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上皇太孫現在沒權力命令任何人,更彆說繞開統軍的主帥給軍中大將下令了,這是很不合規矩的,也就是朱元璋不在乎這個,放彆的皇帝這都是大忌。
可是……
他是未來的皇帝啊!
皇位終究是他的,他代表著未來啊!
“哈哈哈哈……”
他身旁突然響起幸災樂禍地笑聲。
楊文憂鬱地看著楊豐。
“楊兄,你總得選一個才行啊!”
楊文笑著說道。
開始了!
叔侄鬥法這就開始了!
楊文一不小心掉坑了,現在他是該無條件服從皇太孫,還是該守著規則服從燕王?
這是一件小事,的確是小事,畢竟燕王到龍江關後,基本上就算完成他的任務解除統帥權了,明朝沒有古代類似調兵的虎符之類,都是皇帝給聖旨任命個總兵官,當然現在不一定叫總兵,畢竟都是藩王帶兵。但無論怎樣,這道聖旨和相應的總兵官印就是皇帝授予的軍事指揮權,凱旋之後交還皇帝,而燕王已經凱旋,剩下就是到龍江關然後再去覲見,交還總兵官印而已。
所以朱允熥就在這個時候,搞這樣一件不合規則,但也的確沒什麼大不了的事情,至於說他無權給軍隊將領下令這種事忽略就行。
朱元璋鼓勵他管的越多越好。
他早就直接插手軍務。
既然是袁宇來傳令,那麼就代表著他是走五軍都督府的程序,也沒什麼不對的,需要的話五軍都督府緊接著就可以開出書麵的命令。
再說這場迎接燕王凱旋本來就是他負責的。
他做點安排很合理。
如果楊文等人無條件服從,那他就等於確認了軍隊的忠心,哪怕這些跟著燕王作戰的,隻要他下令也會立刻遵令,不會因為跟著燕王作戰就忘了原則問題。
如果楊文堅持規則,那也無所謂。
他又沒發正式的公文,就是派人口頭上說的。
不聽就不聽唄!
微不足道的小事。
但是……
楊文就很難在以後得到他的信任了。
所以現在楊文需要麵對的是堅持原則賭上未來,還是為了未來違背原則?雖然無論做哪種選擇,他其實都不會有什麼危險。
“都督,燕王催促繼續向前。”
副將說道。
楊文舉著望遠鏡看著遠處的旗號。
現在朱棣已經由詢問變成了正式的命令,很顯然燕王那裡已經知道了什麼。
“都督,皇太孫的命令我可是已經傳了。”
袁宇笑著說道。
楊文一臉糾結地站在那裡……
“去龍江關!”
他最終還是說道。
“你可想好了!”
楊豐說道。
“某惟知奉命而已,用不著想好不想好。”
楊文沒好氣地說道。
“忠誠不絕對,就是絕對的不忠誠!”
楊豐說道。
“某隻忠於陛下!其他一概懂。”
楊文說道。
其實他的確很忠心。
他這種選擇屬於顧全大局,畢竟他真要選擇聽朱允熥的,就等於激怒朱棣,然後惡化叔侄關係,但他選擇聽朱棣的,最多就是自己被朱允熥記上了小本本,卻不至於讓他們叔侄倆的鬥爭明顯化。
是個忠臣。
就是自己倒黴些。
而袁宇的小船則悄然離開。
他們的艦隊繼續向前,很快前麵的燕王座艦首先靠上碼頭,而早就等候的皇太孫和文武官員們在鼓樂聲中迎接凱旋的燕王,叔侄倆和熱情地手拉著手,對著軍民展示他們親情,仿佛剛剛他們不是已經交鋒。因為船實在太多,楊豐乘坐的這艘楊文座艦隻能暫時等待,倒是小公主的船緊接著靠上碼頭,她們一幫女人直接鑽進等待的馬車。
楊豐回來沒和她們同船。
畢竟這麼多船,還非要跟她們擠在一艘船上,這個很容易引起非議……
呃,好像他們真在乎非議一樣。
緊接著又輪到天皇一行,還沒見識過他們那形象的京城軍民,現在無不忍俊不禁地看著這些完全可以說沐猴而冠的。
的確很毀三觀啊!
好歹這也是倭寇的國君,而倭寇在沿海逞凶多年。
也算惡名昭著。
結果他們國君就是這麼群小矮人?
明朝身高至少以男人算,一米六七還是很普遍,然後就這麼一群一米四左右,還一個個歪瓜裂棗的,真的很難不笑啊!
當然,天皇陛下已經習慣了。
他們在譚淵為首的明軍押送中踏上碼頭,走向前麵的囚車,作為前來歸罪的罪人,他們當然要坐囚車,不僅僅是要坐囚車,還得換上囚服,總之全套都得安排上,實際上還得自己拉著棺材……
“倭國的事情終於了結了!”
楊豐感慨地說道。
“你似乎對倭國格外仇恨。”
楊文說道。
“我告訴你六百年後,他們會攻陷這座城市然後屠城,你會相信嗎?”
楊豐說道。
“他們?”
旁邊的副將指著一米四的天皇,忍不住笑了。
“所以不應該忽略任何敵人,哪怕再弱的敵人,也得警惕,畢竟你並不知道自己的後代有時候會衰弱到什麼程度,其實不用六百年後,僅僅兩百年後他們就已經可以讓這座城市風聲鶴唳了。”
楊豐感慨著。
“若是如此,我輩子孫也的確算不肖了。”
副將同樣感慨著。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