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穀工業園區的那塊地,易陽太熟悉了。
前一世,那個位置就是建了一座帝豪廣場,是五層樓的商業廣場。
之所以對城北那個位置的商業廣場很熟悉,是因為他當時所在的4s店,一個很討厭的經理在那裡買了一個鋪麵。
商業街也好,商業廣場也好,這種類型的地產和住房地產是有所不同的,區彆就在於可賣可租。
但是當時那個商業廣場大概是因為拿地便宜或者其他什麼原因吧,總之所有鋪麵都是以極低的價格出售交易的。
預售的時候,宣傳的是廣場靠近溪穀工業園區,而且位置又在三環以外,沒有幾公裡就有幾個大學,人流量很足。
那個經理覺得很劃算,買了鋪麵肯定能賺錢,所以咬咬牙預售時買了一個。
結果一段時間後廣場開業,人流量卻一點都沒有想象中那麼多:大學附近開了一家萬達,沒有比較優勢,大學生們根本懶得到帝豪廣場來玩,而工業園區雖然淨人流量也足,可是九成的人都是普通工人,收入根本不足以在商業廣場裡消費。
帝豪廣場開業小半年,那個經理都看不到一點希望,心態崩了,後來一段時間都跟在一些大商家的屁股後麵跑到帝豪公司門口維權鬨退款,如此鬨了整整一年,也沒個下文。
因為平時很討厭那個經理,大概是出於幸災樂禍的心理吧,所以對這件事記憶猶新。
但是回憶到這裡,易陽目光閃爍,一個驚人的念頭開始在心頭萌芽,那一瞬間,他的眼神露出精光。
侯林剛好瞥見了,微微一怔,以為自己眼花了,再看易陽,卻見依舊一臉學生的人畜無害模樣。
易陽說:“在學地理的時候恰好老師講到了區位因素的概念,就了解了一下,侯叔怎麼想的?”
“地理?”侯林隨口一問:“咦,我記得你是理科生,也要學地理嗎?”
易陽麵不紅耳不赤地說:“嗯,地理是文科裡的理科,我們要學的,就像文科生也要學理科裡的文科生物是一個道理。”
“哦。”侯林也不懂,隨意點點頭,想了想說:“從成本上來說,溪穀工業園區南邊的那塊地很便宜,我了解了一下,一些大公司對它也沒什麼興趣,我們的競爭壓力小,如果集中資金去搞那塊地,有很大的把握拿下。”
“從發展前途上說,附近的有大學,有工業園區,不缺人流量,至少不會虧,甚至可以說是穩賺不賠。”
“而資金方麵,我們拿下這塊地以後,也足夠我們開啟預售,相信這麼好的位置,不愁賣的。”
“嗯。”易陽點點頭。
頓了頓,侯林又繼續說:“南邊的那塊地,什麼都很好,也在我們的承受範圍之內,但是有一點不太讓人滿意,交通不太方便,距離市中心也很遠,我擔心房子不好賣。”
侯林的立場一目了然。
易陽想了想,南邊那塊地,幾年後其實會立一個地鐵線的項目,屆時僅僅是地鐵線路項目公布,就能拉升一波房價,總得來說,那個小區是不會虧錢的,至少長期來看,肯定是會賺錢的。
如果以未來的結果為導向,選擇什麼,一目了然。
但是易陽目光靈動,將更多有關未來的細節,種種信息,糅合在一起,認真思索,隨後眉頭輕輕皺起。
或許……
侯林看了看易陽,笑著問:“我想聽聽你的想法。”
易陽微微醞釀了一下,笑著說:“嗯,我覺得……”
“雖然不太懂,但是我覺得按照侯叔的描述,應該選城北溪穀工業園區那邊的那塊地吧。”
侯林眼中露出滿意地神色,他當然心中早有答案,聽到易陽這麼說,不由得更滿意了。
“行,我們上去吧。”
易陽點點頭,目光有些猶豫,但隨後又堅定起來了。
……
“董事長,我保留我的意見,但是如果您做好了決策,我也隻能堅決去做了。”
說話的人是一個禿頭青年,準確地說,他的外貌看上去是青年,但是因為頭發稀少,讓人不好猜測年齡。
易陽不由得多看了他幾眼。
說話的人叫李孟,是林耀地業公司的總經理。
在討論關於兩個項目選擇哪一個的問題時,當侯林隱晦地表示了意向,大家在表達看法的時候自然都有意無意地迎合了侯林,隻有李孟十分認真地分析了選擇溪穀工業園區項目可能存在的隱患。
其中就說到了周邊人群的消費能力、大學城附近可能修建的萬達廣場競爭帶來的隱患問題。
易陽不由得高看了李孟幾眼,知道未來趨勢才清楚,這家夥的眼光多麼卓越。
此時,有一個看上去也是高管的人笑著說:“李總分析得很有道理,他提出的這些隱患,也是可能存在的,但是呢,我認為還是相對保守了一點,做生意嘛,不可能沒有風險,我們要考慮的還是風險跟收益成不成正比的問題。”
頓了頓,他笑著說:“我們隻要拿下那塊地,用預售的形式獲取資金,開發沒有壓力的同時還能轉嫁大部分的風險出去,所以風險實際上沒有那麼大的。”
“而且,相比於風險,收益比南邊的項目就要大太多了。”
“眾所周知,南邊的項目建好了,沒有區位優勢,好不好賣,是一個真正的大問題。”
易陽目光閃爍,沒有說什麼。
李孟表情沒什麼變化,點點頭:“嗯,我隻是提出我的想法,還是以董事長的決策為方向。”
侯林微微點頭,做最後的總結:“行吧,會議結束後,李總經理費點心,籌備資金,材料的準備工作、相關的關係疏通,各種具體事項可以開始著手安排了,遇到問題不能解決的,隨時報告……”頓了頓:“沒有決策之前,怎麼建議都行,既然會議已經通過了,那麼希望大家萬眾一心,再創我們林耀地業的輝煌,還有人補充嗎?沒有?好,那就散會吧。”
易陽基本上沒有什麼發言,雖然他名義上是公司的第二大股東,但是沒有職務,而且初次到這種場合,什麼都是一眼黑,自然也不會貿然出聲,所以整個會議過程他都隻是在默默聆聽,同時認真觀察著公司這些骨乾。
實際上,易陽是有些失望的。
除了那個李孟的眼光比較好,其他人縮表現出來的能力和認知水平並沒有讓他有眼前一亮的感覺。
他知道這裡的很多人都是跟了侯林很長時間的老人,有多還或多或少有點親戚關係,大多數中層也是沒有什麼文化的,隻能做一些基礎性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