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反而目露好奇之色,不是對劉長的起兵,而是此時的劉長尚未誕生,他還他對於自己這個還沒有出生的最小兒子,顯然無比好奇。
這個劉長會是什麼樣的性子?
造反又能打出什麼樣的戰果?
作為一個老父親,他自然希望自己的兒子每一個都極為出色,即便是造反也必然要取得巨大的戰果!
可同樣作為大漢的創始人,他自然不希望朝廷內部紛爭持續擴大,最終威脅到劉氏的江山,因此長還是儘早被劉恒拿下為好。
但想來之前神跡也說了,明太宗朱棣是曆史上唯一一個造反成功的藩王,想必劉長是鬨不起大亂子的。
——
漢朝,元狩四年。
divcass=”ntentadv”劉徹冷笑不已,此時他已然得到了主父偃的進言,開始實行推恩令。
諸多諸侯王已然無法對他構成威脅,時間拖得越久,就對他越有利。
但看到藩王之亂,他依舊想起了自家父皇劉啟在位期間,不斷鎮壓的叛亂,心情極差。
【劉恒登基之後,劉長起初其實並沒有反叛之意,他是劉邦最小的兒子,他是不被重視的兒子,二人之間又是親兄弟,因此較為親近。】
【於是,劉長在劉恒登基之後,便日漸放肆,有了諸多驕縱不法之舉。】
【而劉恒由於念及劉長,是自己的手足兄弟,總對他多有寬恕。】
【然而,他的一次又一次的寬恕,反而讓劉長起了更大的野心。】
【六年,劉璋與四蒲侯柴屋之子柴其商議,策劃四十輛大車在穀口縣起兵謀反。】
【然而還沒等他正式發動,便被朝廷察覺,派人將劉長召至長安。】
【丞相張蒼等人上書,請求嚴懲劉長,以效敬尤。】
【劉恒不舍,可隨著眾臣不斷上書,劉恒終究無可奈何,廢除劉長王位,讓他的妻妾隨他前往蜀地。】
【然而,劉長在前往蜀地的半路便絕食而死。】
——
漢朝初年。
劉邦看著神跡當中最後淒慘的結果,雖然心有遺憾,卻總算是放鬆了。
能看到劉恒親近兄弟,不舍得劉長那些內容,當真不錯。
無論他對於劉長心中到底有多少兄弟之情,可他麵前的種種措施已表現的足夠好了。
大漢推崇孝悌之道,劉恒能做到這個份上,已然為天下人做了極大的表率。
——
明朝,永樂年間。
朱棣對於這些造反的藩王則是相當的不屑。
合作都不會找正確的人,聯絡人手更是錯誤頻出,最後連情報都保管不好,讓朝廷提前發覺,甚至到了最後都舍不得拚死一搏,搏出一線生機,這種人怎麼可能成功?
雖然他覺得自己的大明在自己的治理下蒸蒸日上,各地的藩王也都在掌控之中,完全沒有造反成功的可能。
但即便如此,他還要加強對藩王的管理,免得鬨出什麼亂子。
畢竟即便藩王無法造反成功,但也有可能對他的大明造成極大的損傷。
同時,在後世也必將留下不好的名聲,無論是他還是大明。
君不見大唐後世就留下了“優良傳統”的曆史!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