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薑黎黎便如約定那般回河陽市了,而易陽也回了清河縣。
易陽是坐班車回去的,回去的路上便不免想到,還是要有一輛車子才方便啊,這段時間事情一件接著一件,沒有空去買車,又想上了大學以後在江南省待的時間也有限,買輛車大概也隻能讓它吃灰,平時用用老婆的車就可以了,如此盤算著,倒是又釋然了。
班車沿著清河縣的母親河一直往裡開。
易陽側臉去看窗外的景象,自重生以後,清河縣似乎沒有什麼變化,但又在不知不覺中變了很多很多。
河麵上水色清清,偶有采砂或者擺渡的小船駛過,風吹拂著岸邊枝繁葉茂的樹叢,幾片葉子打著旋落到河水裡去了,不多時車子進入了城區,城市道路間行人汽車來來往往,不算太寬的街道上形形色色的人走走停停,據說新到任的縣長是一個名校畢業的年輕人,在他的治理下,縣城整潔乾淨,同時還保留著老城一些寬街窄巷、青石長街的景象。
大多數人依舊忙碌著,但小縣城的人,總得來說也忙不到哪裡去,縣城河邊,有一片茶館區,沿著河流,一個個涼棚下,偷閒的人便點上一杯5塊錢的“河邊茶”,三三兩兩坐一桌,聊著最近發生的趣聞。
剛剛過去的高考,自然是被提及頻率最高的事情了。
清河縣地方不大,一件事情過來過去要不了幾天就傳得到處都知道了。
人們總是喜好有戲劇性的故事,某個學生考了很高的分數,總是不怎麼吸引人的,但如果給那個人加上一個悲苦的身世,再來一段被各種不確定因素“迫害”的經曆,那麼這個故事就變得跌宕起伏,頗為談資了。
有人說起某某人家的孩子,今年的全縣高考狀元,考了640多分呢,引得周圍人紛紛佩服,七嘴八舌誇讚幾句,但聊了幾句後,話題又扯到學校上去了,這幾年清河縣一中走出去的高材生越來越少,逐年遞減,尤其前幾年還出過清北的學生,這幾年最好的成績也就勉強上個浙大上交,一時間聊天的人一麵喝著茶,一麵吐槽起學校的種種不是。
然後有人提了一句,大概是咱們這兒的人沒有大城市的人聰明,立刻遭到了反駁,反駁者有理有據,你們還不知道吧,我們縣出去的人,有一個北大的!你們知道街心花園那兒的那家人吧?叫什麼名字我忘了,我記得姓羅,他兒子就是北大,而且還是保送!所以還是怪學校。
“保送?那肯定是關係戶了,不然人家為啥要保送他呀。”
“你彆不懂裝懂了,你個文盲,啥叫保送你都不懂。”
“那你懂?”
“你們彆吵了,我知道那孩子,聽說有個啥數學比賽,人家都入選國家隊了,能進北大不奇怪。”
“我跟你們說,那娃娃還不算什麼呢,畢竟人家家裡條件很好,我知道一個,父親在他幾歲的時候就死了,媽也拋下他跑了,杳無音信,就跟著一個奶奶長大,今年他也參加了高考,你們猜他今年考了多少分?675!縣一中的第一名,拍馬都追不上。”
“這麼厲害?”
“是啊是啊,可爭氣了。”
“我也聽說過,那孩子的叔經常給我嬸子家的攤位上拉菜,昨天才聽他講過,那娃初中在清河縣讀的,後來高中人家就直接考上了漢寧市的重點高中,初中畢業那會兒,一中的校長都親自出麵挽留他在清河縣讀書,但人家根本沒在意,這說明,有誌氣的人,人家根本不屑在你這小地方讀書,”
“嘖嘖嘖……”
接下來又是一番唏噓感慨,喝兩口茶,又換了下一個話題,繼續吹起牛逼了。
……
易陽抵達縣城的家裡,稍微修整了一番,便耐心地等二叔來接他。
在等待二叔的時候,易陽接到了一個讓他有些意外地電話……
清河縣初中打來的。
也不知道他們從哪裡得到了自己的分數,打電話的老師十分熱情地跟易陽問了好,又恭喜一番,東扯西扯幾句,然後才說明了打電話的意圖。
“你是我們學校最優秀的畢業生之一,我們打算立一個光榮牆,把你的照片貼上去,你看你方便回母校一趟嗎?”
易陽忍不住回想起上回薑黎黎跟自己回清河縣的時候,被學校門衛拒之門外的場景,有些好笑,沉吟一番,說:“可以,不過我在清河縣待的時間不長,這會兒我有空,您看這會兒行嗎?”
那邊的老師十分高興,連說可以可以。
掛斷了電話,反正此時無事可做,易陽便打了個車去了學校。
走到那熟悉的學校大門口,易陽有些哭笑不得。
清河初中的辦事效率還真不是蓋的,高考分數出爐還沒幾天,他們已經在校門口拉起了橫幅。
“恭喜我校2010屆畢業學子羅冰獲得bj大學保送資格,易陽在高考中取得675分的優異成績!”
剛才路過一中的時候,也看到了一中門口的恭喜某某人高考640多分的橫幅,這麼一比,清河初中還真是有些刺眼啊,易陽壞壞地想,不知道一中的校長會不會在家裡罵清河初中的校長。
就在易陽正準備進去的時候,又是那個熟悉的大爺再一次攔住了他,“對不起,閒雜人員禁止入內。”
易陽一陣無語,本來想一走了之,讓那個老師難堪一下,但這種想法僅僅是想了想便算了,畢竟他知道眼前這位大爺隻是聽命行事,自己任性一番,最後的結果可能是大爺背鍋,被訓一頓,想到這裡,他指了指那個橫幅,對大爺說:“大爺,你看到那個名字了沒有,就那個,易陽。”
“嗯?”
“就是我。”易陽一麵拿出身份證,說:“看,是不是易陽?”
大爺愣了愣。
易陽將身份證收起來,笑著說:“是校長讓我來的,說要給我拍張照,放在校門口的光榮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