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碌了大半年,賈家的省親彆墅終於完工了。於是,他們一邊在做最後的裝飾布置、清理收拾工作,一邊向宮裡奏請定下允許賢德妃省親的日期來。
在這段時間門裡,也發生了幾樁事情。
薛家回轉金陵城後,便緊鑼密鼓地為薛瑾萱的婚事做起準備來。
薛家豪富,此次上京,內務府給增加了采辦的份額,薛蟠因著薛淞的指點,決定眼界要打開,眼光要長遠,要學會關聯地看待問題。
向皇家的物品要價廉物美,不貪圖一時的厚利,才能長久地把皇商做下去。從宮中讓出的利潤,從其他地方可以得到補償的。
得知薛家得到朝廷的青眼,地方上的官員便對其看重三分,衙門裡的不少采辦也給到了薛家,眾口相傳,這營生便越來越多,日積月累,利潤不菲;
百姓們則想薛家的貨物那是皇家都認可賞識,那必是好的,禦用的名頭打出來,薛家的商鋪裡的生意越發興旺,同行們見這情形,也不敢暗中算計薛家。
一段時日下來,賬房一算帳,,薛家雖然給內務府讓了些利,但從其他地方又大大地補了回來,再加上薛淞從那筆買賣中分給薛蟠的銀子,薛家賬麵上便很豐足。
春風得意,財源滾滾,薛蟠給薛瑾萱準備起嫁妝來便十分的慷慨大方,考慮到顧進士要在京城裡觀政三年,薛蟠便把薛家在京城裡一處最好的四進大宅子也放進了薛瑾萱的嫁妝裡,並讓薛家在京城的下人們找匠人們修繕一新,準備給妹妹和顧進士成婚後居住。
後來,薛瑾萱去京城成婚。大婚之日,王夫人也前去觀禮,外甥女嫁妝之豐盛,讓王夫人心中頗不自在,暗罵薛家有這樣的財力,卻不肯為娘娘多出些力,實在可惡不過,那時她也無計可施。薛蟠不理會她,薛家又遠在千裡之外,至於薛瑾萱,她能去向嫁了人的外甥女打秋風麼,隻得紅著眼,巴巴地乾看著
從揚州傳來的消息卻不太好,林如海身體欠安,病情漸漸沉重起來。但他與方先生的婚事也是在進行中的,三媒六聘,一樣不缺到了辦喜事時,因身體原因,比較低調,沒有很大排場。方先生提前住進了離巡鹽衙門不遠處的一處宅子中,成婚當日,林如海請了幾個交好的族人前去迎親,自己隻在府中等候。
不過,儘管林如海沒有親迎,可沒人因此敢小瞧了宋先生半分,大家都體諒是林如海身體不好,不得以。
但林如海在身體不好的情況下,還堅持著迎娶宋先生,下的聘禮十分重,可見對她很是上心的。宋家沒有扣留宋先生的聘禮,還添了一些。成婚那日,方先生十裡紅妝,嫁妝的豐厚讓人豔羨,尤其打頭的是太上皇後賞賜的名貴首飾、衣料等,集中並成了一台嫁妝,擺在最前頭,那可是極大的體麵榮耀啊在揚州地界上的夫人貴女之中,那是頭一份的
婚後第一日,林如海就請林家族長把方先生的名字正式地寫進了族譜,列在賈敏之後。方先生自此之後,身份便是林如海的嫡妻,林黛玉的嫡母了,管理林家家業,照顧林如海,教養林黛玉,既是她的義務,也是她的權力。方先生先前在林家也待了不短的日子,林老姑母和林黛玉對她熟悉親近,此時身份雖發生了變化,但她們相處得依舊挺和睦的。
在知道宋先生的婚訊時,方氏就打點了一份豐厚的禮物送去了揚州為其添妝,薛舒辰也親自挑選上好的的衣料,為宋先生做了一件華美的衣裳表對老師的心意。
薛家聽到消息後,薛瑾萱立刻也命人準備了一份厚禮,催著薛蟠親自送去。方先生是她的老師,教授她時也是很儘心的,對待她和薛舒辰並無區彆,並沒有嫌棄她不是官家小姐,這些她都記在心中,很是感念。
再者,宋先生嫁給了林如海,那她就成了巡鹽禦史夫人,在江南一帶的地位就十分尊貴了。薛家與她搞好關係,十分重要。
薛淞對林如海一直在關注著,但也不是時刻留意他的消息,他有自己的事情要做,有自己的生活和關心的家人。薛虯如今在工部觀政,表現很不錯,上司對他滿意,薛淞也準備日後讓他在工部任職。
薛淞不願把薛虯培養成這個時代正統的讀書人,在他小的時候,也給他教授了能被這個世界接受的實用科學知識。薛虯對這些還挺感興趣,也有些天分,以後給他足夠的時間門去研究,薛淞再無意??中提點一下,總會產出一些成果。這是薛淞為兒子謀劃的前途。
如果薛虯能成為大周的格物大家,對朝廷和百姓很有用,那他在泰安帝眼中就是有價值的人才,無需為日後的前程發愁了。泰安帝作為君主,還是比較稱職努力的,目標就是國富民強。
沒有價值的人或事,都沒有可能長久存在。想想原書中,哪怕泰安帝沒有用雷霆手段,四大家族也注定會沒落的,整個家族上下都是寄生蟲一般的,有哪個是於國於民有功的他們都當得起賈寶玉口中的祿蠹
而且作為技術人才,也不易與人發生太多的利益衝突,歲月靜好,現實安穩,就是圓滿的一生了。薛淞從未指望薛虯能呼風喚雨,權勢滔天的,薛虯的性格可做不來龍傲天就是他自己,哪怕有高出這個時代幾百年的見識眼界,也隻怕玩不過那些翻雲覆雨,心狠手辣的政客們的每日裡血雨腥風,爾虞我詐地活著,也太累了,何必呢
日子過得順暢,時間門便走得飛快,眼睛一睜一閉之間門,大半年就過去了。賢德妃出宮省親的日子已經定下了,就是在正月十五,賈家上下緊張地為之準備著。
這當兒,從揚州傳來了林家的報喪帖子,林如海捐棺了
聽到這個消息,史夫人心中一跳,隨即懊惱不已,又暗恨起來。沒想到林如海竟然就這樣早一病去了可恨他身體都那樣了,還惦記著要娶新人呢,真是色迷心竅,難怪活生生的把自己消耗死了那宋氏才做了多久的林夫人,就要守寡了,可見這女人命數微賤,承擔不了這大福氣
可這糟糕也糟糕在這裡,史夫人咬咬牙。宋氏哪怕隻做一天的林家夫人,她在林家的身份和地位就此就定下來了。做為林如海的遺孀,林家的事務她就有權處置。林如海沒有兒子承嗣,林家宗族也可以插手其中。但她賈家,卻是沒多少理由的。
如果沒有宋氏,以林黛玉和賈家的關係,賈家會是林如海托孤的第一人選吧或許,林如海心中早就不當賈家是至親了
想起林家那偌大的家業和賈家被掏了大半的老底子,史夫人心中哀歎一聲,痛惜無比。忽然,她腦海中浮現出一個想法,無論如何,林如海對自己唯一的孩子林黛玉,必會在死前妥善安置的。儘管林黛玉是女兒,沒有繼承林家家業的權力。但以林如海的精明,明裡暗裡的,把林家財物悄悄地轉給女兒,那也是不難的。那如果誰娶了林黛玉,那不就等於是把她的財產攥在了手中了嗎
但這人選卻讓史夫人犯難了。自然是肥水不流外人田的,但史夫人巴拉了一下,發現賈家並沒有合適的人選。賈琮、賈環,那是不上台麵的庶子,哪裡能配得上林家的嫡女,林家絕不肯的
賈寶玉,那是她的心肝寶貝蛋,娘娘的嫡親弟弟,銜玉而生,有大造化的,他的妻子很應該是名門貴女,對寶玉大有裨益才是。以寶玉的人才,那是公主也配得上的
唉,頭疼啊如果林如海還在世,那史夫人是很願意撮合兩個玉兒成一對的,親上加親,國公爺的嫡孫配巡鹽禦史、探花郎的嫡女,那不是天作之合麼但如今,唉,林黛玉一個父母雙亡的孤女,空有一個官家小姐的身份,那就委屈了寶玉啊這不成
對素未謀麵的外孫女,儘管是女兒的血脈,在史夫人心中也談不上有多麼親近。此時的史夫人還比不得原書裡的老太太,老太太對在膝下多年的林黛玉還存著慈心,現在的她滿心裡隻有利益的算計
但不管如何,作為林黛玉的外家,賈家人都可以有理由去乾預一下林如海的身後事的。不去,那就真的什麼都沒有的了
史夫人喚來賈璉,要他趕緊去一趟揚州,給林如海吊唁,再去問一問方氏,可不能讓林黛玉被委屈了這其中的意思,賈璉自然心中明白。當年賈敏去世之時,賈家隻是派出了管事的帶著幾個下人去奔喪,主子們可沒親自去呢。
但賈璉收拾了行李,正準備出發的時候,又有一個消息傳來了。林如海臨終之際,給泰安帝上了個折子,對他自己的身後事做了安排。折子裡他叩謝了皇家恩德,慚愧自己才疏德薄,忝顏居高位多年,不能為君主朝廷分憂,政績也不儘人意。林家有些薄產,也無子嗣繼承,因此誠心把大半家產奉獻給朝廷,以儘臣子的一份心意
林如海對家人和宗族的安排也很詳儘。餘下的財物,捐給宗族一千畝田地,收益用來接濟族人和族學開支,另有一萬兩銀子來修繕祠堂,獎勵族中讀書上進的子弟;
給林黛玉備下了一份豐厚的嫁妝,在她未出閣時由宋氏和林老姑母共同保管,嫁妝單子宋氏、林老姑母和林黛玉手中各有一份,在官府和宗族中也備了案;
給宋氏留下了兩個大田莊和一十萬兩銀子,供宋氏和林老姑母及林黛玉未出嫁之前的生活。囑咐宋氏節儉低調度日,替他奉養林老姑母終老,撫養林黛玉,再給她找個好人家。如此,他在九泉之下也是感激的
泰安帝接到林如海的遺折後,對他高尚的品性讚歎感慨。泰安帝不忍辜負臣子的忠心,因此便決定依照他的遺願辦理,專門派人前往揚州宣旨,著當地官府幫著料理林如海後事,立碑表彰。另外,宮中發下了諸多賞賜,冊封宋氏為三品誥命夫人,賜林黛玉鄉君名分,每年領取朝廷供養。待到林如海後事處置完畢,安排林家諸人上京覲見,在京城中賞賜下府邸,日後她們就居住在京城,安心生活,沐浴皇恩關懷。
史夫人聽到這個消息,全身無力地跌坐在榻上。她想不到林如海竟然會做出如此籌劃如此一來,他林家高風亮節,在皇上麵前是過了明路了,皇上自有安排。賈家如果想打林家家業的主意,那不是與皇上爭銀子麼
史夫人心中一緊,泰安帝和太上皇可大不一樣,在做親王時便嚴厲得緊,不講情麵,如今威嚴日盛,更加讓人不敢冒犯。賈家,還指望著元春在宮中得寵,能生個皇子呢,哪裡還敢惹皇上不痛快
史夫人苦笑著喚來賈璉,告訴他不用再去揚州了,用心地去準備娘娘省親的大事吧
賈璉也心中失望,原還想著乘著幫著料理林如海後事的機會,能從林家撈些銀子的呢,料想林家這老的老,小的小,又都是婦道人家,哪裡會應付外麵的事情,還不是得指望著他麼林家那麼大家業,他略沾點光,也所得不菲了,他不貪心的
望著賈璉悻悻地離去的背影,史夫人唉聲歎氣,心中琢磨著,那隻有等林家人到了京城來再做計較了。
林如海,真正是老奸巨猾,安排自己的身後事,是滴水不漏,更可恨的是,他這些安排中,竟然沒有提到賈家一字一句??,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