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無彈窗,更新快,免費閱讀!
吳淵的苦惱並不是杞人憂天。
最近這幾年,光影時代雖然在電影領域依舊保持著龍頭的地位,但公司的電視劇產業算是基本放棄了。
想當初,光影時代剛成立的頭幾年,還是電影、電視劇兩條腿走路的,當時還將《十八歲的天空》劇組整個挖了過來,成為了公司的電視劇部門,後來也持續在製作台島偶像劇,又做了一些吳淵給出的後世暢銷電視劇,一直到2010年左右,公司的電視劇部門營收都很高。
但到了2012年之後,光影時代的電視劇部門就漸漸下滑了,不再成為公司主要業務,光影時代的電視劇製作也漸漸被光影快播所取代,一些公司的員工也乾脆整體移籍到了光影快播去,成為了光影快播自製劇部門的一員。
再往後,光影時代的綜藝節目製作部門,也同樣往光影快播轉移,到現在,光影時代基本已經成為了一家純粹的電影製作公司和經紀公司了,不再參與綜藝、電視劇的製作工作。
就這,光影時代的電影產業,也在經受著後來者的不斷挑戰。
是的,說的就是萬達影業、企鵝影業和阿裡影業這禦三家。
差不多在2014年左右開始全力發展的禦三家,目前已經成為了華夏電影行業舉足輕重的巨頭了,甚至後來者居上,已經超過了華藝、博納、小馬奔騰、英皇等老牌電影公司。
嗯,雖然這些老牌電影公司也確實沒多老就是了。
但在互聯網企業的衝擊下,這些傳統的電影製作公司確實是頂不住。
像華藝基本已經去電影化了,經紀公司方麵也基本放棄了,英皇則隨著港島電影行業的落莫而落寞,小馬奔騰則因為老板的去世而分崩離析,就剩下博納還算堅挺,運氣好的找到了公司的“新主旋律電影”這個發展方向。
而行業龍頭的光影時代,雖然這些年的發展依舊很良好,仙俠電影宇宙的鋪開也很順利,每部電影宇宙的電影平均票房能有個15億以上,再加上其他的電影,與張一謀的合作,還算是能坐穩頭把交椅,但麵對步步緊逼的禦三家,多少也是有些緊迫感的。
甚至不隻是光影時代,光影快播那邊,也同樣麵對著禦三家的視頻網站的威脅,在四大視頻平台中,光統計內地市場的話,目前已經下滑到了市場占有率的第三名了,和播和光影時代也不得不積極求變。
而光影快播這邊的“求變”選擇,自然是打不過就加入咯。
現在的光影快播,內地的運營方式和海外的運營方式幾乎已經完全不同了,說是兩家公司都沒問題。
在海外方麵,光影快播的運營方式更像是奈飛,雖然說也有自製劇,但主要還是靠著和各國當地的製片公司合作,購買電視劇的網絡版權以及一同合作製劇。
像在韓國就是和知名的編劇、影視公司合作,成為獨家網絡播放平台。
在日本則是和電視台合作,成為電視台的網絡播放合作商,甚至有的時候光影快播還會承擔電視劇製作費用。
但在藝人演員方麵,光影快播是完全不摻和的,都是日、韓的製作公司自己找合作的事務所、經紀公司進行各種內幕交易,光影快播和他們還是隔了一層,更多像是單純的播放平台。
但是在國內,光影快播已經全麵向互聯網禦三家看齊了。
怎麼看齊?
當然是學習他們互聯網企業的所謂的“產業閉環”“商業護城河”戰略,從綜藝節目到電視劇都是一把抓的自製,從拍攝團隊到藝人演員再到劇本、播放平台全部都要抓在手中,從產業上遊到產業下遊全部都緊攥在手,根本不需要任何外人插手!
像光影快播目前簽約的拍攝團隊有八個,今年的自製劇預計就有20部劇本,合作入股的經紀公司則有5個,完全可以在不靠任何外人的情況下,完成一部網劇從籌備到播出的所有環節!
這在海外任何一個國家都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大部分有電視劇產業的國家,都不可能有一家公司會包辦從籌備到播出的所有環節,就連藝人演員都是自家的
這種極端的“產業閉環”,也就隻有被互聯網禦三家大舉入侵的華夏網劇行業才能做到了
當然,禦三家加上光影快播能夠自給自足的完成從電視劇籌備製作到播出的所有環節,不代表就沒有其他獨立影視劇製作公司生存的空間了。
像正午陽光之類的播自己有完善的產業體係,這就導致像正午陽光這樣隻能製作電視劇,但並不掌握任何播放平台的製作公司,在賣劇的時候被壓價的很嚴重。
禦三家和光影快播很默契的對這些“外商”進行打壓,他們外購電視劇時,都會給出一個非常低的價格,低到製片方隻能堪堪回本而已,花5000萬製作的電視劇,最終的賣價可能隻會被壓到6000萬,再多就賣不出去了。
因為賣方市場被禦三家和光影快播牢牢掌握,這些電視劇製作公司有苦說不出,隻能選擇低價賤賣自己的劇,或者壓在手上播不出去。
至於隻賣給電視台?
在這個年代,隻在電視台播放,無法網播的電視劇,影響力幾乎為0的,播出了效果也和沒播一樣,對製作公司來說,甚至還不如壓在手上不播來的好
在這種情況下,最近幾年業內曾經的知名編劇、播這種壟斷打壓的行為,也將國產電視劇越來越爛的鍋狠狠的安在了這幾家網播平台身上。
就是因為這些網播平台默契的隻捧自家資本推出的網劇,打壓正常影視公司出品的精品電視劇,才使得市場上充斥著各種陰柔造作的古偶劇,毒害新一代年輕人
偶爾,吳淵也會在刷微博的時候看到類似的這種評價和牢騷,不過他都是一笑而過。
有句話怎麼說的。
“你選的嘛,偶像!”
市場變成這個樣子,劣幣驅逐良幣,還不都是觀眾自己的選擇,至少是大多數觀眾的選擇。
不然禦三家製作的網劇真的大部分華夏人都不愛看的話,就不會越來越火,數據越來越好,成為主流了。
那些被資本捧出來的偶像明星也不會割韭菜割的那麼爽了。
隻能說現在的市場就是如此,新一代的年輕人就是愛看這種古偶劇,那咋辦嘛?(本章完)
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