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雨村本是個涼薄寡恩之人,甄士隱雖在他寒微之際慧眼識人,對他看重欣賞,還慷慨無私地資助了一筆不小的盤纏,鼓勵他上京趕考,他才得以發達起來。但情隨事遷,甄士隱隻是個家中殷實的鄉紳,做了官的賈雨村漸漸地也忘記了人家當初對他的恩義。或許,他也並不想回憶起昔日落魄的歲月,不想見到那些見證了他窘迫情形的舊人。
剛剛當上官時,他還特地去姑蘇拜會甄士隱,準備當麵表示感謝過,那時他尚且還留著幾分人心,且也不願被人說閒話。到了姑蘇,卻發現甄士隱因女兒被拐,家業凋零,已經看破紅塵離家出走了,隻留下妻子封氏在家中苦等。賈雨村送了封氏銀子和禮物,承諾會幫著找尋,他覺著,自己已經回報了,還上了這份人情。
這些年來,官場上幾經沉浮,賈雨村早已記不起當初的恩人了。他在山東一路做到了道台,也算是位高權重,春風得意了。某日,忽然心腹來報,衙門裡有官員在私下議論,說聽到傳聞,大人當初的伯樂和至交好友的姑蘇甄家出了大事,他那被拐賣了的女兒牽扯到一樁人命官司中了,據說啊,事情是這樣的
“大人,那些人話裡行間的,都在影射大人不念舊恩,眼見著甄家夫人和小姐如此艱難,也不肯伸手幫扶一把,那汪道台,也在吳巡撫麵前提起此事來,”那心腹吞吞吐吐地道:“他對大人多有詆毀之詞,道大人此行為,有負士人倫理道義,足見為人寡情薄義,不可深交。若是禦史得知此事,也要彈劾大人行止有虧!”
賈雨村震驚憤怒之後,又深深擔心起來。那汪道台,素來和自己不對付,是自己升官的勁敵。他在吳巡撫麵前進這樣的讒言,對自己是大不利的。
官場上的諸人,對於下屬和同僚,可以不在乎你是否平庸無能,不在乎你是否貪贓枉法,也不在乎你是否暴虐冷酷,那和自己關係不大,但忘恩負義,過河拆橋,卻是處世大忌。因為誰也不會希望自己的付出和投入打了水漂了,世情變化無常,人有旦夕禍福,今日春風得意,來人或許就會遭殃落魄了,那時,就需要自己曾提攜幫助過的人援手了。
士人推崇的是‘滴水之恩,湧泉相報’和忠孝節義,如果眾人認定了賈雨村是那樣的人,那他就真的要被人疏遠孤立了。吳巡撫嘴上雖然不會說,但估計再不會願意提攜自己了。禦史如果再加以彈劾,自己可是百口莫辯了!
賈雨村想到這些,心急如焚,自然也深感冤枉,大歎倒黴,在家中痛罵那傳播謠言的家夥。他那妾室扶正了的太太嬌杏原來是封氏的貼身丫鬟,多少念著舊情,勸說道:“既然如此,老爺不如派人去妥善安置了甄家母女,便是多拋費了些銀子,也能換來個美名,既堵了那起子小人的嘴,也全了與甄家的情分,豈不是一舉兩得麼?”
賈雨村聽著,覺得有理,於是連忙派了能乾的管家,寫了書信,帶著銀子前去姑蘇,尋到了封氏母女,安排了她們的生活。甄家母女不願前來山東,其實也正合賈雨村的心意,讓他鬆了口氣。他在山東已然官職不低,身邊有恩人的家眷出入,且那還是妻子嬌杏的昔日主人,這會讓他如芒鋒在背,十分難堪的。想必封氏堅持不肯來山東,也是這個考慮吧?
雖然他此舉全然是為了維護自己的前程名聲,但對於甄家母女來說,這一舉動是改變了她們的人生。昔日的繁華和艱辛苦痛慢慢地從生活中淡去,賈雨村給她們置辦了些產業,雖不豐厚,也能維持生活。
甄英蓮以父親死後,家世敗落的書香門第女兒的身份,後來嫁給了一個父母亡故的讀書人。丈夫一輩子隻是個秀才,自己開了個私塾,家中也有百十畝田地,答應了奉養封氏的要求,一家人在一起過活。他對甄英蓮還不錯,後來,在兒女繞膝的人間煙火之中,甄英蓮漸漸地再也想不起作為自己香菱活著的那些歲月了,那已經是很遙遠的過去。
就這樣,封氏和甄英蓮母女就在宣城這座幽靜的小城裡平安地度過了一生。她們雖然經曆了坎坷苦痛,但好在最後還能得到一個還算溫暖的結局。上天終究放過了這對苦命的母女。
林雪峰:深藏功與名!
當日,他得知了從金陵傳來的消息,便與朱氏感歎起了甄家一家的悲慘命運。和對於十二金釵的冷漠不同,林家與甄家都是最無辜的受害者,又同為姑蘇人氏,朱氏不免生出了同仇敵愾和同病相憐的情緒來。對於林雪峰提出的想幫助甄家母女的想法,她是很讚成的。
但林家出手,雖然也能做事,但畢竟有些名不正言不順!以前兩家人從未有過交集,旁人或許會生出疑心來,朱氏有些犯愁了。但這可難不倒林雪峰,因為他早就想到了一個可用的人選——賈雨村!
這個世界裡,賈雨村沒投到賈家和王家的門下,起複升官不依仗四大家族,他就沒有了犧牲香菱的理由了。既然受了甄士隱的大恩,那可不能白白便宜了那個混賬,不加倍回報怎麼行!
你不是忘恩負義嗎,你不是拿著弱女子的血淚來染紅自己頭上的官帽嗎,那好,吃了彆人的,就給我吐出來!
林雪峰能想象得出,有人或許會不滿這種安排,甄家母女怎麼能接受這種小人的恩惠,怕不玷汙了甄家書香門第的名聲了?而且這樣一來,賈雨村不是可以乘機洗刷了自己,得到旁人讚譽了麼,那豈不是反而得到了福報?
對這種迂腐的想法,林雪峰會嗤之以鼻。
賈雨村就是個翻臉不認人的小人,他的下場也不妙,多半也被問罪抄家了,做的這點好事也拯救不了他。曆史上的奸臣,難道就是沒做過一件好事,被所有人記恨嗎?
就比如說明朝的嚴嵩,有名的奸相,但他在家鄉那是修橋鋪路,救濟孤寡,名聲相當好;且一生隻有一個妻子,不納妾,和糟糠之妻白頭偕老,私德無虧。倒台時,朝廷可沒在意這些,絕對沒人會說,他也做了些好事的,就此從輕發落吧!
在人治的社會裡,皇帝要獎懲像賈雨村這樣的臣子,總能找到理由的。按照書中的描寫,賈雨村那是皇帝用來砍向武勳們的一把刀。等用完後,那才會折了刀以安慰臣子。報應或許會遲,但總會來的,不必著急!
對第一種說法,林雪峰更加覺得心寒不齒。魯迅先生說過,中國的曆史書中,滿紙的地寫滿了‘吃人’兩個字!因為甄家的名聲和賈雨村的為人,就要犧牲了甄氏母女的人生?寧願讓她們顛沛流離,骨肉難保全,也不能接受了小人的施恩,非如此,不能顯示出正義的風骨來?這種以倫理大義來逼死人的行徑,簡直是比賈雨村還要惡劣十倍!
這個世界是複雜的,不是非黑即白,林雪峰前世也看過一些武俠、修仙文,看得多了,他就有了經驗。但凡文中有那堅持‘正邪不並立’、口口聲聲‘斬妖除魔’的正派人士占了上風的,最後必定是掀起一場血雨腥風,釀成的浩劫和對平民百姓的危害,可遠遠勝過了那些‘邪派’和‘妖魔’們。
安史之亂時,張巡抵禦叛軍,死守睢陽,城中斷糧之時,他殺了自己的愛妾給將士吃。在他的感召之下,軍士們紛紛殺光了城中的女子,繼而是老人,小孩,合計有兩三萬人被殺了吃肉,多堅持了半年時間。這種行為,人們評價各異,因其驚世駭俗,也不好意思大加表彰。
如果林雪峰不幸穿越到那裡,他肯定自己一定會是那被吃的一員。嗬嗬,叛軍攻破了城池,百姓或可以存活;但落到那忠心名將手中,卻再無生理,多麼可悲的笑話啊!在宣揚人間正道的時候,有沒人問一問那些被犧牲的炮灰,沉默的大多數,你們願意嗎?
如果這樣的遭遇真的發生在自己身上,張巡就站在自己麵前,林雪峰可以肯定,如果有能力,自己的第一個反應,是去奪下一把刀來,狠狠地捅死了他,了不得大家同歸於儘!這樣,至少那兩三萬‘人肉’或可以生存下來了!
無論什麼樣的大義倫理,都不能淩駕於‘人’的上麵,拿人血來澆灌!‘君子不器’,那是孔子最樸素的思想。
所以,林雪峰根本不會在意這些,如果有一天,當他覺得那些說法也有幾分道理的時候,他會深深地為自己感到悲哀的。即使他在這個世界裡生活了那麼多年,他始終還牢牢記得自己最初的樣子。
山東正是實驗曬鹽之法的地方,林雪峰在那裡結下了一些人脈。他暗中讓人把甄家母女的情況和賈雨村與甄家的交往情況散布出去,都是姑蘇人嘛,對家鄉的情況了解,不是很正常嗎?這消息流傳了出去後,自然會有有心人願意花費時間去琢磨探究的。於是,在林雪峰暗中地推動之下
做了這件好事,積了善德,朱氏也非常高興。甄家母女好好地活了下來,這也在另一個方麵證實了林家命運的巨變。
幾家歡樂幾家愁,京城的安郡王府裡,賈敏的病一天比一天重了起來。她眼見著自己要油儘燈枯,滿心不甘,又放不下自己的女兒和娘家,為自己的身後事百般籌謀起來。:,,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