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嘛!
又不是給朱棣戴了綠帽子!
用不著太在意!
再說以後朱棣有沒有希望還很難說呢!
朱元璋很明顯已經在布局。
這時候朱棣已經可以說基本解決會寧都司的控製權,其實在滅了西陽哈和猛哥帖木兒後,鬆花江,烏蘇裡江,甚至黑龍江流域的小部落,就已經在不斷派使者到會寧,向大明稱臣納貢……
朱棣對他們是拉攏的。
這些小部落的使者帶著些馬匹土產之類,到會寧就可以受到歡迎,甚至得到他的封賞。
那當然願意去。
反正就是稱臣納貢而已。
大明也不可能惦記他們那零下三四十度的鬼地方。
包括奴兒乾城一帶的部落,也已經事實上歸順大明。
但朱元璋依然沒給他下旨返回北平,反而將傅友德調往北平,由他代替朱棣坐鎮,傅友德可是晉王係,他和晉王是親家,女兒嫁給了晉王的世子,同樣也是朱元璋的長孫。晉王和朱棣關係一向不怎麼樣,此前還發生過衝突,現在朱元璋把朱棣扔在遼東就是不讓他回北平,反而把晉王係的大佬調到北平鎮守,其目的可以說已經很明白。
他在故意打壓朱棣。
這也很正常,畢竟皇太孫已經冊立了,那就得打壓一下藩王們。
朱棣至今不能回北平,朱棡一樣至今不能回太原。
而太原現在是魏國公徐輝祖鎮守。
晉王係大佬鎮守北平,燕王係大佬鎮守太原。
而兩個最強的藩王都被他趕出可以說老巢……
有家不能回啊!
這就是在割斷他們用十幾年時間在轄區建立起的根基,讓他們連續多年在外,後麵換上身份足夠鎮壓所有不滿的大將,不斷更換各級將領,等他們回去後,麵對的也是一片陌生的麵孔。
根本無法建立起穩固的勢力範圍。
當然也就沒有能力造反。
這樣做唯一的問題,就是容易影響邊防。
但好在這已經不是問題。
因為北元事實上已經被打垮了。
如果不是靖難之役,原本曆史上北元是沒有喘息機會的,現在明軍出塞就經常無敵可戰。
更何況傅友德是什麼人?
對北元來說,他比朱棣還可怕好不好!
彆說傅友德,現在的北元,連周興這種級彆的出塞,都能想怎麼揍他們就怎麼揍,去年年初周興就出塞揍過一頓,可以說現在雙方的實力差距已經大到明軍隨便一個二線大將出塞都是無敵的。
對朱元璋來說,現在最重要的就是保證他孫子順利接班。
打壓藩王。
扶持他孫子逐漸學習政務。
給他孫子係的將領實權,不僅僅是藍玉,常升也被調往西安坐鎮,加上朱標奶媽的丈夫曹震,後者是鎮守四川的,可以說朱標係大將都已經獲得實權。
至於朱允熥的請旨……
準了!
第二天聖旨就發了。
朱允熥也沒說小公主拐帶張纓,楊豐和張纓勾勾搭搭這些,就是朱植告訴他張玉要把女兒嫁給朱棣,他覺得藩王不應該和護衛將領聯姻。
朱元璋還老懷甚慰,感覺這個孫子有出息。
知道學做皇帝了。
這個問題他的確也疏忽了。
當然,主要是他和朱允熥有本質的區彆,他不擔心兒子們敢造反,但朱允熥得擔心叔叔們啊!
朱元璋毫不猶豫地下旨,明令禁止藩王和護衛的指揮們聯姻,就是做側妃也不行,之前有的也必須把這樣的指揮調往彆的衛,而且還必須調往不是藩王所在都司的衛,比如燕王護衛的調雲南都司,以後有敢偷偷聯姻的,小心腦袋。
鎮江。
“陛下聖明啊!”
楊豐滿意地看著前方浩蕩大江。
在他手中拿著專程送來的邸抄……
他也是有邸抄的。
這東西就是把非機密的奏折和處理結果,以抄送方式傳達各衙門,大夏國駐大明使館也有一份,不過到後來就變成事實上的報紙了,萬曆時候京城一大幫子民間新聞工作者,買通各衙門甚至乾脆買通六科,專門抄這個賣。
後期連機密的軍情塘報都抄,搞得崇禎極其惱火。
不過這份是昨天的。
楊豐昨天就離開了南京,現在使館屬官才給他送來。
“來了!”
張顯宗說道。
在北固山方向六艘水師戰船正在乘潮而來。
這是登州的水師戰船。
戚斌已經向朝廷奏報,含山公主突然乘船到登州,要他派船送她南下京城,然後他也就照辦了。
但他是普通奏折,而不是加急的,這個季節從登州南下,海船可不比驛站的奏折慢,昨天早上接到朱允熥的通知後,楊豐立刻就起身前來。他到這裡就遇上了小公主從江陰派到京城找他報信的錦衣衛,後者是前天早晨離開江陰,小公主當時在江陰等候漲潮。
“張某一直很好奇,閣下與含山公主算什麼?”
張顯宗說道。
最前麵戰船甲板上,是一個舉著望遠鏡的熟悉身影……
他可是被踩過的。
“什麼算什麼?她才十三啊,你這個禽獸,你覺得我和她能算什麼?你們這些人的思想太不純潔,難道男人與女人之間就不能有純潔的友誼了?”
楊豐說道。
張顯宗很無語,仿佛自己才是那個罪大惡極的。
然後楊豐把邸抄遞給義女,又從另一名義女手中拿過一個盒子,對著已經在向他揮手的小公主打開了盒子,裡麵瞬間射出耀眼的光芒……
“這就是你之前說的,可以讓天下女人瘋狂的東西?”
張顯宗愕然看著箱子蓋上的玻璃鏡。
“是的!”
楊豐矜持地說道。
他總得給自己的遼東屯墾找個財力支柱。
銀行不行。
銀行短期內是有大概率賠錢的。
而且銀行與其說是他的,還不如說他是朱元璋的白手套,所以隻要上了正軌,肯定要受朱元璋監管,這樣就得另外找財源,而且還得是一個可以說暴利的財源。遼東屯墾短期內同樣是賠錢的無底洞,必須源源不斷投入資金,實際上現在他就已經快要耗儘資金了。
招募那些工人,采購儲備各種物資,招募工匠製造那些機械。
都要花錢。
他雖然在孔家撈了一筆,但光在遼東買義女就花了不少。
他都在考慮是不是哪天再去一趟曲阜了。
總之他需要個一本萬利的東西。
那當然是鏡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