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淵立馬懂了。
意思就是東映可以接受出一半的製作經費,但不追求也要拿到一半的利益,給三分之一也能接受。
這種不平等的合作,一般隻有在亞洲國家和好來塢合作時才會如此卑躬屈膝。
比如華藝拍《功夫之王》的時候,出了大頭的錢,但最後分賬的時候華藝可不是拿大頭的,大頭被美方拿走了。
因為華藝全程都要靠“中美合拍”“好來塢級彆大片”來做宣傳,需要美方貢獻出這層皮,不得不讓利。
現在這個角色要變成東映了。
吳淵在日本的影響力還是不小的,再加上他的《你的名字》在日本也超級成功,證明了他的電影也能符合日本市場。
這就有了合作的基礎。
隻是,吳淵凝視著眼前這位東映的高管,卻沒打算開口答應下來。
怎麼合作?
他真不太記得日本的優秀電影啊。
他要有印象的話,早就讓日本的分公司主動和東寶合作了,還要等東映找上門嗎?
吳淵對日本影視的淺薄印象,主要都停留在了日本動漫,以及為數不多的一些非常出圈的日劇。
比如《非自然死亡》這種的
日本電影出圈的是真少,所以他看過的也少,為數不多幾部也是在歐洲三大拿獎的文藝片,拿來合作絕對是賠錢或者不賺錢的。
難不成,繼續薅新海誠的羊毛?
整一部《天氣之子》真人版?
話說新海誠的《言葉之庭》今年才剛在日本上映欸,取得了非常不錯的票房成績,算是嶄露頭角了。
再去耗人家的羊毛,有些不太合適吧?
想了想,吳淵還是搖搖頭道:“實在抱歉,目前光影時代並沒有做合拍片的計劃。”
“公司自己的電影都有些拍不完了,所有的人力物力都要集中在我們的電影宇宙項目上,暫時就不考慮海外合作了。”
“讓你失望了。”
吳淵直截了當的拒絕了這個合作邀請,而對方雖然臉色有些失望,倒也沒死皮賴臉的繼續纏著,隻是遺憾的點點頭道:“我知道了,希望以後能有機會和吳導合作吧。”
說完,他就主動走開了。
倒是劉一菲有些疑惑:“不是說公司要重視開發日本市場嗎,為什麼不做合拍片?”
說不清楚為什麼,劉一菲對合拍電影總是有一種好感,這種莫名其妙的好感讓吳淵非常奇怪。
“開發日本市場主要是光影快播啊,是在線上流媒體平台發力,又不是做電影市場。”
“日本電影市場基本是屬於動漫電影的,而這恰恰是我們的短板。”
“倒是電視劇更有發展潛力一些,還有線上平台,目前光影快播正在努力打通日本動漫的線上獨播版權,不過這個有點難,電視台那邊不是很願意放棄。”
“至於真人電影市場,外人想要進入太難了,哪怕合拍片,一兩部的曇花一現也是沒有意義的,光影時代發展到如今,已經不是注重一部兩部電影票房的企業了。”
“我們要做更重要的戰略布局!”
(看完記得收藏書簽方便下次閱讀!)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