被異族統治?
之前的元朝難道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