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淞的顧全大局更加讓忠孝親王欣賞了。他溫言誇讚了薛淞一番,並表示薛淞守孝歸來,必是要起複的,他的功勞朝廷都是記著的呢,不必擔心,重點是要耐得住性子等待,朝廷自然不會虧待有才德的功臣的
薛淞平靜地笑著答應下來,忠孝親王是想著以後在他手上施恩吧,這樣最好,他不急於一時的利益,他等得起
幾個月後,吏部下達了文書,薛淞重歸戶部,仍舊任郎中一職,隻是換了個更重要的部門,戶部尚書暗示道,他可要好好乾,不要辜負了忠孝親王對他的期望。嗯,可見忠孝親王的勢力又擴大了
薛虯回到了京城,就被送到了國子監。國子監隸屬於禮部,祭酒知道吳尚書和薛淞的師生之誼,對薛虯也另眼相待。薛虯已經是舉人,國子監裡大儒名師雲集,這塊璞玉,精心雕琢了幾年,更上層樓是大概率的事如此,吳尚書和薛淞都會記著自己的好處的。
鄰居孫博士已經升至國子監監丞,他對薛家當年的救命之恩可是一直銘記在心的。幾年未見薛虯,見薛虯俊朗英挺的模樣,心中十分喜歡。他向薛淞拍胸表示,隻管放心,他一定會好生關照薛虯的,把薛淞當做自己孩子一般上心。國子監哪些博士經義出色,那些策論厲害,哪些老師善於教授學生,他都一清二楚。有他督促著,薛虯也不會懈怠學業,下一場會試必能一舉成功
薛淞謝過了孫監丞,暗自想著,不意當年無意中的一些善舉,能得到旁人的回報,圓了這個因果。讀書人中,像賈雨村這樣的敗類也是不多的
說起賈雨村,他的人生軌跡似乎也發生了不小的變化。林如海改變了決定,林黛玉沒有像原書中那樣離開父親,一進榮國府,賈雨村再沒有護送林黛玉上京的功勞,也就不能趁此機會與賈王等武勳們拉上關係。他當初肯放低身段給林黛玉做西席,可不止是為了那豐厚的束脩啊,貪圖的還不是能博個好前程
但林如海也不是甄士隱那樣的熱心老好人,並無意於花大心思為其謀起複,他已經支付了高薪不是麼,不虧欠了賈雨村,賈雨村是被貶黜的官員,他幫忙也要慎重
賈雨村見從林如海處得不到更多好處了,便想另找出路。薛淞路過揚州之時,他已經向林如海提出了要去投奔朋友的意思,林如海客氣地挽留了一回,也就應諾下來了。
後來,方氏與宋先生通信,知道林如海贈送給賈雨村一筆銀子,賓主好聚好散了。
這下,賈雨村當不上金陵府尹了薛淞又鬆了口氣,這劇情又因他的插手發生了變化。如此一來,薛蟠也不會再打死馮淵了吧書中最可憐的姑娘香菱,想必也不會重複那悲慘的命運了雖然不知馮淵能否會一直珍惜善待她,最終的結局如何,但再差也會比淪為婢妾,被糟踐磋磨死了強吧
信中,宋先生也講述了自己在林家的生活,她覺得開始林黛玉與她之間有些拘謹,性情也多愁善感了些,但在她的引導下,林黛玉性情開朗了不少,兩人相處已漸入佳境。林大人和林老姑母對她也很尊重優待,她過得頗為順心雲雲。
薛淞長舒了口氣,為宋先生高興,也為林黛玉而慶幸。他不知道林如海的命運是不是依舊,但林黛玉如果能剛強一些,哪怕最終還是要去賈家,但總歸會有些地方不同了,自己放開了心胸,不把自己人生的希望寄托在賈寶玉一人身上,日子會比原來好一些的。有林老姑母和宋先生在,想必也不會認賈家擺布
林黛玉對於他來說,畢竟隻是一個外人,他做不到為之殫精竭智,也沒有這個資格這樣,他覺得已經問心無愧了
薛淞眼下在戶部的部門更加重要,但熟門熟道,很快就上手了。他做人低調,做事認真熟練,同僚和上司都對之都評價甚高。這些話傳到忠孝親王耳中,他臉上微微露出笑意,果然自己沒有看錯人。日後薛淞被提拔時,想必也無人會反對了。
王子騰自薛淞回京,也派人給送了一回東西,言語中的意思是兩家是多年的老親,本應該極親近的,希望能調解薛淞與王子勝之間的誤會和隔閡,不要因此生分了去。
薛淞客客氣氣地回了禮,但對王子騰的話卻並沒有做出明確回複。開玩笑,他恨不得與這些老親撇得越清越好,有這個好機會還不抓住麼
賈王氏也借著史夫人的生辰給方氏下了帖子,邀請薛淞一家人前來赴宴。史夫人的生辰,這著實不好無故推辭了。薛淞自己不願去,公事要緊,隨便編個理由,賈家也不能怪罪了。薛虯在國子監用功讀書呢,不能前來,也隻得向老太君告罪了。
薛淞不願讓薛虯在賈家人麵前顯眼,賈家可有幾位與薛虯年紀相仿的美貌姑娘呢。如今王熙鳳已經和賈璉成婚,賈王氏把這管家的事務交到她的手中。賈家人的德性,和在金陵時的經曆,都讓薛淞心中警醒。
薛虯年少有為,前途無量,薛家如今是蒸蒸日上,他怕賈家會打薛虯的主意萬一不巧來個男女相遇落水,肌膚相親之類的劇情,給賈家人纏上了可怎麼辦呢必須嚴防死守啊,好在薛虯日常都寄宿在國子監,賈家就是有這念頭,也無從下手。
方氏帶著薛舒辰赴宴時,薛淞也再三囑咐,要好生照應女兒,不許讓外男衝撞了。那府裡來往人員繁雜,免得惹出麻煩來。書中那調戲王熙鳳的賈瑞,隻是賈家族人,就可以在府中自由走動,難道就不怕遇上閨閣中的姑娘們雖是那一幕發生在寧國府,但也可以想象一脈相承的榮國府的規矩如何了
史夫人和賈王氏起先對著方氏母女態度很熱情,對明麗靈慧的薛舒辰是讚不絕口,兩人都給了豐厚的見麵禮。方氏見狀,也跟著提出去請了迎春、探春、惜春前來相見,把三人分彆誇讚了一回,言道迎春溫柔沉靜,探春爽利大方,惜春年歲雖小,也可見大家千金的氣派,每人送了一付鐲子,一隻金鳳釵,一盒宮花,價值也不菲。
方氏立刻還禮,既顯示出了薛家的知禮,也表明了薛家對老親們客氣而疏遠的態度。賈王氏心中一滯,二哥還囑咐她想法緩和與薛家的關係,她原準備此番從方氏入手,大家都是女眷,會好說一些的。哪知方氏如此圓滑,明明見到了王熙鳳,卻絕口不提金陵城發生的時期,言笑晏晏地隻管著和史夫人閒話家常,都不給王熙鳳引入話題的機會。
其實賈家也對薛淞一家很是上心,賈王兩家已經有兩代聯姻,那關係是不用擔心的,但原本不起眼的薛家,卻出息了起來,尤其薛淞這一房,已經在文臣中站穩了腳跟。賈家也很想與之走近,但他家那疏離的態度讓人很是無奈。
賈王氏望了方氏一樣,抿了抿唇,方才三春出來時,方氏對她們姐妹溫聲稱讚著,笑意盈盈的,眼中神情卻是淡淡的,可見隻是一種客套的應酬。對自己和史夫人有意無意的試探言語,並無一絲一毫的反應。
薛淞一家,是對賈家的姑娘,完全無意的
如果方氏能聽到賈王氏的心聲,隻怕她要發怒啐罵了“你賈家的庶女,也敢窺覬我家已經是舉人的虯哥兒不過是頂了個國公府的名頭兒,真當自己是什麼高門世家了,好大的臉麵啊”
方氏還見到了那個因銜玉而生,在京城裡也有些名氣的賈寶玉,他在賈家的地位明顯是眾星捧月的。雖然早聽說過史夫人偏寵小孫子,但親眼見著,與聽在耳中還是不一樣的。
方氏出身書香之家,家中雖然不古板,但對禮儀規矩還是尊重的。這賈家是賈赦襲爵,那子嗣中本應是賈璉最為尊貴,怎的卻被賈寶玉比到了地裡去了難道那賈寶玉是天縱之才,賈家人因此格外看重,可沒聽說過他得了功名,或是立了大功勞啊
那也不對,自己丈夫的出息比起大伯子來,可強出了許多,薛家可說是因他而振興的。但是,他們一家不是還守著這長幼的規矩,絕不去圖謀薛家的基業麼寧可自己辛苦努力地經營營生,為了一家人生活更好些,為了給虯哥兒日後風風光光地成親,給舒辰準備豐厚的嫁妝,都從來沒有想過動大伯子一家的主意。
這賈家還是赫赫揚揚的國公門第,都比不上皇商出身的薛家懂得規矩倫理那王熙鳳在金陵城時看上去不是挺機靈的麼,怎麼就看不透本質呢,她現在管著家,看似是威風凜凜的璉二奶奶,但怎麼卻覺著是拿著鑰匙不當家的大丫鬟呢看著王熙鳳在向賈王氏請示,方氏心中便直搖頭,白長了一副聰明麵孔,這還比不上王秀雲了呢王秀雲現在雖然不當家,但養尊處優地享受著,不比王熙鳳這勞心勞力也不落好的強
史夫人驕傲地向眾人介紹著自己的孫子,周圍人也應景地紛紛誇讚賈寶玉形容出眾,有大造化。方氏也跟著附和了幾句,心中其實是不以為然的。
雖然賈寶玉色如春曉之花,麵若中秋之月,著實是一付好相貌,但方氏的丈夫、兒子,哪一個不是生得俊朗英氣的,有什麼稀奇耳濡目染,方氏並不喜歡陰柔的男人,覺得少了男子氣概。況且,聽說那賈寶玉也沒正經去上個學,如今還在族學裡混,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像他這個年紀,薛淞和薛虯都已經苦讀得到功名。薛家難道就不是富貴人家麼
她著實看不出賈寶玉有什麼大造化,隻不過有個好皮囊而已不過,這和她也無乾,薛舒辰正與來做客的姑娘們在三春的陪伴下,去花園裡遊樂呢,方氏感慨了一回,也就不去想了。
史夫人目光從方氏身上略過,她眼光毒辣,看出方氏對著賈寶玉並不在意,心中便微微不悅。在她看來,賈寶玉那樣的明珠美玉,竟然還入不了方氏的眼麼
也太拿大了些,他們賈家還是皇上眷顧的國公府呢,薛淞才出息了幾年,薛家就能強過賈家了麼虧得她還喜歡薛舒辰明豔大方,考慮著可以作為寶玉娶妻的備選呢,真是看走了眼了
那天,史夫人對著方氏就有些不冷不熱的了。不過,方氏也沒在意這些,薛淞都囑咐她,不必與賈家太親近,隻要應酬過去就行。
好在,自此之後,賈家也沒怎麼打擾薛家了。
就這樣平靜地生活了一年多,朝廷裡出了大事,永明帝肝陽上亢,頭暈眼花的情形越來越嚴重,禦醫也沒有辦法根治。眼見著這樣下去,不但無力處理朝政,對自己保養身體也很不利,永明帝思慮良久,決定禪位給忠孝親王,自己為太上皇,退居大明宮。
變天了薛淞聽到這石破天驚的消息,默默地歎了口氣,紅樓夢的故事要展開了
忠孝親王痛哭流涕地辭讓了三次,也沒有成功。永明帝和忠孝親王在朝臣麵前好好表演了一出父慈子孝之後,舉辦了盛大的傳位大典,忠孝親王登上了皇位,改年號,是為泰安帝。已改網址,已改網址,已改網址,大家重新收藏新網址,新網址??新電腦版網址大家收藏後就在新網址打開,老網址最近已經老打不開,以後老網址會打不開的,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報錯章,求書找書,請加qq群647547956群號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