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務府授予了薛家收買海外珍品貨物的職權,薛淞反過來一推,那等於薛家也同時具備了向海外售賣貨物的權力。反正朝廷也沒有區分得很明確,這個恩惠是可以合理合法地利用起來。
這海外貿易利潤豐厚,南宋時就靠著海貿支撐起了半壁江山,還能過得不錯。隻是,若是出海遠航,那其中風險太大,薛家如今是不必富貴險中求的了。薛老爺可萬萬不準許薛淞好奇心一起,就上船出海的。就是薛霖,也表示反對,薛淞那是要走仕途的人,不能因小失大,他好好地做官,就是對薛家最有利的選擇。
薛淞見父兄的反對和緊張,也有些哭笑不得。他倒是向往詩和遠方,想很文藝一把的,但他也很清楚地知道此時的航海是多麼危險和艱苦,他可不敢拿生命去體驗。自己就是那好龍的葉公啊,薛淞自嘲地想著。
薛淞關心海外貿易的原因,其實是算算年代,正是西方開始大航海運動的時期。西班牙作為先驅者,吃到了頭道湯,掠奪了數不儘財富的同時,也帶回了新大陸的很多高產作物,如玉米、紅薯、土豆等,還有番茄、花生這樣可以改換口味的農產品。
歐洲太遠,且東西方差異巨大,那去不了,不等到目的地,半路上或許就會被海盜搶一把。薛淞瞄準的是西班牙最早侵略東南亞時建立起的殖民地菲律賓,那時的稱呼為呂宋。
他看過史書上介紹了紅薯是如何傳入中國的經過。他不知道這紅樓世界是不是和真實的曆史是一樣的軌跡,但他想去試一試,說不定就能成了呢。
即使不行,薛家也沒有損失。薛家在江南一帶經營了那麼多年,各種貨物的資源途徑是很多的,如果能打通海外貿易,那也是為家族另開辟了一條財路。
在薛淞的軟磨硬纏下,薛老爺同意先派了幾位精乾的管事前往東南沿海打聽貿易行情和諸般事宜。當時,華夏銷往海外的大頭就是茶葉、絲綢和瓷器,這些,對薛家不是大問題。
薛淞覺得,茶葉和絲綢的成本本就不低,那是真材實料的物品,要種茶樹,製作茶葉;養蠶抽絲,織成絲綢,這些物品在華夏境內都是能消耗掉的。
最劃算的就是瓷器,需要多少都能製作得出來,利潤還很豐厚。薛淞就想著如果他來做這買賣,就要以瓷器為大頭,,搭配著茶葉、絲綢售賣。而且,海運艱難,要賣就賣價格昂貴的精品,這樣才能實現價值最大化。想想後世的國外奢侈品,在中國都賣出了天價,其實它們真實的成本有多少呢
華夏瓷器製造水平很高,製造出來的瓷器美倫美倫。薛淞琢磨著,薛家要開展海外貿易,可以在瓷器細節上多下功夫。比如,專門製造契合海外之人喜好的風格和口味的瓷器,買主是歐洲的,就按照西方的風格燒製;買主是阿拉伯波斯這一帶的,也設計成他們喜歡的圖案。先與海外商人建立起比較親近的貿易關係,再慢慢探聽自己感興趣的情況。
在等待的日子裡,薛老爺給薛淞相看的事情有了些眉目。
仔細挑選,左右衡量,薛老爺最後挑中了一位。那姑娘姓方,原籍在金陵,一家人原是隨著任職五品同知的父親在外地生活。兩年多前,方氏的祖父病逝,方老爺按照禮製隻得辭官回老家守孝,回到了金陵城。
方家也是讀書人家,家中父母和睦,方姑娘上麵有兩個哥哥,一個姐姐,都已經婚配。方老爺沒有納妾,隻有很早就伺候在身邊的兩位通房,家中關係簡單。
方家頗為開明,對待兒女相差不多,方氏也讀書識字,據說其人美貌能乾,性情也開朗,在家就幫著母親管家理事,是個很出眾的姑娘。但因著父母對她的婚事很上心,不肯輕易許婚,之後又遇上祖父的喪事,因此耽誤了嫁期,如今年歲已經過了十八歲,一般這個年紀的姑娘早已出嫁。
薛老爺看中了方家姑娘,但也有兩點覺得美中不足。第一,是方老爺守喪辭官了,他已經不再年輕,再起複也要費一番力氣,未必就能得到如意結果。那麼,方家對薛淞的前途就沒什麼幫助;
其次,薛老爺覺得方姑娘的年紀是大了些,說難聽些,那就是老姑娘了。須知兩家有意後,還要走六禮,籌辦婚事,又得耽擱個一年兩年的,這豈不是委屈了兒子
老姑娘薛淞不禁咋舌,在現代社會,這正好是準備上大學的時光,是風華正茂好吧這裡的女子十三四歲就開始說親,薛淞才覺得是不可思議的他又不是,和初中女生能過在一起這一點上,薛淞非常堅定地駁斥了薛老爺的想法。
薛老爺見兒子的表現,認為那是對方姑娘滿意動心了。於是,也不計較那些不足了,和方家商議起來。
薛家如今不再是商人門第,薛淞年輕俊朗,進士功名又幾乎是板上釘釘,再加上家中豪富,這樣的條件,是足夠誘人的。方家對薛家遞來的橄欖枝也積極響應了。
薛淞堅持要相看一麵,他不願盲婚啞嫁,等到成親那日,揭開紅蓋頭時,才能見到未來妻子是什麼樣的。兩人即使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至少也得見麵有好感,久處不厭才行。
在兩家人心照不宣地安排下,薛淞和方姑娘在一座佛寺裡偶遇了。俊朗大氣的薛淞和明媚美貌的方姑娘見麵後,對彼此都生出好感。兩人交談了幾句,方姑娘落落大方的言辭舉止比起普通女子來,自有一般不同氣韻。而薛淞也自信灑脫。兩人都覺得滿意。
在薛家與方家商議婚事時,方姑娘卻提出一個要求來。方家是書香門第,讀書人講究規矩,家中風氣與勳貴們迥異,鄙夷他們姬妾成群,驕奢淫逸。方老爺自娶妻後,就沒納過妾,隻與夫人親近相處。
因此,方姑娘就和父母道,如果薛家要求娶,希望答應,除非自己在三十之後,也不能生下子嗣,否則薛淞不要納妾。她希望自己能和父母、兄姐一般,有個幸福安寧的婚姻。
薛老爺聽到傳話,有些為難,也夾雜了幾分不理解。薛家也算勳貴之後,與書香之家的規矩大有不同,薛老爺自己也是有幾房姨娘的,還有通房們伺候,隻他為了家宅安寧,把嫡庶分得很分明而已。
薛淞卻欣然答應下來。妻妾成群,這豔福不是每個人都能享受的他寧願過些單純省心的日子,可不想日後麵對著整日勾心鬥角,充滿算計的後院。方姑娘這樣坦然,有勇氣的態度,更讓他欣賞,這契合現代女子的風格。他想,這樣的姑娘,日後是能夠和他在精神上契合的。
一輩子很長,如果有幸能與投緣的伴侶攜手同行,也是一種幸運
薛淞也不是沒有被人看上過,在最初和方家開始接觸商議之時,甄家就請人來暗示過,有意與薛家結親,再把祖上的交情延續下去。他們看重薛淞,準備讓甄家六爺家的嫡出二姑娘與之相配。六爺雖是嫡出,但分家後也是旁支了,在織造府做一份差事,不算很顯達。但甄家在江南身份顯赫,與之相配也不算委屈薛家了。
薛老爺對此是舉棋不定,薛霖更覺得這門親事門當戶對,對薛家是很有利的。薛淞不是不看好忠義親王麼,聽說那宮中甄貴妃和其子甚是得寵,日後說不得能更上一層樓。那麼,薛家作為姻親,豈不是能更加興旺
聽薛老爺提起甄家的意思後,薛淞頓時周身一寒,汗毛都豎了起來。還有比和賈家結親更糟糕的麼有啊,那就是和甄家
與賈家有親,還可以劃清界限,把自己摘出來。換了是甄家,那就等著一起被抄家問罪吧下一任皇帝對甄家的憎恨和處罰之嚴厲,遠遠地越過了其他的武勳們,賈家那些上不得台麵的後代,論起仇恨值,還真沒法和甄家相提並論
自然,薛淞立刻就嚴詞拒絕了。他拿出文臣和外戚不能相交的理由,表示他絕不會迎娶甄家女兒若是薛老爺執意答應下來,他也不管,不會去辦這婚禮的。
有主見的進士兒子的話是要認真對待的,薛老爺隻能婉言回絕了甄家的好意。這情形看在薛霖眼中,心中自有一番滋味,隱隱有些不平。
他當初的婚事,薛老爺是全權做主的,他之前也未見過王秀雲啊。但為了家族,他不也安分地接受了這門親事麼薛淞都不知甄家姑娘如何,就一口回絕了。此舉必會大大得罪了甄家的,他就不為家族著想麼,而父親竟然如此縱然著他已改網址,已改網址,已改網址,大家重新收藏新網址,新網址??新電腦版網址大家收藏後就在新網址打開,老網址最近已經老打不開,以後老網址會打不開的,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報錯章,求書找書,請加qq群647547956群號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