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月不見,薛虯已經長開了些,出落得非常可愛,從外貌上來說,他是繼承了薛淞和方氏的優點。見到好久未見的父親,薛虯竟然還不認生,咧著沒牙的小嘴,衝著薛淞咯咯地笑著。
方氏看著薛淞抱著薛虯親熱地逗弄著,心中滿是歡喜,眉宇間一片柔情。自薛淞高中的消息傳來,這些日子,方氏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了薛淞功名帶來的榮耀。
每日裡上門道喜的官紳族人們是絡繹不絕,那些男丁,自有薛老爺和薛霖出麵招待,但許多女眷是直接遞帖子到隨園去拜訪方氏的。因為薛淞已經分出去了嘛,而且薛老太君已經故去,她們總不能去拜訪薛淞的大嫂吧,沒這個道理。
這些夫人們,都來自金陵城裡上等富貴人家,上門時都帶了價值不菲的精致禮物前來。她們與方氏言笑晏晏,態度親近,言談中對薛淞夫妻是讚歎有加,連幼小的薛虯都誇成了菩薩前的小金童一般。
方氏終日要與這些貴婦們應酬,雖然身體有些勞累,但人逢喜事精神爽,神采奕奕。她的父母和兄嫂、姐姐們也來看了她一回,對她講述了薛淞這個二甲進士的價值和前途發展,更讓方氏有了個更清晰的認識。
其實就是她們不說,這些日子以來的變化,也給了方氏直接的感受。族長和族老們的夫人再也沒人會把薛淞和方氏視為族中的小輩,以長輩自居了。因為薛淞日後要出仕做官,那就是朝廷的人了,宗族對他就再無多少約束力,擺不起架子來。
相反宗族還會有許多要依仗薛淞的地方。一個宗族要有當官的子弟,才能在地方上腰杆子硬正,不被外人欺淩。就說薛淞這一中進士,全族男丁的徭役都免了,府衙裡對著去辦理的族長和徐老爺態度客氣得緊。這是多大的惠澤啊
如今在眾位貴婦人的眼中,方氏的地位那已經超越了長房的王秀雲。眼下或許還不太明顯,但大家都相信,薛淞日後的前程遠大,那方氏的身份自然久跟著水漲船高。夫貴妻榮,在這個時代,就是天經地義的事
薛淞的假期有三個月,他要和各路人馬應酬,還要處理不少雜事。那立進士碑的差事薛霖主動攬下了,在他的督促下,那進士碑建得非常氣派。他也想明白了,薛淞中進士,薛家受益,他自然也跟著沾光。他與薛淞,合則兩利,分則兩弊,經忠義親王之事,他知道薛淞的眼光謀略要遠勝於自己。
而且,薛淞是自己主動承擔了風險的,那原該是自己承擔的風險,薛霖心中怎麼會沒有一些觸動呢
薛淞時常過來薛府,陪著薛老爺,聊天,飲茶,外出遊玩,承歡膝下。他心中明白,這一去京城,兩人相見的時候就不多了,這年代的交通水平讓人絕望
想到這裡,薛淞心中不免有些難過,自他來到這個世界,薛老爺對他一直都是很慈愛的。他壓根沒想到自己能有這般出息,在薛淞未科舉出頭的時候,在薛老爺心中,薛霖是薛家產業的繼承人,而薛淞,則是他最疼寵的小兒子。薛老爺也努力地為薛淞做了不少安排,以保障他日後能過上輕鬆富足的生活。
這份很純粹的親情,薛淞是銘記在心中,這也是他可以容忍下薛霖夫妻最初的一些小動作,小心思,也關心著薛家的未來。否則,以他的性子,他儘可以不管不顧,隻過好自己的生活就可以了。
薛淞還有兩千畝田可以免田稅,分家時他名下的田地和方氏的陪嫁田莊加起來有一千多畝,餘下的免稅名額,薛淞就大方地讓給了薛老爺和薛霖,他們是自己留著用也好,是拿去貢獻給宗族也罷,薛淞就不管了。
方氏和下人們忙著打點行李。方氏當時陪嫁了一套很精致的黃花梨的家具,那是方家多年搜集到的好木料,給方氏出嫁時用上了,這是家人的一片心意,方氏舍不得拋下。
薛淞便建議回程時再包一艘大些的貨船,把這套家具也給帶上。京城居,大不易,權貴雲集,若是重新打造一房好家具,價格昂貴不說,這樣的好木頭,也是很難找到的。
懂得經濟世情,那不是什麼俗氣的事,薛淞不是賈寶玉那等可以不食人間煙火的神仙,他沒有那種福氣
薛淞就是個俗人,隻想歲月靜好,現世安穩。但是他覺著,自己來到這個世界一遭兒,如果可以通過努力,有能力改變一些人的命運,比如薛寶琴、薛寶釵,那他就沒有白來他需要與這世界妥協,和光同塵,但他寧願如此,也不想在親人們,那些美好的女孩子們需要援救的時候,卻無能為力,隻能眼睜睜地看著她們走向那悲劇的命運。
兩個月的時間一眨眼就過去了,薛淞要帶著方氏和薛虯啟程了。在港口上,他們一家人含淚向薛方兩位父親叩拜辭彆,登上了航船,向著遙遠的京城而去。
薛淞,就這樣離開了自小生活的金陵城,開始了在京城的新生活。
雖然依依不舍,在金陵城留下了那麼多難忘的回憶。但心之所安,便是故鄉
這次,他們趕路沒有再耽誤,但方氏一路看著沿途的山水風景,也是眉飛色舞,絲毫不覺著疲累和不適。薛淞莞爾一笑,方氏在這個時代裡,其實也算是追求心靈自由的女子了,有這樣的父母,才會養育出那薛蝌、薛寶琴那樣出色的兒女來。
離假期期滿還有半個月的時候,薛淞一家到了京城,住進了薛府。當天,人疲馬乏,眾人安頓下來,薛淞命人從酒樓裡訂了一席飯菜來,草草地吃了後,大家就歇下了。
方氏休息了一日後,就帶領著下人們拆卸行李,興致勃勃地收拾起家來。她很能乾,管家有條不紊,沒幾日,薛府在她手上就煥然一新。薛淞看著那布置得溫馨雅致的宅子,心中非常滿意。兩人心意融洽,互相扶持體諒,這樣的人間煙火讓他覺得踏實安心。
薛淞回去銷假,眾進士們陸陸續續地也都回來了。接著,在吏部的安排下,進士們就要開始了為期三年的觀政生涯。
所謂觀政,即是進士們在京城各衙門裡流轉,跟著官員學習如何處理政事,積累經驗和能力。一般他們會選擇在兩三個衙門中輪流,以其中一處為主。三年期滿後,吏部再根據他們在觀政時的表現,展示出來的才能和進士們身後的背景勢力,來給安排官職。
一甲是直接進翰林院當修撰和編修,從此有了進入中央高層的資格;其餘的進士,要麼留在京城各衙門裡做主事,要麼,就外放了去做知縣,但具體分到何處,其中差彆還是挺大的。二甲進士自然要比三甲安排的出路好。
吳侍郎詳細給薛淞分析了這觀政的情形。薛淞的名次在二甲中也算靠前的,在選擇上總有些優待的。吳侍郎道他可以和吏部疏通一下,把薛淞安排在像翰林院和禮部這樣清貴的地方,名聲好聽,又好與高官們混個臉熟,留下印象來,這樣對他的仕途是很有利的。
薛淞仔細思量後,婉言謝絕了吳侍郎的好意。他知道自己幾斤幾兩,論起心思計謀來,他自忖沒這個天分。吳侍郎許是從忠義親那樁事上對他信心十足,認為他是個心思縝密果斷的可造之材,但薛淞知道,那是因為自己有知道劇情這個大外掛存在,否則,
還有,他也不喜歡整日的舞文弄墨,那並非自己的擅長,在這方麵,他怎麼也勝不過那些貨真價實的一甲、二甲進士的。他更厭惡那些整日勾心鬥角的算計,太累了,不值得
“如果可以,還請老師幫助把我安排到戶部吧”薛淞對吳侍郎誠懇地道“老師您也知道,我家是皇商出身,在管理財務、經營、計算方麵是比旁人強的,但論起文章筆墨來,隻能說差強人意。以己之短,來對上旁人之長,那是不智的”
吳侍郎惋惜地歎了口氣,薛淞誌不在此,那也是無法。既然如此,踏實安生地做事,也是一條好的出路。
“既然如此,那我也不勉強你了。戶部莫侍郎是我師兄,我把你推薦到戶部。你好好地跟著他,必會有所進益的”吳侍郎想了一想,囑咐道。
薛淞感激地施禮“學生必不會辜負老師厚望”
幾日後,進士們各自分配了觀政的去處,薛淞如願被分去了戶部。
就在同一年,還有位武勳出身的三甲進士賈敬,他名次雖然不高,但分配到的觀政衙門倒是很不錯的,居然去了翰林院中書科。因為他是先寧國公之子和寧國府的繼承人,身份與其他人都不同,且賈敬得到了忠義親王的大力舉薦,吏部自然要給這個麵子。
還有,上屆的進士們也結束了三年的觀政,正式被授予了官職。
薛淞從文件中到了一個熟悉的名字林如海
前科探花郎,榮國公的女婿,被吏部分進了禦史台,成為了一名新進禦史。禦史大夫們既清貴,又掌握著監察、彈劾官員之權力,是個讓人羨慕的官職。
薛淞默然了良久,想起書中林家和林黛玉淒涼的結局,他腦海中忽然閃過了茨威格的一句話命運贈予的禮物,暗中都標好了價錢已改網址,已改網址,已改網址,大家重新收藏新網址,新網址??新電腦版網址大家收藏後就在新網址打開,老網址最近已經老打不開,以後老網址會打不開的,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報錯章,求書找書,請加qq群647547956群號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