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他的愚蠢,他們家失去了鐵券的保護。
小公主很隨意地看了看,然後騎著馬徑直走了。
這是京城本地大逮捕中,身份最高的,所以她親自帶領,畢竟吳家是有鐵券的,而就在同時,錦衣衛和親軍衛士兵們,也在京城迅速逮捕包括江陰侯吳高在內其他在名單上的。不過吳高屬於株連的,他是因為他弟弟吳壽安,後者雖然被反正的神機營所殺,但這種逆案是株連的,祖,父,兄弟,子都要殺的。不過女人和未成年人不殺,賜功臣為奴,而已經出嫁的女兒無關,完全無關,包括已經定親但沒有過門的,也直接送到婆家算是過門。
吳高是吳壽安親哥哥,哪怕的確沒有參與,也是要株連的。
最多不一定殺了。
畢竟他當時在山西,根本不知道南方發生的事情,而他也有鐵券。
而吳傑是必須殺的。
他在朱允熥親征前,就和吳壽安一樣被收買,在蘇州南邊始終以各種理由不進攻,雖然主要原因是吳壽安進攻失利,他們知道不一定能打開蘇州。這種情況下還不如守在外麵,享受士紳們源源不斷的收買,再說局勢不明,觀望一下也不錯,後來朱允熥一死,他立刻就爽快地加入朱允炆手下,然後朱允炆失敗,他又毫不猶豫地倒戈。
這種人不殺,朱允熥都死不瞑目啊!
他之所以禦駕親征,還不就是因為吳壽安和吳傑都陰奉陽違,在蘇州外圍搞靜坐戰爭?
“這算什麼?
我們忍了三十年,終於送走了一個暴君,但現在卻又迎來一個新的暴君?
天下何時能主聖臣賢?”
看著騎著馬拎著手槍,在大街上走過的小公主,路邊一輛馬車裡,正在離開這座城市的前吏部尚書茹瑺苦笑著,他已經告老了,現在的朝廷太危險了,他一把年紀還不想把命丟在京城。
他可是元老重臣。
朝臣們想抗爭,肯定要推著他帶頭的。
那時候他是帶頭還是不帶頭?
帶頭鬥不過楊豐,作為劉三吾老朋友,他可是很清楚楊豐的可怕。
但不帶頭得罪同僚。
或者說得罪同僚們身後的各地士紳。
聰明人就是要跑路的。
茹瑺本來就不是那種可以為理想拚命的,他是官場老滑頭,在朱元璋手下能當十幾年尚書,躲過一次次大獄,那都不是一般的老狐狸,真都是屬於成精了的,那對危險的感知異常敏銳,目前情況下,當然要趕緊告老逃離這片戰場。
“主聖臣賢?
主聖臣賢也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
他身旁同車送行的暴昭看著外麵這畫風詭異的一幕說道。
對於他們這些大儒們來說,的確是畫風詭異啊!一個身上穿著板甲的年輕女人,騎著高頭大馬,拎著來自六百多年後的手槍,帶著肩扛燧發槍穿著胸甲的士兵。後麵還有穿著黃罩甲的錦衣衛,中間拖著一個穿賜服的犯人,兩旁是無數向著公主行禮的百姓,但裡麵有不少年輕女人,居然穿著很有現代影樓風的長裙。其中還有一個非常大膽的,居然穿著褲子,不得不說在這些老臣看來,這個世界已經有點群魔亂舞的味道了。
事實上外地儒生,很多的確對京城的評論就是群魔亂舞。
主要是服飾製度亂了。
小公主自己就是帶頭趕時髦的,過去是因為她爹壓著,朱允熥繼位後對這個問題不太在意,已經有女人公然穿著奇裝異服上街了。
現在完全亂了。
畢竟不但小公主自己,連皇後都被她帶著畫風走偏。
另外男人打扮也亂了,服飾也越來越以實用化為主,尤其是穿褲子的越來越多,畢竟這個真方便,總之朱元璋製定的那些服飾製度,基本上沒什麼人在乎了。至於說一些平民禁止穿戴的也沒人管了,畢竟經濟發展迅速的結果就是追求奢華,過去平民不能僭飾金玉……
現在誰管?
五台山工業園裡的工人,都喜歡戴著金玉飾品,還是從小公主的店裡買呢!
好吧,她是個標準的資本家。
賺她的工資,買她的商品,最後錢還是回到她的口袋。
另外不僅僅是這些外在的,思想上以儒生標準,同樣可以說是群魔亂舞,四書五經已經被踢出學校,學生們讀的書,全都是那種每個字都認識但連起來一句也不懂的甚至很多詞語他們都不懂。市民間留下是也不是那些道德文章,而是各種可以說是墮落的書籍,其中還有大量以儒生標準完全可以說是妖書。民間已經可以說綱常淪喪,甚至已經有女人跑到登聞鼓院,敲登聞鼓要求離婚的,說她男人天天打她。
天哪!
這還是京城首善之地嗎?
總之在各地儒生眼中,這座城市簡直就是一座罪惡之城,與之相比遙遠的廣州,開始放出光明,所以不斷有儒生湧向廣州。
當然,主要是廣州的恩科就要開始了,建文皇帝廣納賢才,北方南下的儒生,都可以直接去廣州僑置的各省貢院考試,考中舉人的就可以直接去參加恩科,無數儒生就這樣仿佛衣冠南渡般,湧向那座光明之城。
“沈昭是怨我嗎?”
茹瑺說道。
暴昭字沈昭。
暴昭默默看著小公主,然後歎了口氣。
“沈昭,咱們都已無力回天,就算真有人能與之相鬥,也不是咱們這些老朽了,老朽就是老朽,還是回到自己的故土,等著朽爛吧!你我也是幾十年相知,你們山西與楊豐也算是嫡係,為子孫,為鄉黨,都不應與他起衝突。你性子又嫉惡如仇,繼續留在京城,難免被人推著向前,就聽我一句,離開這是非之地吧!”
茹瑺說道。
暴昭再次長歎一聲。
兩天後,暴昭告老,然後緊接著包括一向和楊豐關係不錯的工部尚書嚴震直在內,六部所有尚書全部告老。
小公主很乾脆地同意。
然後是侍郎們,各寺卿們,而他們的告老同樣全部得到同意。
就這樣大明朝堂,儼然樹倒猢猻散般,迅速為之一空,但即便如此小公主依然不管這些,隻要有告老的一概批準,因為官員辭職太多,各處衙門基本上陷入停滯,也就是五軍都督府係統沒受影響。
很快辭職潮向外蔓延。
各地的地方官員,麵對那些逮捕轄區弑君案犯人的聖旨,也都默默選擇了辭職。
很明顯,他們是在以這種方式對抗。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