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恭說道。
“哈,用不著玩神秘,不就是科舉上那點事,北方人兩成的進士的確少點。”
楊豐笑著說道。
這時候北方籍進士數量,基本上就占總數的兩成,這是一個很正常的比例,北方儒學的確差點,以百分之二十六的人口,出百分之二十的進士也不算太少。但對於北方士紳來說這個比例太低,而且科舉始終控製在南方人手中,隻要這一點不改變,北方永遠就是被壓製的。所以他們要讓朱元璋明白,北方士紳並非沒有反抗能力,你得給我們更多官職,而不是繼續讓南方官員控製官場。
說到底都膽大了。
主要是他的出現,讓這些家夥都看到了天下局勢的變數,看出朱元璋現在也有些變弱……
被楊豐當麵開槍殺人打砸應天府都不能剁了這家夥啊!
不但如此,還得繼續供著他。
這不算變弱,怎麼才算變弱?
大家以前活的戰戰兢兢,是真的害怕皇帝陛下,現在一看,你也有今天啊?那當然一下子膽氣壯了,這個其實是必然的,皇帝生殺予奪,大家都畏伏皇權,但隻要有一個特例,可以破了這道光環,那立刻跌落凡塵。
楊豐就是這個特例。
那麼……
跟他合作呢?
不就可以和朝廷,和南方人爭取更多利益了?
至於他那些亂七八糟,對於北方儒生來說真不值一提,北方儒生從來都是從心的,他那些歪理邪說算個屁啊!我們連胡虜那些詭異風俗都能解釋的明明白白,還怕這點歪理邪說?隻要能幫北方士紳爭奪更多權力,管你什麼歪理邪說!
你就是真韓林兒轉世,我們也能給你解釋的明明白白。
這個,我們專業啊!
“大使倒是洞若觀火。”
來恭微微一笑。
楊豐這是表明對他們的支持了。
這時候徐輝祖走來。
魏國公現在也是一副如釋重負的模樣……
當然,他肯定要受罰的。
畢竟任由刁民聚集,還在王府外麵放禮花驚擾晉王,以至於晉王吐血身亡,他難辭其咎,但這種事情真不好給他定罪,鬨市放禮花不犯法,百姓載歌載舞也不能說犯法,載歌載舞同時放禮花……
還是不犯法。
至於驚擾晉王以至於吐血身亡,這個真的就是個意外而已。
好歹他也是魏國公,估計也就是罰俸而已。
這種結果和再鬨下去的危險相比完全不值一提,不得不說晉王的死讓他真有種撥雲見日的幸福,雖然他明知道晉王死狀詭異。這種事情他當然要去驗屍,而且左長史的自刎位置同樣詭異,但魏國公依然很坦然地上奏說晉王就是病死,左長史就是自刎而死。
哪怕自刎到氣管都斷了,那也是自刎而死。
不過也並不能說結束。
因為這種事情皇帝肯定也要派人來檢驗。
當然,也可能不檢驗。
總之還有最後一關,而這一關則取決於接下來的。
“來公,咱們這案子?”
他說道。
來恭已經換上官服,算是正式到達了太原。
“魏公,以老朽看來,無非就是與上次一般,晉王府中一些部將,因為記恨楊大使,瞞著晉王做的,老朽這裡有一份查出的名單,就得請魏公稟明王妃,先拿下了。大通冶私造違禁軍械,證據確鑿,無可狡辯,暫時查封,至於行刺皇太孫及燕王還有廣澤王所用軍械,你我都不懂這些技術上的事,還得請懂的人。楊大使就是懂技術的,陛下令楊大使跟隨,就是為此,不如楊大使去看看那些軍械,想來若是大通冶所造的,大使也必然能看出。”
來恭說道。
然後他看著他們的技術權威。
“不用看了。
刺殺我時候就看過了。
我可以作證,刺殺燕王等人所用軍械,與大通冶所造的那些軍械並不相同,這個我是懂的,像這種機械的東西全看工匠技藝,不同工匠所造都能分辨。
大通冶的確為晉王府私造違禁軍械。
但這個想來就是晉王為了加強邊防,等不及工部所造,故此才在大通冶私下製造,此事的確晉王不對,但也是為了守邊,情有可原。至於晉藩護衛私下以這些軍械截殺我,想來晉王也不知情,既然晉王已死,我也不想糾纏此事,那些參與的按著大明律法該如何處置就如何處置。
我是不管了。
我相信大明的法律。
至於晉王與京城刺殺案,應該並無關係。”
楊大使很大度地說道。
如果朱元璋惱羞成怒,說晉王不是被氣死,非要繼續查下去,那就搞出個皇室醜聞好了,他也不想自己兒孫互相殘殺的事挑明吧?
得防著他。
現在最鬱悶的就是皇帝陛下。
不但搭上個兒子,而且什麼也沒得到,所有計劃都泡湯了。
他算計好了一切,就沒想到壞了他好事的,居然是晉藩內部,他算計好了各方勢力,就是沒算計到一群雜魚壞他好事啊。
“大使真是寬容大度!”
徐輝祖笑著說道。
然後來恭把一份早就寫好的奏折遞給楊豐,楊豐拿過記號筆,迅速在上麵簽名,徐輝祖接著簽名,就這樣把大明攪得雞飛狗跳的晉藩案,算是正式調查清楚了。晉王私造違禁軍械證據確鑿,他的確乾了,這個也沒法掩蓋,畢竟那些工匠全招了,但他是出於好心,也是為了邊防大計,事的確做錯了,但目的是好的。至於拿著這些軍械截殺楊大使,這個是晉藩護衛部分將領因為上次的事記恨楊大使私自做的,涉案人員頗多,包括寧山衛指揮使等部分衛所將領。
畢竟都是晉王舊部,和晉藩護衛都是老戰友,幫個忙也不奇怪。
但晉王不知。
而京城一係列刺殺案,經過楊大使的技術鑒定,所用槍械並非大通冶所造,所以與晉藩無關。
晉王的嫌疑洗清。
這是楊大使親自鑒定,考慮到他和晉王關係,這個鑒定結果絕對真實可信,楊大使也是公私分明,正人君子啊!
至於他求見晉王,晉王不肯見,他雇人喊話,百姓驅逐晉藩,在外麵喧鬨,放禮花驚擾晉王,以至於晉王吐血身亡,這個與此案無關,楊大使得知此事也深為自責,所以決定登門吊唁……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