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
朱元璋沒好氣的說道。
“很簡單,您的戰略沒問題,但問題是您在遼東這些地方的衛所,養不活自己啊!
尤其是那些最靠近草原的衛所,產的糧食都不夠吃,全靠您不斷向他們運糧才能解決,您當然明白這樣是很有必要的,哪怕耗費的成本高,您也要不斷給他們運糧,給他們賞賜,讓他們安心在那裡。
可對您的後代們來說,這種地方完全就是個無底洞,與其把征收的糧食運過去給那些軍戶,為什麼不留下來享受?
那些衛所裁撤就行了。
估計那些軍戶也願意內遷,畢竟和開平衛比起來,哪怕冀東也是好地方。
您不能指望您的後代都像您這樣深謀遠慮。”
楊豐說道。
朱元璋沉默了。
他也知道那些衛所其實很苦的。
但戰略上是必須的,所以他隻能每年不斷運糧過去,不斷給他們賞賜,但就算這樣也不能使那些衛所軍戶安心,逃跑也不是沒有,洪武朝也有軍戶逃亡,像開平,大寧這些地方,在農耕時代,而且還是沒有土豆玉米地瓜的農耕時代,有機會誰不跑啊!
比起這些地方,冀東真就算好地方,從多倫內遷到唐山的開平衛軍戶,絕對是感恩的。
“所以,您需要能讓那些軍戶自給自足,甚至能綽綽有餘,讓他們在邊塞的戍守不再是苦差事,而是能發財的好事。
那時候就算不用您逼著,自然也有人自己往邊塞跑。
而我就知道怎麼讓他們發財。”
楊豐回過頭說道。
然後他順便看了看那門對著自己的洪武大炮……
“您這炮太小了,再過六十年,西邊的奧斯曼人製造的大炮,光是用的炮彈都比您這大炮重。”
他鄙視的說道。
“哼,朕能推著那樣的大炮去草原?還是那草原上,有值得那樣大炮去轟的城池?朕用幾百匹馬拖著一門幾萬斤的炮,到草原上轟幾頂帳篷?”
朱元璋冷笑道。
“那我還知道一種適合你們,而且後來也是你們大明最喜歡,可以說所有軍隊都愛使用的火炮,輕便,可以連發,就是威力弱一些,不過應該不會比您這個更弱了,還不用銅,生鐵就能鑄造,最多炸膛多一些,但能在最短時間讓您的軍隊火力提升,轟城池,轟重甲士兵可能不夠,但轟殘元騎兵足夠,那也是後來您的大明對付殘元騎兵的利器。”
楊豐說道。
讓他去造一堆弗朗機就行了。
大明後來弗朗機名聲臭,主要是粗製濫造,畢竟不能指望不到十兩銀子還贈送六個藥筒的東西有太好質量,但在朱元璋的質量監管體係下不會存在這個問題的。
而且弗朗機也可以適當改進,比如在解決密封上下點工夫。
朱元璋拎著火把,一臉深沉的看著他,一陣風刮過,火把上的火焰晃動……
“陛下,您是否可以把它拿的遠一點?”
楊豐說道。
“你也怕死?”
朱元璋說道。
不過那火把的確往後挪了挪。
“我倒是不怕死,但死於意外終究還是不好。”
楊豐說道。
“讓翰林院草擬詔書,你們那個國家叫什麼?”
朱元璋說道。
旁邊老太監趕緊拿出紙筆等著。
“華夏。”
楊豐趕緊說道。
“華夏使者楊豐到咱們大明乃是好事,因那華夏並非天下萬國之一,而是六百年後之國,故此無需遵照朝貢之禮,我大明與華夏平等邦交,賜這五台山為華夏使者建立使館,至於使館之特權,則依照他說的,以後大明與華夏做兄弟之邦交好,互通有無,以此昭告天下。”
朱元璋說道。
老太監趕緊把這些記下。
“先跟朕說說你那火炮如何鑄造?”
朱元璋說道。
“那個,谘詢費?”
楊豐說道。
朱元璋氣得又要拿起火把……
“好吧,好吧,這個就算兩國建交的贈品。”
楊豐說道。
所以他現在已經成了華夏駐大明特命全權大使……
不過沒有華夏政府的委任狀,好在朱元璋也不會計較這個,總之至少這個身份在大明已經得到確認了。
感謝書友雲海奇蹤,本傑明西格堡等人的打賞)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