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貴妃找上賈家,自然有自己的打算。仁安帝的身體一日比一日差了,日常頭暈眼花,漸漸的連奏折上的字都看不清了。這做皇帝的,不能批閱奏折,怎麼處理政事?一日兩日的還可以湊合著,讓內監把奏折上的內容讀給自己聽,眼睛緊貼著奏折,簡單地寫幾筆,或者乾脆劃個圈圈,表示自己已閱。
但這絕非長久之計,日子長了,朝臣們心中大約也有數了,對這種情形表示擔憂,萬一內監乘機弄權,可怎麼得了?禦醫也勸誡道,皇上還當以龍體為重,須得好生保養才是,再也禁不起國事操勞了!仁安帝可以不理會朝臣,但對於禦醫的話卻不能不重視,他可是很惜命的!
思來想去,仁安帝終於忍痛做出了決定,他要禪位了!禪位後,他就可以不用再為國事勞心勞力,安心休養身體了。他深信,作為一位主掌國家多年的君主,他即使成了太上皇,新帝也是他的兒子,為了孝道,也因為自己的根基,還不是要對他畢恭畢敬,他的權威也不容置疑。如果有需要,他的意誌和想法還可以通過新帝間接地得到貫徹,那和自己在位也差彆不大了。
甄貴妃知道仁安帝的決定後,在他麵前又是撒嬌,又是悲悲切切地懇求,竭力地為五皇子爭取,她要自己的兒子能成為下一任皇帝,她要做母儀天下的皇太後。
但是,皇上卻沒有答應她的哀求,他看中的是忠孝親王。
這些年,忠孝親王在朝中承擔了不少實務,處理得都很妥帖,讓朝臣們為之信服。前兩年,他花了大力氣,命人去實驗的曬鹽之法取得了成功,在山東鹽場裡運用此法得到的海鹽,成本大大降低,而且產量也提高了不少。這結果一出來,轟動了朝野,這可是利國利民的大功勞啊!提出這建議和法子的林海有功,把這建議變為現實的忠孝親王功勞更大!
接下來,忠孝親王又把這曬鹽之法在大周有條件的地方大力推廣開來,擴建了不少鹽場,用曬鹽之法源源不斷地產出海鹽來,而且比原來的‘煮海為鹽’得到的海鹽品質更好。
鹽價漸漸地降低,這兩年,百姓們能用比以往低廉三成的價格買到食鹽,也舍得多吃鹽了,民間對主持這件事的忠孝親王讚頌有加,忠孝親王以往為朝廷效力的事跡也傳揚開來。大家一看,這忠孝親王在皇子中,真的是最勤勉儘心,關心民生疾苦的一位了!就這樣,忠孝親王在民間的名聲大振,遠遠超過了他的兄弟們。
運用了新的曬鹽之法後,鹽價一降再降,販賣私鹽逐漸的無利可圖起來。私鹽販子們冒著殺頭的風險,是為了賺大錢的,眼見著這利潤越來越小了,許多人就金盆洗手,不樂意乾了。他們是亡命之徒,但不是那不會算賬的傻子!他們有人手,又敢冒險吃苦,何必在這一棵樹上吊死,乾點什麼不能掙錢?
揚州巡鹽衙門以往也為私鹽販賣所苦,如今這困擾也在逐漸減少。林海非常欣慰,大大地鬆了口氣。他身為巡鹽禦史,這查禁私鹽是巡鹽衙門必要的工作。但私鹽販子不光悍不畏死,後麵撐腰的勢力更加難纏,因此是個極大的麻煩,讓曆代巡鹽禦史都頭疼不已。
林海不願瀆職放縱,與之同流合汙,但也不想做生死置之度外的孤膽英雄,他有父母妻兒要照顧,家人的分量在他心中,是比君主要重要的。說出去有些大逆不道,但長久以來,在父親潛移默化的影響下,他可不會成為那種愚忠而不吝犧牲家人的‘忠義’之士。
當初他接下這差事時,父親就告誡他堵不如疏,指引他另辟蹊徑,如今他見到了效果。對於父親,林海既感激,又充滿了信任和崇拜。他的父親,高瞻遠矚,博學多才,勝過了他平生所見的任何一個人。他和孫素馨夫妻兩人遠在江南,雖然對京城的兒女時有思念,但心中卻很是安定。他們都相信,在林雪峰和朱氏的照顧和教養下,孩子定能成長得極好!
私鹽販賣沒落了,官鹽就占據了那不見光的市場,因此儘管朝廷大大降低了鹽價,那收上來的稅不但沒少,還增加了許多,充盈了國庫,戶部對此十分滿意。忠孝親王在朝臣中的風評也是很正麵的,儘管有些人認為他不夠寬仁,行事有些苛刻,但他對彆人不通融,對自己也一般嚴格,那都是忠於國事嘛,抨擊的話語便不好說出口了。
在這種情形下,仁安帝不傳位給得到有民望的忠孝親王,難道要扶五皇子登基麼,那也難以服眾啊!何況,在朝臣看來,忠孝親王論長、論貴,都遠遠比五皇子有資格,甄家不過是皇家的家奴,流著甄家血脈的皇子怎麼能成為九五之尊?不配!
眼見仁安帝心意已定,甄貴妃明白大勢已去,再難更改,她立刻就擔憂起了他們母子兩人日後的境遇。仁安帝雖一再保證他會維護她和五皇子,許他們一世榮華,不會準許忠孝親王為難她們母子。但仁安帝已經老了,誰知道還能支撐多少年呢?甄貴妃麵上感激涕零地給皇上謝恩,一邊想著給自己安排後手和退路。
甄貴妃半生都消磨在深宮之中,少女時候,甄家隻培養她吸引皇上的才藝和手段,教授對付情敵,和讓自己保持美貌風情的美容養身法子等。她嬌媚迷人,很會博取仁安帝的寵愛,但政治上的見識卻是不多的。
如果結果不能更改,那為了他們母子日後的生活著想,她就要儘力籠絡忠孝親王了。該如何籠絡?甄貴妃立刻就想到了,給忠孝親王送美女,以充實後宮。
這美女,也不是光憑容貌就可以的。身份要夠,甄貴妃設想的是日後要做到忠孝親王的妃嬪,而不是普通作為玩意兒的宮女;還要能靠得住的,能為她們籠絡住忠孝親王,最好是老親,大家榮辱在一處。甄家的女孩子,忠孝親王八成是不願意納的,甄貴妃於是把目光投向了皇上倚重信任的勳貴們。
‘四王八公’中,四王家的女兒就不用肖想了,她們身份貴重,大多身上還有封號,與忠孝親王還隔著歲數,要她們進宮伺候,必是不肯的。她們的家人給她們挑一門好婚事,比較容易,一入宮門深似海,那是什麼好去處?
‘八公’之中,太沒落的不行,才貌不出眾的也吸引不了忠孝親王,看來看去,甄貴妃最後選中了賈元春。甄貴妃把這意思告訴了仁安帝,仁安帝也希望忠孝親王能和勳貴們和睦相處,或者說,能讓他有所牽製,因此也默許了。
明白了仁安帝和甄貴妃的意思,史夫人和賈政夫妻猶豫了良久,終於下定立刻決心,搏一搏!元春出生在大年初一,命數貴重,或許就應在了此處。想到了日後椒房之貴,皇親外戚的排麵好處,他們都動心不已。她們覺得,有仁安帝和甄貴妃的支持,元春定然前程不差。
史夫人和王氏把元春叫來,把宮裡的意思講給她聽,為她分析利弊。雖然她們也能強逼著元春進宮,但逼迫著的和自己心甘情願的,那是大不一樣,她們還希望元春能為賈家出力爭光呢,怎麼能讓她心中懷著怨恨
賈元春也知道了自己婚事上的波折。回去後左右權衡,最後一咬牙,答應了進宮,她賈元春才貌雙全,心思玲瓏,不信就博不到似錦前程!今日挑剔嫌棄她的,來日她會讓她們跪拜在自己麵前!:,,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