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奎勇,你們那些知青都是好孩子呀,當初你們在咱們這裡弄得那個塑料大棚,從改革開放之後,就在咱們縣推廣開來了,其中,咱們白店村的村民更是憑著弄得早,不僅在那幾年挨過餓,還賺到了錢,現在咱這方圓的村子裡邊,咱們白店村是最富裕的村子。”
“還有咱們村的孩子很多都考上了大學,走出了咱們白店村,現在咱們白店村是咱們縣最有名的“狀元村”,縣上對咱們村的教育很重視,一般有好老師都會調到咱們村。”
“還有我自己,你應該也知道我是從縣上調到咱們村的,我當初呀看不慣一些事情,發了幾句牢騷,被人報告給了領導。”
“因為我資曆比較老,他們不敢把我怎麼樣,隻好發配我來了咱們白店村,如果沒有你們,我可能就要蹉跎在這白店村呀。
“但是有你們幫著村裡做的一些事,改革開放之後,我又被調回了縣上,雖然最後沒有升到市裡去,但是在咱們縣裡也做了兩任縣高官,為咱們縣做了一些事情,你說我是不是該謝謝你們呀。”
“支書,你說這話我實在是慚愧呀,當初要是沒有你的關照,我們這些知青說不定連飯都吃不飽,更彆提其他的了。”
李奎勇和夏支書這一聊就是一下午,直到晚上他們才回去。
第二天,李奎勇和楊雪去了學校。
“奎勇,你還記得那兩間宿舍嗎?”
楊雪指著和學校裡其他建築明顯不同的破爛宿舍,問李奎勇。
“當然記得,我們剛來的時候就是住在這兩間宿舍裡呀,沒想到這兩間房子還沒拆?”
就在這時,一個大約30歲左右的老師打扮的人出現在了李奎勇和楊雪麵前。
“你是楊老師?你是李老師?”
“你是?”李奎勇和楊雪很驚訝,沒想到學校裡竟然還有認識他們倆的人。
“我是白彩萍呀,楊老師,當時你給我們當了三年的語文老師,還有李老師,你給我也上過課的。”
“你是白彩萍!”
楊雪露出了欣喜的表情,但是李奎勇早對這些沒了印象,畢竟他隻是給學生們帶過幾節課,基本上不認識學生。
兩人開始拉起了家常,李奎勇也沒有打擾兩人,在這個曾經他們生活過的學校裡邊轉了起來。
現在的學校確實和以往他們原來的大不相同了,原來的教室全都是用泥草建起來的,現在的教室全都是用磚建造的,教室裡刮了大白,教室外邊還貼了瓷磚,看起來漂亮乾淨。
最後李奎勇來到了國旗台,他發現這裡也沒有變,還是原來的樣子,隻有國旗是新的,紅的鮮豔。
……
離開學校後,李奎勇才在楊雪的告知下知道了為什麼他們住過的宿舍和國旗台都沒有改變。
原來當初他們教過的那些孩子,有的回到了這裡當了老師,他們不想把曾經那幾個帶給過他們知識的老師們的住處拆除,想著萬一他們要是回來看看,還有個念想。
還有國旗台,他們覺得那個國旗台的存在可以提醒他們,國家沒有忘了他們,國家派來的幾個老師帶給他們知識,幫他們走出農村。
聽完這些話,李奎勇突然有些感慨,這就是這個年代人們的人情味,讓人感動。
隨後,李奎勇和楊雪就在這裡住了下來,每天和村裡的老人們聊聊天打打牌。
李奎勇覺得這樣的日子,過的要比在北京舒服多了。
這一住,就是五年,最後他們才在李潔的強烈要求下回到了北京。
實在是他們老了,獨自住在這裡已經不方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