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一更!
。。。。。。
諸葛有德所布之局,其實就是利用娜塔莉和大明太平小皇帝的子孫所擁有的對羅曼諾夫王朝的繼承權,在羅刹內部發生劇變的情況下,出兵乾涉羅刹內政,在羅刹所屬的西伯利亞地區建立一個傀儡國。
當然了,羅刹國雖然內部矛盾尖銳,而沙皇家族又無力調和,隻得通過對外戰爭予以轉移,形勢自然不大看好。但是羅刹劇變啥時候會來,還真不太好說。所以諸葛有德安排的這次聯姻隻是一個開頭。將來娜塔莉傳下的這一支朱家血脈,還會繼續和羅曼諾夫王朝聯姻,以提升他們在推定皇位繼承人中的排名......
可是一旦羅曼諾夫王朝通過亞曆山大和維多利亞的聯姻入主英倫,那諸葛有德的布局就徹底黃了。因為亞曆山大和維多利亞之後,羅曼諾夫王朝就會一分為二,一支主羅刹,一支君英倫。一旦羅刹有變,英倫的分支就會來入主。考慮到羅刹人一貫心向西方,一旦讓他們在英國羅曼諾夫王朝和大明王朝中從母係獲得羅曼諾夫王朝繼承權的王公做出選擇,結果可想而知。
另外,羅刹帝國也有可能因為和英國共用一個羅曼諾夫王朝,而在大英帝國為首的西方殖民體係中找到一個比較舒服的地位躺平了。
這樣一來,大明帝國就得麵對一個鐵板一塊的西方殖民體係了。被諸葛武忠王再造過的大明當然不怕西方殖民者的入侵,但是大明帝國生產的商品需要西方和西方控製下的市場——現在大明帝國對外貿易的情況有點像一戰前的德國,差不多占了國際貿易總額的百分之十幾,是世界上的第一貿易國。可是承載世界貿易大頭的海運卻不是大明帝國可以掌控的,哪怕大明的海軍實力相當可觀,但是英國依舊依靠其戰績輝煌的皇家海軍,以及遍布世界的殖民地和海軍基地主宰著大洋。
這皇家海軍的艦隊其實還好對付......真正讓諸葛世家的大軍師們頭疼的,其實是在西方殖民體係控製下的航線和關鍵的海運節點以及海上交通的咽喉要道。
經營海洋多年的大英帝國已經在這些海運節點和咽喉要道上修建了不計其數的要塞軍港,還布署了大量可以用來封鎖貿易的分艦隊。
隻要倫敦一聲令下,大明主要的對外貿易航線就得斷開!
而大明想要打通航線,就得派出艦隊一個點一個點的占領人家嚴密設防的海軍要塞。
更麻煩的是大英帝國還在大明帝國的家門口養了一條東洋惡犬!雖然大明的軍事力量足以碾壓東洋,但是真要占領其國,也是非常麻煩。那幾個破爛小島上擠著四千萬人口,而且山地崎嶇,平原狹小,人性凶殘,占領下來還得扶貧......
正因為以上這些麻煩,諸葛世家從上一代“有”字輩開始,就盤算著扶植羅刹帝國這個“歐洲陸上霸主”去挑戰大英帝國對歐陸的控製。而且還布了一個在羅刹戰敗後對其進行分割的局......
這麼一個煞費苦心,花了十幾年時間才布起來的局,讓諸葛為道一頓胡亂操作就給破掉了。
這可如何是好?
想到這些,諸葛為久也隻能長歎一聲:“人算不如天算啊!”他看了諸葛為學一眼,“去給一百零八弟和寶之發電......讓他們儘快把娜塔莉女大公帶回大明。這可不能再出紕漏了,要不然老夫都保不住一百零八弟了!”
“二哥,您放心,一八零八弟這回一定不會再出錯了。”
......
“哈哈哈,十八妹子,這個諸葛一百零八的腦子看來真的壞掉了,居然乾出這種事情,諸葛老兒這會兒一定氣吐血了!哈哈哈......”
紫禁城的慈寧宮中,一個四十來歲,大白臉,高顴骨,留著山羊胡子,穿著身蟒袍的瘦小男子,正坐在一把太師椅上大笑,手裡麵也捧著一份電報抄件。
而和他對麵而坐的,則是一個三十許歲,穿了身淡素比甲的明麗婦人。聽見那中年男子的話,那婦人隻是一聲輕歎:“這諸葛世家的算命本事也是一代不如一代了......連小道子的血光之災也沒算到,奏章上說他受創失憶,也不知道有沒有把哀家給忘了?”
“十八妹,你小聲點......”那中年男子緊張兮兮地看了看左右,壓低聲音道,“十八妹,你是太後!”
原來這個正在惦記“諸葛小道子”的明麗婦人,居然是大明太平小天子的生母鄭太後!
鄭太後當然是鄭成忠王之後了,和如今的大明左丞相鄭國忠是兩兄妹,那個和她對麵而坐的中年男子就是鄭國忠。
在如今的大明八大世家當中,能夠和諸葛世家分庭抗禮的,就隻有鄭成忠王傳下來的鄭世家了!
雖然鄭家沒有“能掐會算”的本事,但是鄭家的本錢雄厚,大明中興那會兒,諸葛武忠王兵不滿千,將不過郭於,而鄭成功已經是“海賊王”了,手底下十幾萬兄弟。哪怕他英年早逝了,他留下來的盤子在“八王共治”的基本麵下,也不大會分崩離析——諸葛武忠王也不願意這麼乾。因為一旦他搞垮了鄭世家,那八王血盟就破了。
而在諸葛武忠王的精心維護之下,鄭世家的勢力不僅得以保持,還搭上了“武忠王之治”的便車,不僅把鄭家的海貿越做越興旺,而且莫名其妙的收了兩個“小鄭”,一個是安南鄭氏王朝,一個是暹羅吞武裡鄭氏王朝。
這兩個“小鄭”和大明成王鄭家對了族譜,發現祖上都是一個鄭,於是就認了成王鄭家為“大宗”,他們當“小宗”,再加上早年留在日本的鄭成功的弟弟開創的日本鄭氏,形成了一大三小,四鄭抱團的局麵。在安南鄭、暹羅鄭的支持下,大明成王鄭家又在安南南部的九龍江平原和暹羅境內開發了數以千萬畝的良田,成了東亞首屈一指的大地主。